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三伏来了!全国多地将开启“蒸烤”模式
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中国气象局消息,7月16日,“初伏”开始,又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全国多地都将开启“蒸烤”模式。
“加长版”三伏有40天
中国气象局介绍,今年的初伏(也叫头伏)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有20天。也就是说,今年“三伏”又是一个“加长版”。
据了解,我国古人采用“干支纪事”的方法用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所谓“干支”就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但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几乎每年都不一样,所以与“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中伏”天数则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为何三伏天最难熬?
夏天,北半球倾向太阳,太阳光的方向与地面近乎垂直。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天上最“高”,理应是最热的一天。但在实际上,最热的天不是夏至,而是一个多月后的“三伏天”。
为何三伏天最难熬?中国气象局表示,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光并不直接加热靠近地面的空气,而是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带给空气。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大约10吨的空气,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这样,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只有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因此,每天的平均温度就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差,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
夏至那天北半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热量的确最多,但是在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虽然太阳的位置不是最高了,但还是相当高;日照不是最长了,但还是相当长。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还是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温度不断升高。只有当太阳足够“低”,每天接收的热量少于散失的热量后,温度才开始降低。
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加上七八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也就更热。
古籍中是怎样记载”三伏”的?
对“三伏”的记载,可见于《史记·秦本纪》:“秦德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以狗御蛊”。对于“初伏”,南朝刘宋裴骃在《史记集解》中解释说:“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今乃有之。”唐朝文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解释得更为详尽、清楚:“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汉代学者刘熙在《释名》也记载:“三伏者,庚金伏于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也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三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古人在农业书籍中也有记载。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说到“小豆”时就记载到:“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初伏断手为中时,一亩用子一斗。中伏断手为下时,一亩用子一斗二升。中伏以后则晚矣。”这里的“断手”是“断止”“停止”之意,指初伏终了前要完成小豆的播种。
在北方,民间还“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芥菜”的谚语,是说头伏开始种萝卜,二伏种白菜,秋末冬初可获丰收,过了季节可能就会白白浪费种子了。
三伏天不仅气候炎热,而且雨水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冰雹,有些地区还会连下几天暴雨,形成洪灾,古称“伏汛”。农谚“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等都是在提醒人们在炎热的数伏天气里,既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又要重视防汛工作,防止灾害发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再遭袭 已致5死24伤
- 甘肃临夏乡村如何在“山水间”寻到致富“蜜”方?
- “电子奸臣”让粉丝失望 虚拟夸赞不如生活治愈
- 云南迪庆邀游客赏日照金山嬉雪观鸟
- 多项电力指标折射经济运行新动能、新趋势
- 印度列车相撞事故搜救工作结束 维修人员正在修复轨道恢复交通
- 湖北宜昌:烈日下的“铺轨”人
- 山东挖掘“种子”潜力 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 家庭教育大模型亮相 助力父母智慧成长
- 绿头鸭现身湖北竹山堵河
- “最美基层民警”沈刚:“勇”护百姓 “智”守安全
- 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已致86人遇难96人受伤
- 最不发达国家“进博之旅”:“甜”“美”赞比亚 相约“四叶草”
- 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和省非遗展示馆项目正式开建
- 安徽铜陵楼房坍塌事故现场:第4名失联人员被找到
- “降息潮”蔓延 “存款特种兵”跨城狂飙
- 海南将对旅游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纾困解难 A级景区最高给予180万补助
- 中国渤海中北部时隔10年再获亿吨级油田
- 川藏、青藏公路通车70周年 绿色能源点亮高原
- 中国在建最北高铁站外装完工 “水波”造型容客1500人
- 热门推荐
-
- 俄称乌无人机袭击莫斯科 致两座办公楼受损1人受伤
- 甘肃“双十一”物流时效提速:快递坐上“数智化分拣快车”
- (经济观察)全国统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指日可待
- 中外摄影家在山东青岛展出200余幅作品 倡导人海和谐
- 一片“匠心”在汉服 河北工匠耗时两年复制唐代“半臂”
- 安徽国资国企履行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
- 印尼巴厘海7.1级地震:门窗在咣当咣当响、睡梦中被摇醒
- 中国军民营救美国飞虎队员事发地:两国友谊代代传承
- 宁夏彭阳富民产业红梅杏产值超2.3亿元
- 台胞协助征集两岸家书:愿做闽台缘的“志工”
- 哥伦比亚一军校暴发急性呼吸道感染:1人死98人被隔离
- 2023年新疆警方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400余起
- 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
- “2023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关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 踏访济南起步区:首座大型城市公园加速成形
- 江西向民间资本推介207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1040亿元
- aise宝褓全球首店上海开业,梅耶·马斯克:宝褓床垫确保我有好睡眠
- 主创汇聚国图讲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传统文化之美
- 《视野》杂志发问“关于未来的想象” 冀全民来解答
- 聚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中国钢铁行业着力解决控产能扩张等三大行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