金银箔粉毫无营养,舌尖上的拜“金”主义该停了
● 因为好奇或追崇奢靡之风而落入“镀金食品”陷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些商家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背后的商机,不仅售卖此类商品,而且用各种话术对这种商品进行包装宣传
● 一些“镀金食品”在售卖时大肆宣传的“有益健康”卖点,其实并不属实。金银箔粉并不会被身体吸收,只会原样排出体外,对人体并无营养价值
● 针对“镀金食品”的监管存在难度,最核心的原因是规范不明确及技术监管手段跟不上。针对金银箔粉使用的行业,政策与法律规则不够清晰明确,一定程度上给了商家恣意使用金银箔粉的空间
□ 本报见习记者 孙天骄
□ 本报记者 赵 丽
精致的蛋糕周边镶嵌着一圈金箔,和蛋糕表面的金银球装饰物交相辉映;圆润光滑的巧克力上散落着金箔碎粉,像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光;小巧新鲜的海胆刺身上点缀着几片碎金,让人食指大动……添加了金银箔粉的食品被人们称为“镀金食品”,但无论包装多么奢华亮眼,都掩盖不了金银箔粉是非法添加剂的事实。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制定《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在各网购平台、外卖平台搜索关键词已经查找不到售卖含金银箔粉的店铺,但以“食用金箔”“食用银粉”等作关键词进行检索后,仍然能看到多家店铺在经营售卖相关材料。此外,仍然有不少消费者青睐此类“镀金食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食金”的图片视频。
“镀金食品”为何需要禁止?缘何屡禁不止?应该如何防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金银箔粉毫无营养
奢靡之风应当禁止
北京朝阳居民贾先生家里至今还放着几年前跟风买的一瓶金箔酒。“没人喝,扔了又可惜,就放在床底下收着,都积灰了。”
2018年夏天,贾先生在某个烟酒超市购物时,看到货架上摆放着一瓶格外显眼的酒,瓶身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瓶底晃荡的金光。贾先生就酒的情况向店主咨询了一句,店主立刻将酒从货架上拿下来,轻晃两下,酒中的金箔漂浮起来,在灯光照耀下整瓶酒看起来“波光粼粼”。
店主介绍,这是其通过内部渠道进货的金箔酒,本就醇香的白酒中添加可食用金箔粉,不仅有营养价值,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并夸赞说“金箔粉是古代帝王才能吃到的”“买回家寓意升官发财”。贾先生听后心动了,以300元一瓶的价格购入两瓶金箔酒。
从贾先生展示的金箔酒照片来看,该款酒在外包装上印有“黄金品鉴酒”的字样,文字说明中采用大量古文典籍如《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宣传“食金”对于身体健康有益。
后来,贾先生将其中一瓶金箔酒送给懂酒的朋友,结果被告知,这种酒其实是噱头,是某小酒厂私下研发售卖的,成本极低廉,大概率是“三无”产品,“别说有益身体健康了,喝下去会不会食物中毒都不一定”。
记者根据贾先生提供的信息在网上检索该款金箔酒的相关信息,发现已找不到相关商品。但在一些论坛上,可以看到有人分享同款金箔酒的照片,从网友发言内容来看,这款酒的售卖价格差异颇大,从120元至600元不等。
像贾先生一样,因为好奇或追崇奢靡之风而落入“镀金食品”陷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些商家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背后的商机,不仅售卖此类商品,而且用各种话术对这种商品进行包装宣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蛋糕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行业内,用金银箔粉做蛋糕或甜点装饰几乎是共识,即使禁令出台,也有一些同行悄悄使用金银箔粉。“一般使用金银箔粉的蛋糕都是特定的某些款式,宣传语都是‘豪奢风’‘拜金主义’这类强调其高端上档次的。禁令出台后,有的同行会改一改宣传图和宣传文案,避开金银箔粉等关键字样,对外宣称‘不卖了’‘没货了’,但如果熟客提出订购需求,仍然可以做。”
一些“镀金食品”在售卖时大肆宣传的“有益健康”卖点,其实并不属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向记者介绍说,金银箔粉并不会被身体吸收,只会原样排出体外,对人体并无营养价值。
“不仅如此,如果是假冒伪劣的,混有其他不明杂质的金箔、金粉,还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食品安全风险,比如摄入重金属、色素等,过大过多的金箔可能伤害肠道黏膜,过于微小的纳米级金粉一样有风险,还可能滞留在消化道黏膜内,伤害肠道上皮细胞。”朱毅说。
在她看来,禁止“镀金食品”很有必要,除了不助长奢靡之风外,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健康的预防性保护。
相关商品变相存在
屡禁不止原因多样
事实上,此次《规定》并非有关部门首次针对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出台相关文件。
早在今年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虚假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以及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群辉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至《规定》出台,短短几个月,主管部门连续发文,联合单位从三家到四家,文件级别从通知到规定,足见重视程度和查处决心。
