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京中轴线寻“龙”:谁在守护“中轴线第一桥”?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题:漫步北京中轴线寻“龙”:谁在守护“中轴线第一桥”?
中新网记者 吕少威
在北京城,一桥横亘南北、跨越古今,尔来七百余载,此桥名为万宁桥,也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是北京中轴线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颗文化明珠。如今,这里还能寻到一尊元代镇水兽雕像,据称为龙生九子之一的“蚣蝮”,750余年佑护一方风调雨顺。
先有万宁桥,后有中轴线
民间有说法,“先有万宁桥,后有中轴线”。说起万宁桥与中轴线的关系,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吴文涛谈道,北京中轴线的源起是元大都中轴线,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依据《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结合蒙古民族逐水而居的游牧习俗,围绕什刹海附近(时称积水潭或海子)的大片水域来布局,在海子的东北岸设立中心台,作为全城的几何中心;将水面向东突出的最边缘点,也就是万宁桥所在的位置作为大都城中轴线的基点,将中心台—万宁桥的连接线向南北延伸就形成了一条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为后来的明清两朝所继承,支撑起北京城独有的壮美秩序,构成北京古都风貌的“脊梁”。
佑河龙子,驻守两岸
城因河兴,河因桥通。万宁桥旁,玉河两侧,分布着6尊镇水神兽石雕。
东侧有2尊、西侧有4尊。神兽为龙生九子之一的“蚣蝮”,相传其肚大口阔,善于吞吐,生性喜水,以捕食河妖为生,能消水患,是佑护一方风调雨顺的吉祥之物,在古代常随桥闸而建。
记者走近去看,虽历数百年,石雕却保存较完好,只见它身披鳞甲,长尾回蜷,头部探向水面,眼睛紧盯着河道,不怒而自威。
吴文涛称,西侧4尊镇水神兽石雕,分别分布在河道的南北两岸,每侧水上、水下各一尊,中间有一龙珠。
时至寒冬,河水已结成厚厚的冰,无法看到水下石雕模样。吴文涛说,这些石雕在古代还身兼测试水位的“要职”。当水位淹没镇水神兽爪子时,提示为高水位,要做好防洪准备;当水位降至水下镇水神兽头部时,提示水位太低,不利于行船;而当水位恰巧达到龙珠时,说明水位正常。
水陆枢纽,联通南北
万宁桥是一座单体石拱桥,是中国传统造桥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不仅是起陆上交通功能的桥梁,也是当时重要的水利工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桥闸一体,桥下是水闸,通过提放水闸,调节水位以利行船过舟,使南来漕船直驶大都城内,直抵海子内停泊。
“元代时,漕运的兴盛带动了周边商业繁荣。”吴文涛表示,元大都物资供给仰仗漕运。在隋唐南北大运河的基础上,元对大运河进一步裁弯取直,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使大运河从通州直通江南。元朝杰出的水利专家郭守敬,通过对北京地区水资源及地形的详细勘查,更是成功地解决了从通州到大都城这一段的运输难题,城内积水潭成为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万宁桥下的澄清上闸(又名海子闸)则是漕船进入大运河终点的最后一道闸门。同时,万宁桥也是漕船离开积水潭码头必经的第一座桥梁。
据史料记载,通漕之日,元世祖忽必烈站在万宁桥上,向东看,首尾相连的漕船迤迤驶来;向西看,积水潭里桅杆林立、舳舻蔽水,于是兴奋地将该河命名为“通惠河”。元代诗人杨载也曾留有脍炙人口的名篇来描绘这一场景——“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诗中“海子桥”就是万宁桥。
元史记载,当时的海子东岸,万宁桥至钟鼓楼一带,米市、面市、绸缎市、珠宝市、鹅鸭市、果子市……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茶楼酒肆、商铺作坊旗幌如林;南北大贾、西域客商充斥其间,车水马龙。从至元三十年(1293年)该河通航至元末约50年间,浩浩荡荡的船队曾络绎不绝地穿行大都城内,经万宁桥下进入积水潭码头,呈现出一幅元代版的《清明上河图》,而这一商脉至今绵延不息。
如今,万宁桥周边依然热闹非凡,各种餐饮、文娱等多类商铺林立,什刹海、南锣鼓巷等景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
历经变迁,延存至今
现虽为冬日,万宁桥上依然游人如织,汽车在平整的桥面上有序通行。吴文涛告诉记者,历史上万宁桥是著名的“天桥”。
她介绍,由于当时万宁桥下漕船往来频繁,桥梁距离水面自当留出相当高度。尤其是澄清上闸关闭、下闸开启时,运河水位下降,万宁桥之高峻,更加引人注目,似“天上之桥”。此外,元世祖统一中原后,设上都、大都南北两都,并实行两都巡幸制度,万宁桥是元代帝王出入大都城必经的“天子之桥”。故“天桥”由此得名。元代诗人许有壬的《饮海子舟中答人招饮斜街》中就写到“柳梢烟重滴春娇,傍天桥,住兰桡”。文中“天桥”指的就是万宁桥。
“万宁桥作为北京中轴线和京杭大运河交会的枢纽,既是北京城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北京漕运发展的见证者,系古都北京十分珍贵的历史地标,更是世上难得的从元代延续至今的文物古迹,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吴文涛说。
