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她”力量让论文扎根泥土
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旅游与休闲康养中心副主任林爱平。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福州4月12日电 题: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她”力量让论文扎根泥土
中新网记者 林春茵
长期关注乡村振兴的闽江学院副教授林爱平团队行走八闽,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之途,成为福州市妇联实施的“培雁计划”项目中带着泥土芬芳的“她”力量。
把脉:如何讲好畲村茶叶故事
进入4月,福建宁德猴盾畲族村,千亩茶园绿意盎然。作为著名的畲族村,猴盾当前正积极探路文旅振兴乡村。林爱平“带着任务”来,“把脉”如何讲好畲村故事。
林爱平同时担任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旅游与休闲康养中心副主任。从福州三坊七巷里的名人故事,到闽江沿岸的红色旅游遗迹;从宁德霞浦杨家溪渡口的风水林、蕉城猴盾畲族村的茶园、古田文武杉洋村的书院、潭北港村的石头厝,到福州高新区的非遗……在林爱平眼中,这不仅代表八闽千姿,还是“含金量”满满、能够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子”。
调研中,师生们发现目前猴盾村局限于村落民居外观的美化、休闲步道的建设,茶场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茶叶”附加值低。林爱平认为,猴盾村可围绕“畲+茶”主题,融合一二三产,延长产业链条。她提出“农业+加工业+旅游业”建议,包括畲文化研学、茶文化研学、茶场劳动实践、茶主题餐饮等主题旅游产品。
“要讲好茶叶的故事,除了抓在地文化,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林爱平笑言,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文化赋彩乡村,用旅游赋能乡村。
问计:如何留得住人
龙潭小学地处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一度荒弃,2017年5月复办,但刚开班时只有一个老师2个班级和6名学生。
日前,林爱平到龙潭做田野调查时,龙潭小学已经有了10名教师、6个班级、41名学生,师生来自北京、浙江、武汉等全国各地。
“我关注传统村落如何留住人。”林爱平告诉记者,随着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和“空心村”复苏如今已得到顶层设计支持。
林爱平将研究课题锁定在逆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移民领域,带着学生调研平潭、宁德等地,探究由城入乡的龙潭等地旅游移民如何融入当地乡村社会,并通过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她提出,村干部要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局面,投注更多精力,去沉淀和思考旅游移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不仅要能引来旅游移民,还要留得住他们。
龙潭村随喜书屋主人曾伟长是第一批旅游移民,林爱平在与其交谈中甚是投契,她很认可第一批旅游移民为了改良龙潭村的乡村社会生态而做出的努力。
同时,她也甚是赞赏屏南“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文创活动,被龙潭新老村民组织的“万物市集”、油画展、音乐会等深深吸引。
“这些旅游移民大多是年轻人,有活力,组织了很多活动,共同营造龙潭的生态。”林爱平说,龙潭为文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供了样本。
林爱平表示,尽管平潭的对台区位优势和宁德山区的生态优势不尽相同,但更有资金、眼界、文创和能力的旅游移民,都无疑能够提升当地的文旅业档次,“怎么吸引人,怎么留住人”关键在于“人家有没有赚到钱,游客舒不舒服好不好玩,这需要各方面不断努力”。
在平潭,林爱平走访了多个台湾创业团队,感受到大陆多项惠台政策中对台胞释放的善意,也长住下来了。“和这些温暖的人相遇,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共同见证乡村振兴和祖国的发展,感受两岸一家亲,这是我作为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投身实践最大的收获。”
畅想:如何留得住根
“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林爱平认为,统筹好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守护好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她们的历史使命。
福建是非遗大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如何活态传承非遗,活化古村落,留住民族文化的根?作为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成员,林爱平带着问题,带着《福建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跟着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调研组,倾听基层声音,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全国唯一的坊巷格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名人故事。林爱平提出,除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外,最能代表三坊七巷个性、最具有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符号应是名人文化,应着力开发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如今,这一构想已逐渐在三坊七巷的保护开发实践中得到应和。
作为福建省A级景区的评审专家,林爱平“偏好”观察旅游设施细节,小至标识系统的全面细致,大至建筑硬件达标。“当然很多标准不是死的,我们鼓励基于人文关怀需求出发的设置,尤其倡导在一景一物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根’。”
林爱平欣赏平潭上攀村的南语族岛文化创意商品和永泰嵩口旅游建筑里的木头插销,喜欢福州郊野公园的野趣和建筑艺术性,享受泰宁际溪村“耕读李家”的传统,赞赏福建土楼的保护。
“这些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地去融入文化,沉浸到当地人文中”,林爱平说,“这是我们乡村的方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8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举行颁奖典礼
- 一女子自称“万能法师” 以帮人改运之名实施诈骗
- 五粮液2022年度股东大会举行:保持战略定力 塑造“中国酒王”新形象
- 普京送给日本秋田县知事的猫因病死亡
- “碳”索绿色未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 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建成投产约八成
- 国际热评:全球最大自贸区满帆前行 RCEP生动实践中国理念
- 英国首相斯塔默突访基辅
- 国际锐评丨执意推进核污水排海的日方将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 研究证实茶园间作大叶千斤拔能诱集茶蚜 间接提高茶叶品质
- 法国东南部遭遇强降雨已致5人丧生 仍有3人下落不明
-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解读
- 总投资达6332亿元 西部(重庆)科学城“晒出”三年建设成果
- 财政部: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和日本的进口氢碘酸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 重庆32个涉灾区县冬春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 男子犯下命案后潜逃24年被重庆警方抓获
- 国际观察:“大金砖合作”为全球南方汇聚信心和力量
-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 咽喉痛就是“二阳”吗?专家:大多数是感冒引起咽喉炎
- 热门推荐
-
- 德意志银行发行2023年度第二期熊猫债券 金额达10亿元人民币
-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以岭多方位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 (新春走基层)“客串”列车员:守护旅客回家团圆路
- 教育部:2023年全国在校生同比下降0.52%
- 硅胶人脸面具背后的制度漏洞亟待填补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1-4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 海南10月27日9时起面向全国发放5300万元旅游消费券
- 安倍回忆录预售火爆,曾因“敏感内容”延期出版
- 工信部加快推进元宇宙标准化工作
- 热浪与暴雨交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成“新常态”?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行庆祝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
- 致敬筑梦人!Ta说的每句话,都隐藏着对你的用心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停售18日门票:开园不到3小时预约人数已达4万
- 专家呼吁加大宫颈癌防控投入,尽早在小年龄段人群中引入疫苗
- 杀害出租车司机潜逃22年 内蒙古警方擒凶两名
- 全力救援!农业银行迅速启动西藏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 高交会这些展品实力吸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关键在这→
- 暴雨红色预警继续发布:安徽湖南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
- 多米尼加首都附近发生大规模爆炸 至少12人死65人伤
- 芭蕾舞剧《十二生肖》带来东西方艺术融合碰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