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你为什么还在坚持读纸质书?
信息化时代,你为什么还在坚持读纸质书?在豆瓣上,同名话题讨论已经超过了5000条。网友们表示,虽然电子书具有方便携带、信息量大等特点,但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依然是电子书无法达到的。南京财经大学的同学们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社会调查,发现近七成的高校学生选择了“电子书和纸质书同时阅读”这一选项。网友“小九”表示,纸张是很多人灵魂的载体和寄托,“指尖能触及到的细微纹路,注定了纸质书长久不断的生命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纸质书的“触感”电子书无法取代
虽然世界阅读日已过,但关于读书的讨论永不过时。在豆瓣APP里,“信息化时代,你为什么还在坚持读纸质书”这一话题,一直都有网友在坚持刷新。网友“DIE”的答案获得了1745个赞,“DIE”晒出了一本书的照片,“电子版不能提供触觉和嗅觉享受。”很多网友盛赞这一回答十分形象,“橘子味儿电线杆”补充,“特别是嗅觉,还有触感,这都是看电子书体验不到的,从小就爱闻书香。”
在网友“阿树”看来,纸质书的价值需要和书本的内容相匹配。“好书当然得用纸质的,因为那都是值得珍藏的,而且我认为,将好书用纸张印出来,这是对作者的一种尊重。相反,一些无脑小白文印成纸质书,我觉得有浪费的感觉。”网友“俗雅针织衫”写了长长一段,对比了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长处和短处,“电子书其实就俩优点,便携性和便宜。电子书的便携性注定了它要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没人会喜欢晚上睡前仰卧在床时看纸质书,不方便,手也很累,并且纸质书还得开较亮的灯看,但用手机看就方便多了。上班族没几个人会愿意通勤时还带上几本重重的书放背包里给自己增添负担,但手机能存成百上千本书,并且手机能单手轻松地拿着。”正当支持电子书的网友准备给“俗雅针织衫”点赞时,这才发现,这是个“欲扬先抑”的答案,“话虽如此,我还是更喜欢图书馆的书香气息和读书氛围,那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在老家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城了。手机带来的距离感和冰冷感很难和那些有灵魂的东西相比。”
七成大学生选择“电子书+纸质书”组合阅读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同学们面向南京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涵盖了大学生的阅读时长、阅读类型、阅读原因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虽然95后和00后们基本被数码产品包围,但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依然坚持了“电子书+纸质书”的组合形式,完全抛弃纸质书,00后们还真舍不得。
调查数据显示,电子书的优点确实突出。将近70%的受访者认为电子书更适合碎片化阅读,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也有63.64%的人认为电子书容量大,可随时搜索、下载。国贸2104班的蒋昀芝同学谈起最近的读书心得,说:“最近我被电子阅读的社交功能吸引了,比如前几天我在读《平凡的世界》时,在平台上能随时随地地就一些情节发表看法、与书友交流,这样的读书方式也让我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虽然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已经在大学生的日常阅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70.13%的受访者表示,会同时阅读电子书和纸质书。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的变化,如更多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或睡前,在宿舍或教室不受限制地阅读。南财国贸院商务2001班的韩格格表示:“我认为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并不代表着纸质阅读的式微,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多种媒介与阅读资源的出现也会给我在读书时带来更多的智慧启迪。”
碎片化时代如何“深读”?这种方式可以参考
其实,无论是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最终的目的都是知识的汲取。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读完就“入脑”,其实大有讲究。数字化阅读的时代,各种文字“入脑”的方式都是碎片化和快餐化的,深读成了当下最贵的“奢侈品”。
“我们在苗怀明老师的带领下阅读《红楼梦》的方式,其实可以提供给大家做参考。”南京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张文静告诉记者,自己选修了苗怀明教授的《红楼梦》研究课程,老师采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逼”着大家“拆解”红楼,写完后同学们还要在班里做汇报,讲述自己的写作构思。“苗老师给我们列了书中的40个人物,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选择其中一位,给人物撰写‘前传’。这些人物有些大家很熟悉,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而有的人物甚至在《红楼梦》里只出场一两回,比如焦大、刘姥姥。”张文静是这门课的课代表,她发现,无论人物在书中出镜率高低,写作时都得详细扒出书中的“蛛丝马迹”,“苗老师要求我们在给人物写前传时,人物性格特征必须和书中符合,要是不把书来来回回读上好几遍,你肯定写不出。这个作业看似天马行空,其实写起来相当有难度。”张文静表示,“拆解”人物逐个深读,“这种阅读方法我觉得有推广的空间。”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肇庆将建设跨境电商国际货站 对接湾区各大机场
- 外媒:罗马尼亚总统宣布决定竞选北约秘书长一职
- 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开播 关注六种不同情绪
- 澳大利亚悉尼当代弦乐班举行开学典礼
- 深圳交警通报货车盖雨布被罚500元:已撤销处罚
-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逝世 曾与中国结下深厚情缘
- 《三体》完结,导演透露第二部计划:会更冒险
- 中新真探:食物过敏不能通过多运动来改善
- 各行各业“撸起袖子加油干” 共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 范迪安:用美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 专家详解老年人新冠防治热点问题 感染头五天需及早抗病毒治疗
- 第33届“哈洽会”首个开放日7.5万人次入馆
- 城市治理,理应尊重市场民意
- 商务部回应欧盟拟对自华进口生物柴油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 甲辰龙年陕西首趟中欧班列开行
- 久坐、熬夜、抽烟喝酒……哪些危险因素易诱发糖尿病?
- 《江山如画》民族音乐会登台莫斯科大剧院
- 可可西里藏羚羊产仔后第一批开始回迁
- 《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
- 国家文物局: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 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 热门推荐
-
- 福建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 “小三通”客运航线陆续复航
- “大隐隐于市”的付费自习室 有谁挑灯?
- 多地进入杨柳絮盛飞期,公众该如何防护?
- 扩大非遗知名度 “进博大舞台”助力民间小物件走得更远
- 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员的劳动节:24小时待命没有特殊
-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 科尔尼报告: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跃居全球第三
- 国铁沈阳局暑运预计发送旅客4260万人次
- 新疆“皮具马鞍”非遗传承人忙碌的新春
- 25人徒步热带雨林被困 户外活动带上这份登山安全攻略
- 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化身“洒水机” 广州番禺雨量打破历史纪录
- 北京公布食品领域治乱除害“五大战役”典型案例
- 老破小有了新出路?
- 杭州龙井村一茶叶店售假?官方回应:确涉嫌虚假宣传
- 美媒:美国战斗机在阿拉斯加北部海岸击落不明飞行物体
- 暴雨中粤北韶关4小时安全转运逾4500名滞留旅客
- 年轻人成带头人,非遗工坊从乡村走向世界
- 漫步北京中轴线寻“龙”:谁在守护“中轴线第一桥”?
- 识毒菌、采种子、逛温室 民众畅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普大餐
- (新春走基层)台轮来靠泊 边检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