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一些网购平台、社交平台上,仍能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的身影。
在部分网购平台上以“金银箔粉食品”等词进行检索后,记者发现,虽然弹出的商品界面已无金箔酒、金箔蛋糕等食品,但仍可检索到大量标题中含“可食用金银粉”等内容的金银箔粉添加剂,其中销量最高的已月售800多单。
尽管有一些金银箔粉添加剂商品在标题中显示“不可食用”,但记者点进部分金银箔粉添加剂商品详情界面后看到,几乎所有商家都在详情页中展示食品添加金银箔粉的照片。在商品问答界面,有消费者留言询问该商品“是否可食用”,其他消费者给出的答案均是“可以”。
在某社交平台上以“金银食品”“金箔”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后,记者发现,近半年以来,仍有大量品尝、购买、售卖含金箔食品的相关分享贴。“海胆上加金箔,金箔都掩盖不住它的金灿灿”“鹅肝慕斯,上面铺着覆盆子酱,有一小块金箔,十分精致”“果丹皮鹅肝,表面撒着金箔,看着很高级的样子”……
为何“镀金食品”之风屡禁不止?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晓娟告诉记者,在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的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商家有谋利的需求。商家的夸大宣传迎合、误导消费者追求奢靡之风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光顾进一步促进了商家“研发”的动力,不仅在食品中使用而且花样翻新地使用金银箔粉。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很多非理性的消费者,只要看到市面上销售一些新奇的商品,就想去尝试”。
在朱晓娟看来,针对这类食品的监管存在难度,最核心的原因是规范不明确及技术监管手段跟不上。针对金银箔粉使用的行业,政策与法律规则不够清晰明确,一定程度上给了商家恣意使用金银箔粉的空间。监管部门借技术主动监管的能力受限,加上在相关规范不明确的前提下处罚的力度和威慑力也不足,助长了商家的侥幸心理。
黄群辉说,商家在各类食品中简单加上金银箔粉,立刻改头换面,商品“身价”提升数十倍甚至百倍,利润空间巨大。另外,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法律宣传还不到位,消费者对食用金银箔粉食品还存在认识误区。同时,食品生产从初级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会经历生产、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食品添加剂,因此存在违法链条长、添加手法隐蔽、同步监管难度大等现实情况。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强化监管协同共治
遏制“食金之风”,监管正在路上。
今年3月,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某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蛋糕店裱花间存放着两瓶金银箔装饰品,其中一瓶已开封使用。执法人员依法对相关金银箔粉产品进行了查封扣押,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立案调查,经调查认定,该公司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品,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该公司处以罚款5000元、没收涉案物资的行政处罚。
今年4月,南京某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国家禁止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经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当事人将金箔作为原料使用在甜品“菠萝香菜慕斯”菜品中。此外,执法人员在厨房操作台上发现已启用的“装饰银箔”。
《规定》亦强调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各级海关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监测,发现违反本规定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和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的,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黄群辉建议,杜绝“镀金食品”,需要以执法带动普法。执法部门在查处案件后,及时公布违法事实和处罚结果,以严惩警示潜在违法者;通过公布典型案例,解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传播营养健康知识,达到执法一件带动普法一片的效果。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在电话、网络举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消费者举报途径,比如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增设一键举报按键,形成快速举报、及时查处的反馈机制。此外,还应强化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责任。网络交易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意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通过文字检索、图片比对等,及时发现含“金银箔粉”等违规食品,并确保第一时间下架,最大限度减少消费者的损失。
