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网课:有必要,还是凑热闹?
幼儿网课:有必要,还是凑热闹?
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武汉家长王倩倩“有点诧异”。电话内容是,“由于疫情反复,幼儿园停课,转向线上教学”。
王倩倩脑子里,一串问题冒了出来:孩子这么小,能上好网课吗?网课上什么?在家上网课,幼儿园是否收费?
2020年2月,武汉发生疫情之初,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但目前,幼儿园转向线上教学的现象随处可见。
3月以来,广州、上海、深圳等受疫情波及的地区发布停课通知,均明确中小学转为线上教学,但幼儿园是否采用线上教学,各地政策指向并不一致。
近期,河北邯郸市要求“停课不停学、居家不停教”,“市直中小学、幼儿园闻令而动,全市教育教学活动从线下到线上平稳转换”。安徽六安市裕安区下发“幼儿园线上教学工作方案”,要求“立即开展线上教学”。
疫情停课期间,幼儿园是否适合线上教学?家长有何担忧?幼儿园线上课程教什么,效果如何?当中小学线上教学成为常态,是否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幼儿园线上教学进行更为严格的规范?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家长“手忙脚乱” 孩子“根本坐不住”
艾红是青岛的一位家长。孩子3岁多,上小班。
停课期间,艾红被拉进了一个新建的家长群,群里只有5个孩子的家长和老师。课程是双语课,教英语歌曲或者练习英语对话,每节课约20分钟。
“孩子根本坐不住。”艾红描述,“在老师教唱歌曲的时候,一不留神,孩子就跑了。有的时候,屏幕里根本找不到孩子,看到的都是家长的脸,或者传来孩子的尖叫声,只有老师在那尴尬地笑。”
艾红坦言:“能坐在屏幕前,从头到尾上完课的小孩几乎没有。”
进行英语对话练习时,孩子要在艾红的帮助下才能勉强跟上节奏。“这种线上教学弄得我手忙脚乱,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更加搞不定。”艾红说。
可能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课程持续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后来,艾红不再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任何线上教学活动。
2020年2月1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对小学低年级学习网课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但两年过去了,幼儿园开展线上教学却随处可见。同样是线上教学,幼儿园与中小学的实施效果有何区别?
江苏常州某幼儿园教师徐嘉分析,中小学能够实施线上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线上课堂和中小学实际课堂具有相似性,且学生的心智较成熟,可以在没有成人现场督促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幼儿园的课程以游戏为主,老师在屏幕的另一头,无法完成对孩子的游戏支持。“幼儿园开展线上课程,不能替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日常教育。”徐嘉说。
从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看,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思维活跃,无法做到自律约束。徐嘉说:“从这点看,线上教学意义不大。”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线上教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老师录制视频,推送至家长群,家长自愿选择是否观看学习。另一类是实时互动教学,在约定的时间内让家长、孩子和老师坐在屏幕前,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常州的一所幼儿园小班线上课程表里,包含“我爱阅读”“我的手儿巧”“让小家更干净”等互动课程。同时要求,每晚7点至7点20分,进行视频连线。
“线上教学时,孩子待在相对较熟悉、放松的家庭环境里,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加上幼儿眼睛正处于发育中,不宜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线上教育的弊端很快就会体现出来。”徐嘉补充道。
2.家长担忧幼儿视力状况 眼卫生专家不赞成线上教学
接到线上学习的电话通知后,王倩倩问了一圈儿家长,很快和他们达成一致:拒绝上网课。“主要考虑到孩子的视力问题,盯着屏幕上网课,对眼睛伤害大。”她说。
家长们反对线上教学的原因不容忽视,即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即便是疫情停课期间,他们也不敢“放下防备”。
在接诊过程中,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何鲜桂发现,学龄前儿童中近视患者越来越多,“这并不是遗传基因造成的,而是因为长期使用平板、电脑,缺乏充足的户外活动导致的”。
从保护视力的角度出发,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用眼时长有明确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明确,学龄前儿童应尽量避免接触视屏类电子产品,每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等单位制定的《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显示,学龄前儿童每天视屏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一旦幼儿园转向线上教学,这些时长要求就很难控制。更何况,家长在使用何种屏幕工具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何鲜桂表示,家长通常把网课理所应当地理解为用电脑和平板上课,但很少有人选择将课程投屏到电视机、投影仪上。使用电视机和投影仪属于中距离用眼,使用电脑、平板是近距离用眼。
“中距离和近距离用眼负荷完全不同。”何鲜桂解释,学龄前儿童是眼发育关键期,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出生时带来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该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
“如果远视储备过快消耗,就会过早成为近视眼。”何鲜桂解释道,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
2020年8月,教育部对9个省份14532名学生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学生近视率整体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增加了15.2%。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由于学业压力、用眼需要增加等原因,远视储备会进入快速消耗的阶段。”因此,何鲜桂明确反对幼儿园线上教学,“若想不发生或者晚点发生近视,就必须保证至少在进入小学阶段前即学前阶段,还有足够的远视储备。”
“对于正处于隔离居家状态的幼儿,最关键的问题是接触不到阳光。”何鲜桂建议,让孩子在自家阳台、窗边或庭院,尽可能接触阳光,定期眺望窗外6米远处,同时,开发一些适宜在室内开展的运动游戏,也是有益的护眼方法。
3.不能以网课为“挡箭牌”少退费
在“拒绝网课”的原因中,视力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王倩倩儿子所在幼儿园是个民办园,位于武汉某小区内,学费(保教费)标准约为500元一天。此前,幼儿园给的说法是,线上教学期间,按照正常标准收取学费。
“这么小的孩子上网课,简直就是坑钱。”王倩倩在一个微信群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引来了一些家长的共鸣。
有人回复:“我们幼儿园一天发来50分钟视频,上了网课就不愿意退学费。”还有人回复:“发了两个视频,就想正常收学费?”
