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从日常中体悟平静之美
邮箱收到一封倾诉邮件:“上周,一个朋友在群里发出一个‘人至中年’的标准:喜欢低调,逐渐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运动;有意无意开始缩小、精简朋友的圈子……此标准说是中5条就证明已经进入中年。我全中!”文章描绘了自己从青年进入中年的系列心理变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姜冰表示,来信很具有代表性,宁静充实的生活状态是很多中年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倾诉:中年,最喜安静环绕
周末,和老公一起出门,办完事,他说带我去吃一个不错的饭店。饭店在偏僻的市郊,但是“偏僻”并没有影响到它的火爆,其特色的招牌菜还是为之引来了各路食客。
在门外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一个临近吧台的位子。落座点菜,菜还没上来,我已经浑身不舒服了。不舒服是来自于内心的抵触,抵触饭店里面的喧闹。一浪高过一浪扯着嗓门的聊天叫喊、盘里碗里升腾起的油烟酱料的油腻、快速穿梭的服务员、跑动打闹的小孩儿……除了架子上的绿植,没有一处是安静的。
是的,这两年,我意外找到了真正让自己舒服的环境,是在家的安静和安心。
周末,安安静静地把家收拾干净,安安静静地把花浇水侍弄、安安静静地煲一锅汤做几个菜、安安静静地看看书睡睡觉……给父母打打电话,跟好友说说心里话……日子里只剩下安静,美好的幸福感就升腾起来了。
前段时间,大我两岁的英姐搬到了我们办公室。刚开始时,我还挺担心的,觉得现在自己不喜欢说话的性格,容易让人误解产生隔阂。然而,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英姐其实跟我一样,也喜欢安静。有工作的时候我们忙工作,没工作的时候我们各自看看书,听听喜欢的音乐。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相处,互不打扰。
英姐说,进入中年后,尤其是这两年,经历了父母重病、自己和老公也生病、孩子厌学等一系列的打击后,自己特别想要寻找一方安静。在安静里,她可以放下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打击,不再情绪崩溃,而是可以坦然面对。也因此,即使周围环境再嘈杂,也要努力创造内心的一隅安静。她说自己每天下班会晚走一会儿,就是为了让自己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里待一会儿,让心彻底回归安静,然后带一颗安静的心回家。
英姐还说,之所以换到我的办公室,是感觉我也是个喜欢安静的人,而安静可以相互传递,她觉得跟我在一起,我们可以创造更安静的安静。
英姐的话让我感动了,没有想到,我们的心灵竟会这样相通。原来,中年的我们在经历生活的改变或漩涡后,都想要拥抱安静。安静是中年生活最好的解药,在经历并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安静能替你扫除心理的障碍,让你变得淡然、轻松而温和。
上周,一个朋友在群里发出一个“人至中年”的标准:喜欢低调,逐渐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运动;有意无意开始缩小、精简朋友的圈子……此标准一共16条,说是中5条就证明已经进入中年。我很幸运,全中!当然,也忽然明白,安静就是大多数的中年常态,庇护着奔波的中年,让其身处其中,一切皆美。 巴 拉
解析:安静,是向内寻求安宁
在这封来信中,我看到了中年人宁静充实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状态很具有代表性,是很多中年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的心智都在发展变化。在婴幼儿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人类的心智发展程度整齐明显。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被称为“人生黄金阶段”的中年,心智的发展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而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但总体来说,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控制,二是保守。
先说控制,中年人有更强的掌控自我能力,掌控自我能力的前提是更具有洞察力和调节能力,这个阶段明确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如文章中提到的,喜欢安静,是很多人在进入中年后的一个变化。中年人为什么更喜欢安静?这也和中年状态的第二个特点“保守”有关系。相对于青年人的喜欢变化,在人生的中年阶段,中年人更喜欢稳定感,擅长站在宏观角度思考事情做出选择。保守还体现在交际中,中年人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无效社交上,“有意无意开始缩小、精简朋友的圈子”。
同样,中年也是一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家庭都要兼顾,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得操心,繁杂中,中年要向内寻求安宁,安静就成了内心需求。正如信中所说的英姐,“尤其是这两年,经历了父母重病、自己和老公也生病、孩子厌学等一系列的打击后,自己特别想要寻找一方安静。”
安静这时候就显现出强大的作用。在安静的环境中,自己与自己相处,关注自己的感受,压力和疲惫有了释放的机会。英姐发现“只有安静才能拯救自己,才能治愈自己。在安静里,可以放下生活出现的各种打击,不再情绪崩溃,而是可以坦然面对。”安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当人在安静的时候,限制了过量信息的输入,这时可以更专注的工作学习。安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人,当我们心境平和愉悦时,会更高效地陪伴家人……可以说,安静可以提高人生的幸福指数。
如何让自己获得安静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信中所说,“即使周围环境再嘈杂,也要努力创造内心的一隅安静。”有了安静的环境,还要限制信息的输入,刷朋友圈刷小视频这类行为属于被动接收的信息,会分散专注力,影响心境。安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可以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专注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培养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也很有必要的。
人生的每个阶段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人在中年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体悟到平静之美,正如中年之爱,润物细无声。姜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最美乡贤”周令飞:以文化聚人气 赋能乡村发展
- 拜登用“美俄开战”威胁国会对乌拨款,但结果……
- 非遗传承人以藏茶为“媒”寻根西藏
- 2月9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30万人次
- 聚焦亲子双向成长 家庭轻喜剧《欢乐家长群》定档
- “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项目在京开班
- 外媒:2022年逾2.1万人偷渡至英国,“未被发现”
- 探访广东清远“岭南山珍”生产基地 麻竹笋成富民兴镇大产业
- 黑龙江省旱情基本解除:建议旱田抓紧播种 水稻适时移栽
- 通讯:保护海洋 守护未来——日本民众要求叫停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 热销品类价格一年上涨八成 珍珠悄然成年轻人“心头好”
- 虎鲸在西班牙南部海岸撞击帆船
- 故宫暑期放票量上调约25%
- 四川:涉水景区及滩涂峡谷等落实专人盯守巡查
- 全国首次!我国开展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同时跨线施工
- 海南出台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提高海洋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
- 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 临时停火进展如何?
- 商务部: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呈加快增长态势
- 索马里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洪水 已致29人死亡
- 南中轴2.7公顷绿色空间景观亮相
- 热门推荐
-
- 浙江多地日最高气温突破25℃ 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 美国百年乐团再访华 演绎“经典之夜”
- 新漫评:枪支暴力下美国无安全之所
- 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取得丰硕成果
- 以水墨现漓江气韵 画家阳光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新春走基层)动车所里的夜班“值日生”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黑黄金”放下身段 衢州鱼子酱走向世界餐桌
- 2024两岸青年企业家菁英峰会暨两岸青年实习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江苏昆山开幕
- 750千伏昆仑山输变电工程建设为青海海西地区绿色发展赋能
- 暗藏玄机!拜登政府向以色列提供超10亿美元军火
- 4月我国债券市场发行近7万亿元
- 中国巴西更新签署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 山西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加强排查推动隐患整改落实
- 琼州海峡停航 湛江吴川机场部分航班取消
- 浙江宁波高桥:丰富多彩的文化礼堂
- 专家:培养中医药传承复合人才成中药产业发展当务之急
- 叙利亚谴责以色列在戈兰高地的武装行动
- “释大觉刻绘刘蓉萍制紫砂壶作品展”启幕
- 不顾民意漠视历史伤痕 韩国民众不满二战强征劳工受害者代赔方案
- 2023新疆草莓音乐节开幕 打造“音乐+新消费”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