朱晓娟认为,杜绝“镀金食品”,需要各方主体协同共治。相关食品生产者、经营者、进口商等在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进口食品时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决抵制含金银箔粉的食品生产、售卖与经营。不得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
“网络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审核,禁止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平台在发现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朱晓娟说,此外,行业协会也要制定违规使用金银箔粉的自律管理措施,通过行业协会规则进行引导。
她还提到,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监测,发现违反规定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和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的,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适时组织专家解读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安全风险,及时发布消费警示。
“消费者要理性消费,自觉抵制畸形和不健康的消费理念与习惯,不给售卖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商家以可乘之机。”朱晓娟说。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因内部动荡和武装冲突 厄瓜多尔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 外媒:尼日尔西部一村庄遇袭 致22人死亡
- 三亚长假旅游“动静皆宜”:看展品鲜感受海洋文化
- 2024全球电竞大会上海举行 多方携手共建开放、共赢产业生态
- 马来西亚奏响“丝路粤韵”
- 元旦档总票房突破5亿元,《阿凡达:水之道》逆转领跑
- 中国官方连发“三个办法”:合理拓宽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用途等
- 山东竞逐“新赛道” 激发新兴产业“强引擎”
- “印太经济框架”扰乱地区合作
- 为残疾人敲开就业之门 河南首家税务助残工作室成立
- 21.17万亿元、20.96亿人次……创新高!“火热”数据印证我国经济蓬勃活力
- 广东发布台风“潭美”防御提醒
- 超“特斯拉速度” 上海拼速产业“落子”
- “美国越陷越深”“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媒体聚焦中东局势加剧动荡
- 阿联酋迪拜一在建工地发生火灾
- 全球梯田文化发展和保护系列活动发布 开犁节将6月领衔亮相
- 笑迎跨年 电影《“骗骗”喜欢你》北京首映礼举办
- 俄外交部:西方的保护主义及对供应链干预加剧市场扭曲
- 山东威海警方通报5岁男童疑被打致死事件:两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 进博会期间京津冀联合举办跨区域产业协作对接会
- 热门推荐
-
- 国资委: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
- 守塔人叶中央去世 曾守护海上灯塔40余载
- 北京礼品家居展举行 设立电商选品馆等
- 英国海上贸易行动办公室:有武装人员在索马里附近海域非法登上一艘商船
- 小说家孙频新作“海边三部曲”叩问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关系
- 新疆阿拉尔:残膜回收助土地“排毒养颜”
- 中国教育部发布高考预警信息 提醒考生警惕信息泄露
- “考后游”叠加端午假期、暑期 中国旅游市场迎来出行热潮
- 支付宝回应“办45张证明才解绑”:因用户绑定银行卡非本人办理
- 北京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局地短时雨强较大并伴有大风
- 刘振民:气候资金谈判达成关键在于发达国家出资承诺
- 俄战机挪威海上空拦截美军机
- 膀胱癌治疗研究发现新突破
- 西藏首单“董责险”落地
- 横琴口岸成“暑期热门”地 本月出入境旅客约113万人次
- 开拓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 湖南蓝山瞄准瑶族传统文化
- 北京取代广州成为最热门候补票申请城市
- 未戴头盔、逆行、闯红灯……电动自行车“乱开”如何解
- 上海11月二手房成交已突破两万套,中介:税费调整后大标的成交可观
- “迎难而上冲在前” 这支初中生志愿者队伍全力协助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