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从日常中体悟平静之美
邮箱收到一封倾诉邮件:“上周,一个朋友在群里发出一个‘人至中年’的标准:喜欢低调,逐渐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运动;有意无意开始缩小、精简朋友的圈子……此标准说是中5条就证明已经进入中年。我全中!”文章描绘了自己从青年进入中年的系列心理变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姜冰表示,来信很具有代表性,宁静充实的生活状态是很多中年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倾诉:中年,最喜安静环绕
周末,和老公一起出门,办完事,他说带我去吃一个不错的饭店。饭店在偏僻的市郊,但是“偏僻”并没有影响到它的火爆,其特色的招牌菜还是为之引来了各路食客。
在门外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一个临近吧台的位子。落座点菜,菜还没上来,我已经浑身不舒服了。不舒服是来自于内心的抵触,抵触饭店里面的喧闹。一浪高过一浪扯着嗓门的聊天叫喊、盘里碗里升腾起的油烟酱料的油腻、快速穿梭的服务员、跑动打闹的小孩儿……除了架子上的绿植,没有一处是安静的。
是的,这两年,我意外找到了真正让自己舒服的环境,是在家的安静和安心。
周末,安安静静地把家收拾干净,安安静静地把花浇水侍弄、安安静静地煲一锅汤做几个菜、安安静静地看看书睡睡觉……给父母打打电话,跟好友说说心里话……日子里只剩下安静,美好的幸福感就升腾起来了。
前段时间,大我两岁的英姐搬到了我们办公室。刚开始时,我还挺担心的,觉得现在自己不喜欢说话的性格,容易让人误解产生隔阂。然而,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英姐其实跟我一样,也喜欢安静。有工作的时候我们忙工作,没工作的时候我们各自看看书,听听喜欢的音乐。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相处,互不打扰。
英姐说,进入中年后,尤其是这两年,经历了父母重病、自己和老公也生病、孩子厌学等一系列的打击后,自己特别想要寻找一方安静。在安静里,她可以放下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打击,不再情绪崩溃,而是可以坦然面对。也因此,即使周围环境再嘈杂,也要努力创造内心的一隅安静。她说自己每天下班会晚走一会儿,就是为了让自己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里待一会儿,让心彻底回归安静,然后带一颗安静的心回家。
英姐还说,之所以换到我的办公室,是感觉我也是个喜欢安静的人,而安静可以相互传递,她觉得跟我在一起,我们可以创造更安静的安静。
英姐的话让我感动了,没有想到,我们的心灵竟会这样相通。原来,中年的我们在经历生活的改变或漩涡后,都想要拥抱安静。安静是中年生活最好的解药,在经历并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安静能替你扫除心理的障碍,让你变得淡然、轻松而温和。
上周,一个朋友在群里发出一个“人至中年”的标准:喜欢低调,逐渐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运动;有意无意开始缩小、精简朋友的圈子……此标准一共16条,说是中5条就证明已经进入中年。我很幸运,全中!当然,也忽然明白,安静就是大多数的中年常态,庇护着奔波的中年,让其身处其中,一切皆美。 巴 拉
解析:安静,是向内寻求安宁
在这封来信中,我看到了中年人宁静充实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状态很具有代表性,是很多中年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的心智都在发展变化。在婴幼儿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人类的心智发展程度整齐明显。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被称为“人生黄金阶段”的中年,心智的发展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而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但总体来说,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控制,二是保守。
先说控制,中年人有更强的掌控自我能力,掌控自我能力的前提是更具有洞察力和调节能力,这个阶段明确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如文章中提到的,喜欢安静,是很多人在进入中年后的一个变化。中年人为什么更喜欢安静?这也和中年状态的第二个特点“保守”有关系。相对于青年人的喜欢变化,在人生的中年阶段,中年人更喜欢稳定感,擅长站在宏观角度思考事情做出选择。保守还体现在交际中,中年人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无效社交上,“有意无意开始缩小、精简朋友的圈子”。
同样,中年也是一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家庭都要兼顾,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得操心,繁杂中,中年要向内寻求安宁,安静就成了内心需求。正如信中所说的英姐,“尤其是这两年,经历了父母重病、自己和老公也生病、孩子厌学等一系列的打击后,自己特别想要寻找一方安静。”
安静这时候就显现出强大的作用。在安静的环境中,自己与自己相处,关注自己的感受,压力和疲惫有了释放的机会。英姐发现“只有安静才能拯救自己,才能治愈自己。在安静里,可以放下生活出现的各种打击,不再情绪崩溃,而是可以坦然面对。”安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当人在安静的时候,限制了过量信息的输入,这时可以更专注的工作学习。安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人,当我们心境平和愉悦时,会更高效地陪伴家人……可以说,安静可以提高人生的幸福指数。
如何让自己获得安静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信中所说,“即使周围环境再嘈杂,也要努力创造内心的一隅安静。”有了安静的环境,还要限制信息的输入,刷朋友圈刷小视频这类行为属于被动接收的信息,会分散专注力,影响心境。安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可以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专注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培养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也很有必要的。
人生的每个阶段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人在中年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体悟到平静之美,正如中年之爱,润物细无声。姜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沿边产业园区成云南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 乌苏里江上游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 安徽提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达10亿人次
- 粤港澳大湾区超大直径盾构跨海隧道——珠海隧道双线贯通
- 美国AT&T公司称其手机用户数据遭“非法下载”
- 当好“河保姆” 护好“生态美”
- 国际氢能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探讨技术创新与合作
- 北京启动防汛蓝色预警响应 今明两天预计有明显降雨天气
- 千年窑火今重燃
- 安徽省亳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显锋受审
- 今年以来广州警方共拦截和挽回群众损失1.23亿元
- 锦绣中国年 | 新疆和田民众图书馆里体验书香“年味”
- 热浪持续蔓延!美国超5500万人处于高温警报状态下
- 欢喜过年!这些乡村好物你了解多少?
- (文化新纪行)敦煌文化借由开放素材库拉进与公众距离
-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提醒在美和拟赴美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 北京丰台聘任56名“法治副村长” 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 青海玉树青少年研学营北京首日:新奇体验 跃跃欲试
- 体旅融合何以成为助推新疆文旅发展“新燃点”?
- 福建适用过境免签政策口岸增至6个
- 热门推荐
-
-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 院士化身“导赏”为读者普及元典
- 专家、学者上海探讨有效推进国际航运领域法治问题
- 俄方回应朝鲜向俄派兵:系韩国当局炒作
- 以“四链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 纪念梅兰芳首次赴沪演出110周年系列活动在沪举办
- 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赛塔违宪 解除其总理职务
- 四川兴文4.5级地震:未接到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情况报告
- 第33届时报金犊奖全球校园创意分享会走进云南
- “梦想”号为何“稳如泰山”?硬核科普→
- 马来西亚高校人才探访福建宁德 共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原创话剧《布吉出租屋》用四段时间切片凝练深圳改革开放成就
- 四川首次进口美国种鸡
- 炖牛排、栗子烧肉,考古现场探秘2000多年前楚王饮食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走进江西 聚焦虚拟现实产业等
- 中国戏曲人物画鼻祖关良作品山西展出
- 中新健康丨完善医疗保健站 侨乡老区村有“医”靠
- 舞剧《海的一半》在京首演纪念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
- 楼市观察:6月广州成交量创年内新高
- 涉嫌信披违法违规,一天内8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
- 国家邮政局:3月份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同比上升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