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告急!占到全球用量一成的中国完全靠进口
疫情下,物流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出现延迟,国内医院正在联合生产厂商,全力保障患者急需的医疗器械产品。尽管如此,一些进口产品仍然出现了紧缺的状况。
第一财经记者从两家北京的大型三甲医院心血管科了解到,疫情使得原本就非常紧缺的大口径人工血管产品更加供不应求。“由于人工血管产品都是进口的,单价比较高(每根1-3万元),本来每个医院的备货就很有限,现在疫情又加剧了物流清关调货等一系列流程的等待时间,确实出现了需要手术的患者没有产品可用的情况。”一位血管外科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两大国际厂商主导人工血管
上述专家指的大口径人工血管主要用于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患者,常用的口径为22-26毫米,这类人工血管产品目前没有国产替代产品,主要厂商只有两家,分别是日本的泰尔茂(Terumo)和欧洲的迈柯唯(Maquet)。
这位专家所在医院的心外科是中国最大的心血管病科之一,全年要消耗2000多根人工血管。“过去这些手术只有少数医院可以做,现在很多医院都有能力开展相关手术,但人工血管产品的量没有上去,所以紧缺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跨国医疗器械厂商都拥有代理商,代理商要从厂商拿货,但疫情加剧了物流的难度。“很多代理商也开始拿不到货,一些跨地区货品的调配也变得更加困难。”上述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从泰尔茂内部了解到,这种人工血管产品在国内没有生产,都靠进口。“中国主要负责销售,每年的供应量也不多。”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相比之下,迈柯唯承担了全球更大的人工血管供应量,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超过70%的人工血管由迈柯唯供应。除此之外,迈柯唯还供应了包括心脏搭桥手术需要用到的近端吻合器等产品。
“最近受到疫情影响,手术用的近端吻合器等产品也都出现断货了。”另一家心血管科室排名靠前的北京医院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第一财经记者从两家上海三甲医院了解到,由于上海疫情以来心血管手术量显著减少,因此相关人工血管产品缺货情况尚不突出,但随着疫情后医院手术量逐步恢复,备货还有待进一步充实。“进口产品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未来国产替代是方向。”一位上海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迈柯唯全球一年人工血管的产量也只有10-20万根,人工血管产品产能一直上不去,主要是因为公司多年前做了一个决策,将美国产线关闭,转移至法国,结果法国工厂迟迟未投产,导致了全球供应的紧张。
“虽然中国对人工血管的需求很大,每年大约在2-3万根,要占到全球用量的10%左右,但国外厂商原则上会先保障欧美市场供应。”上述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中国产品研发已在路上
北京裕恒佳科技董事长李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病人的手术量近年来逐年上升,需求在增加,但国产的人工血管一直没有成功的产品研发出来。相信这次疫情会起到推动作用,让更多企业投入相关产品的研发。”
目前全球使用的外科人工血管产品仍为上一代产品,延续至今已有50多年,因此从今天来看,人工血管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李潮曾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医生,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己在创业时没有选择投入大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主要是认为人工血管产品创新空间不大,更多的是模仿国外产品。因为这个原因,他选择了开发一种微创介入外科手术用的支撑型人工血管,现在每年可供应上千根此类产品。
近年来,人工血管产品的紧缺让李潮又看到了人工血管研发的必要性。“疫情之下,我们也看到对于人工血管确实有需求,准备在疫情之后就启动相关产品的研发。”李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更像是一种模仿的工作,但我们仍然希望新开发的国产产品在治疗效果方面,至少不能劣于现有的进口产品。”
但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极大程度仰赖于供应链和材料。以人工血管产品为例,这是一种涤纶线编织物,并且需要使用到动物胶原涂层。现在国内产品一方面面临医用级别涤纶线匮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动物胶原涂层的原材料供应风险。
中国医生希望使用一种新型的聚氨酯材料来生产这种人工血管。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主任医师欧阳晨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历经15年的研发,现在这款产品已经进入临床,我们希望它在各方面的性能上,都可以超越上一代的产品。”
据透露,这项临床实验预计在2024年完成。“我们一方面正在申报国家医疗创新审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申请有条件上市。”欧阳晨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拥有相关的生产设备和标准化的生产厂房,一旦产品获得批准,就可进行大规模扩产。”
知名心外科专家、上海德达医院院长孙立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产化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从政策方面的应该给予更大的扶持,在医疗器械审评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为国产医疗器械厂商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
作者:钱童心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重庆开启访华之旅
- 电影《温柔壳》担任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片
- 庆祝中共党史出版社建社4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 海南解除台风四级预警 台风“泰利”减弱为热带风暴
- 2024网行者大会在重庆举行 聚焦网络文化生态建设
- 机票退改难,旅客“后悔权”岂能打折
- 皇甫谧故里甘肃灵台中医康养受青睐:民众“艾”上“针灸”
- 大漠南北的两个医生
- 探营青岛啤酒节:全方位体验青岛啤酒120年的啤酒文化
- 京门铁路公园月底开放
- 受追捧的乳胶枕里,暗藏了多少“刺客”?
- 专访《铃芽之旅》导演新海诚:小椅子、新元素与未来之作
- 新闻调查丨拯救濒危湟鱼 青海湖如何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
- 广西岑溪突发山洪灾害 已致2人死亡
- 英国推进“数字英镑”研发
- 投石、火攻、断粮:巴以冲突另一面
- 上海7月9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大部地区最高将超37℃
- 以军夜袭加沙南部拉法已致15死 内塔尼亚胡下令制定攻打计划
- 黑龙江哈尔滨:连续4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
- 天气预报机器学习模型准确性如何?研究称表现超越现有最好水平
- 热门推荐
-
- 国际识局:三国声明将生效!承认巴勒斯坦国成“大势所趋”?
- 探访“云朵上的山寨”:羌俗盛宴品年味
- 美炒作“飞艇事件”纯属政治闹剧
- 住建部:部署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 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
- 江苏将加快建设“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打造低空航空器产品体系
- 《外太空的莫扎特》专题研讨会举办:打开成长的盲盒
- 六部新片给观众带来光影盛宴 类型多元满足观众不同需求
- 东莞石排2024年潮玩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120亿元
- 杭州立法支持老字号传承发展 培育打造“百年老店”
- 法企对安徽营商环境持积极态度 计划加大投资
- 加快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转型 山西矿业取得重要突破
- 风口又至 中国汽车后市场进入新红利时代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老区行丨河北阜平:牢记嘱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漂留”连接你我 第八届画廊周北京启幕
- 美国或对华实施更多出口限制?芯片巨头群起反对!
- 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哪个升高更危险
- 中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官方研究部署防汛救灾重点工作
- 共享发展机遇 2023西部消费精品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 美国老兵爆料美国秘密军事基地辐射危害
- 外媒:以色列向加沙移交80多具巴勒斯坦人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