也有家长告诉记者:“在网课期间,幼儿园并未退还学费,只是将伙食费顺延了一个月。”园方回复称,疫情期间学校仍有维护运营、后勤服务等开支,因此不能退费。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疫情期间,家长与园方常围绕“上网课到底算不算孩子上了课”发生争议。有部分园方以给孩子“上了网课”为由,不予全额退款。
“出于成本考虑,幼儿园倾向将线上教学等同于正常教学”,这种说法在王倩倩与幼儿园园长的沟通中得到印证。
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家长们提出,不参加线上教学,顺延上课时间,即反对线上教学却正常收费的做法,园方最终“无奈接受”。
王倩倩庆幸,“只停课一周,还好时间不长”。
面对各地幼儿园无法正常开学的情况,不少民办幼儿园在防控疫情期间收不抵支,经营困难。教育部曾发文要求各地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一些地方也陆续向民办幼儿园出台了包括财政补助、租金减免、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
4.灵活安排居家联动 引导家长高质量陪伴
“疫情严重,为了孩子健康着想,我愿意接受成体系的网课。”湖南湘潭的家长陈果,并不反对幼儿园线上教学。
“网课也不是天天要上。”陈果介绍,周一有一次半小时的线上互动,算是集体教育活动。周二到周五,老师每天推送一个小视频,视频内容包括语言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在陈果看来:“居家期间,让孩子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状态是最终目的。”
“通过安排线上教学,让孩子保持和幼儿园基本一致的作息,不至于长期脱离集体,处于一个完全放任的状态,对孩子成长有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蔡迎旗表示。
长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霖芳也建议,“幼儿园可以定期发布一些有关亲子活动及科学育儿指导方面的资料,引导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疫情期间,针对各地对幼儿园线上教学的政策存在差异的情况,教育部门是否应该出台统一的、更为明确的规范措施?
“停课期间,家园共育还是应该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原则。一园一班一案,选择适当的模式,灵活安排居家期间的家园联动,提倡通过资源推送等方式,指导家长科学安排孩子居家游戏和生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建议。
(本报记者 陈鹏)(本文部分采用化名)
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小学生线上学习时间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线上学习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
●学龄前儿童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青少年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小时。年龄越小的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应越少。
电子产品选择与摆放
●宜选择投影仪、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并尽量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
●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厘米,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厘米。
用眼行为与眼健康
●连续线上学习时间或视屏时间超过20分钟至30分钟,宜向6米以外远眺至少10分钟。
●线上学习间歇期间,有意识地稍用力闭眼、睁眼,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放松眼睛。
●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每天不少于2次。
户外活动
●居住在疫情低风险社区,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宜不少于2小时,学龄前儿童鼓励不少于3小时,近视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宜更长。
●居住在非低风险社区,可戴口罩在空旷场所,进行非剧烈户外活动。
(以上内容来自《传染病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WS/T 773-2020〕 本报记者陈鹏整理)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7月在厦门举办
- 2024第八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在湖北宜城举行
- 宣绩高铁开通 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突破7600公里
- “美好安徽智汇行”走进淮南: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 促成项目对接签约
- 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 各地多举措夯实秋粮基础
- 安徽盘活闲置资源 支持“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 江苏扬州搭建数据创新应用竞技场 数字人“扬小数”首亮相
- 驻白俄罗斯中医师的温暖春节
-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资链接世界 开放共赢未来
- 上交所与新交所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
- 崔天凯:美国的“两个凡是”不顾是非,很有问题
- 大模型像“文科生”?业内人士在沪“论战”
- 乌鲁木齐“热雪沸腾” 冰雪游软硬件“上新”
- 柬埔寨制定新行动计划吸引国际游客
- 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云南一镇政府疏于阻截防控被公益起诉
- 美国真的有新闻自由吗?
- “研学旅行风”在中国多地持续升温
-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9%
- “剧场化”是深耕类型剧,还是宣传噱头?
- 中国(广西)—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开展经贸旅游合作交流
- 热门推荐
-
- 湖北仙桃一殡葬管理所因违背丧户意愿强制交易被罚款10万元
- 日本对四名以色列定居者实施制裁
- 中国多景区上演“背书热” 传统文化为城市旅游“上分”
- “青少年骑行热”乱象调查:儿童骑行上路,车比人大隐患重重
- 中国—东盟共创视听合作新未来 签约9个项目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打造首都文化新名片
- 琼州海峡首艘运输新能源汽车船舶试靠成功
- 湖南开展“湘人才”公共招聘活动 就业导师现场指导
- 欧盟开通“空中走廊”向叙利亚空运赈灾物资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于长沙揭牌
- 广东森林覆盖率53.03% 成最“绿”省份之一
- 最新民调:44%澳大利亚受访者将中国视为经济伙伴
- “民歌大观”以艺通心 共叙中越情谊
- 中新健康|高值医用耗材国采落地 人工耳蜗单套降至5万元左右
- 日本玻璃艺术家松藤孝一在沪举办个展探讨自然与人类之关系
- 光明乳业龙年新春营销动作频频,多重玩法持续掀起文化热潮
- 野鸭湖迎来今冬首只黑鹳
- SMA药品供应体系覆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患者成政策获益者
- 强降雨导致甘肃甘南发生泥石流灾害 已致1人死亡3人失联
- 青海在全国率先出台藏蒙医院制剂医保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