据史料记载,明代宣德年间,北京皇城东扩,通惠河上游一段被圈入城内,漕船无法再驶入城内,万宁桥由此也失去了漕船通行的功能。明代曾重建万宁桥拱券的上部结构,清代更换过桥栏杆。1924年,为方便桥上的道路交通,桥面被近乎“削平”,拱度大大降低。
吴文涛称,万宁桥名取“万年永宁,坚固不朽”之意,数百年来,几经变迁,依然延续至今,桥体也在不同时期修建过。
20世纪90年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向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万宁桥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建议,在他吁请下,万宁桥地上部分得到了必要而恰当的保护。
2000年,万宁桥下整理出通惠河旧河道及相关遗迹,展现出万宁桥与东西两侧文化景观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大运河文化带一处完整的遗产点,大大提升了其景观价值和文化意义。由此开辟出来的玉河遗址公园,不仅明显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成为市民游览、休憩的新热景点。这为该地区古迹保护和城市更新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基础和先例。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澄清上闸(万宁桥)成为大运河北京段4个遗产点之一。
“万宁桥的桥拱、栏板、望柱等已得到较好保护,但这还不够。”吴文涛坦言,“应将万宁桥从繁重的交通压力下解放出来,加强对其周边的整治,进一步提升对其的保护和展示力度。”
时至傍晚,夕阳西下,万宁桥上依然车水马龙,周边景区、商铺人头攒动。此时为中国农历甲辰龙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周,市民都在为迎接新春忙碌着。繁华之下,古老的万宁桥,静待着北面的钟楼传来新年的第一声钟鸣。(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业界人士:滑雪行业发展需培养更多终身滑雪者
- 欧盟继续延长索马里三大行动任期
- 餐饮外卖打包费乱象调查
- 2023首届长江合唱大会在湖北宜昌举行
- 首批40只!大熊猫北京基地明年内开园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到任拜会日中协会会长野田毅
- 中新健康周报|科伦药业放弃扩产高端仿制药;修正药业登质量“黑榜”
- 辽宁省举办创业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搭建对接交流平台
- 2024世界牡丹大会在山东菏泽开幕 40余万亩牡丹竞相绽放
- 擦亮离岛免税“金字招牌” 海南自贸港建设更便捷、更开放
- 西安铁路局开行2024年首趟“丝路号”跨省研学专列
- 青海民和震区诊疗服务:翻山越岭不漏一人
- 安徽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6% 汽车产业出口表现亮眼
- 重庆破获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 主犯回国自首
- 沈阳市社会各界捐赠物款支援葫芦岛救灾工作
- 武汉服务业扩大开放迎利好 涉文旅医疗等行业
- 加拿大央行降息50个基点 称已回到低通胀水平
- “中老泰马”全铁快速直达货运列车在蓉首发
- 印尼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11%
- 多措并举保障“菜篮子”供应充足 蔬菜价格出现回落
- 热门推荐
-
- 穿山越岭寻古迹 江西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 三星堆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上新”
- 土耳其发生假酒中毒事件致11人死亡
- 张小泉又“一刀两断”了
- 福建泉州“五一”假期文化旅游受热捧
- 国家统计局: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
- 中国最大陆路口岸铁路货运量创历史新高
- 12306手机APP用户登录已正常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 近3万名选手参赛
- 广州方舱医院推动实现“快进快出” 已有2.1万人出舱
- 重庆市连续六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传递亚运精神,伊利QQ星与山区学生伊起迎亚运,开启活力新学期!
- 半年备案2859部 传统影视公司入场微短剧新风口?
- 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
- 公众青睐“微旅行” 发现别样好风景
- 第三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展览《燃烧之路》亮相上海
- 成渝主轴国际班列班车集结中心在四川内江揭牌
- 中国的称谓始于西周?周人何以史诗级逆袭?
- 晶体中霍普夫子的实验证据首现
- 11月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29.9亿元,同比增长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