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运动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冬奥会赛场上,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因其俱佳的观赏性频频冲上网络热搜。花样滑冰运动员为什么穿着溜冰鞋还可以做这么多高难度的动作?他们转圈圈后为什么不会头晕?哪些物理常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训练成绩……面对网友们抛出的众多问题,本期“好奇心实验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问题一:花样滑冰运动员可以在冰面上一直转圈圈并做出高难度动作,而普通人为什么转几圈都会晕呢?
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黄洁告诉记者,首先,需要了解我们在转圈圈时为什么会头晕。人体通过视觉、本体觉和内耳前庭器官分别将躯体位置及运动的信息经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后做出位置的判断,并通过运动神经传出,调整身体和眼球的位置,维持平衡和视物的稳定。前庭功能正常的人在做简单的旋转运动时,不会有眩晕,但当这种刺激过强,超出前庭系统处理能力时,机体就会感觉眩晕,严重时还会有恶心、呕吐等不适。但是,对于外周前庭功能损害、前庭功能下降的患者来说,由于前庭系统处理运动信息能力不足,无论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他们都有可能感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者自身不稳感,无法稳定注视外周目标甚至跌倒。
对于花样滑冰运动员来讲,需要完成快速旋转、运动中跳跃等高难度动作。比如羽生结弦挑战的4A动作,也就是阿克塞尔四周跳,就需要在起跳至落地之间不足1秒的时间内,完成4周跳,并且以自身5-8倍体重的力量着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对肢体运动很好控制。这个动作的难点是,除了需要强大的肌肉骨骼系统支撑外,前庭系统的训练尤其重要。
眼球震颤是在肢体运动或视物追踪等情况下维持视物稳定的常见的眼球运动,比如旋转中眼震、旋转后眼震、视动性眼震、视动后眼震。当运动员需要做更高难度的动作时,这时候诱发出的眼球运动就属于前庭刺激诱发的眼震,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眼震。运动员在场上优美的身姿往往来源于自幼长期的训练,面对匀速运动、结合身体姿势进行变速运动时也有一些训练小技巧,这都属于前庭习服。
何为前庭习服?黄洁解释,前庭习服指前庭系统受到一系列相同的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的现象。人的前庭感受器官共有2个,分别位于左右内耳内,且潜力非常大,即使单侧前庭感受器官受损,另一侧健康的前庭感受器官也具有强大代偿能力,一段时间后可以完全恢复平衡的感觉,如果再加以训练,前庭功能则会恢复得更快更好。
需要进行相关前庭功能训练的还有飞行员或者宇航员。他们面对特殊的飞行需要和重力环境,要求会更高,根据需要去训练,达到飞行任务要求才行。人们的前庭功能本身条件不一样,就像高矮胖瘦,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达到的功能状态也不一样,所以需要进行筛选后再训练。
问题二:为什么冰上运动员穿上冰鞋可以在冰面上进行高速运动或完成高难度动作,而有些动作我们穿着普通鞋子在水泥地面上却难以实现?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董帅教授表示,滑冰运动员能在冰面上高速运动得益于较小的摩擦阻力。一方面,冰面相较于普通路面更加光滑;另一方面,装在冰鞋底下冰刀底面积很小,所以作用在冰面上的压强很大(压强等于压力除以面积,压力近似等于运动员重量加上蹬地的力)。在冰刀与冰面的界面微小区域上,压力会将冰融化成水(水的密度比冰低,因此高压下冰会融化),使冰刀与冰之间的摩擦变成湿摩擦,摩擦力降得更低。这就使得运动员在使用正确的蹬冰姿势时,只需要更小的力就能获得比在地面上更大的加速度。而普通的鞋子底面积大,无法产生高压融化水。
从物理学上看,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完成旋转动作时需要有角动量。角动量越大,转得越快,才能在落地之前完成更多周次的旋转。而角动量乘上转动半径等于线速度,所以转动之前需要首先获得较高的水平速度,然后通过冰刀蹬地,获得较大的转矩,将水平速度转换成转动速度。普通地面一般很难达到如此大的水平速度,而且较大的转矩对蹬地时发力也有很高要求,冰刀长度比脚要长,更有利于获得转矩。
抛举过程需要两人具有几乎一样的速度,在普通地面如轮滑可能可以实现,但持奔跑或者走路速度时,人身体前后摆动幅度过大,难以操作。
普通地面因为阻力比较大,落地瞬间水平速度会有剧烈的减速,不容易平稳落地,容易磕倒。而冰面阻力小,落地瞬间可以大致保持水平速度,容易稳定。当然这个也需要运动员反复练习。
问题三:哪些物理常识可以帮助花样滑冰运动员提高技能?
董帅告诉记者,在花样滑冰运动中,当完成空中多周跳时,运动员会离开地面,开始做斜抛运动。转的圈数主要决定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滞空时间,二是转动速度。滞空时间由竖直速度决定,而转动速度与水平运动速度有关。想转更多圈数,需要有更大的转矩将水平速度转化成转动速度,且离地转动时需要尽量收缩身体半径,可以提高转动速度。在总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合理分配竖直速度和水平速度,并不是跳得越高转的圈数就一定越多。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展演开幕
- 成都拉动体育消费靠什么
- 吴昌硕刻“雄甲辰”印亮相“雄甲辰篆刻名家作品展”
- (新春走基层)培育“体育+”新业态 福建福鼎全城接力共迎“茶BA”
- 静处、静观、静思 “校尔康诗歌创作研讨会”举行
- 北京重点监测商家双节假期入账92.7亿元 500余项活动激发消费活力
- 透视前三季度金融数据:货币总量增速趋稳回升 金融活水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 庆祝“国际志愿者日”:中国科技馆举办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
- 前三季度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18.7%
- 沉迷“抽卡”须纠偏,要因势利导让其成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 Z世代跃居人口最多代际 带动文化社交生活新浪潮
- 南沙沥心沙大桥受损跨梁今日开拆 便桥预计7—10日建成
- 广东年花市场火热 税务助“花经济”产销两旺
- 如何均衡膳食?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 西安“95后”寻宠师:鸟与哈士奇最难寻
- 湖南麻阳“长寿”苗乡康养掀起“年轻潮” 催热乡村旅游
- 粤戏越精彩 广东10个地方剧种同台斗艳
- “遇见太仓”专场交流活动在法国巴黎举行
- 言犀大模型帮你精打细算,京东云助力京东11.11“又便宜又好”
- 贵州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 热门推荐
-
- 新疆昌吉州2022-2023冰雪旅游季启动
- 艺术乡建如何建?专家:不能只靠艺术家 融入村民生活是关键
- 延续城市文脉 留住历史记忆
- 大幅下调增长预期 德国经济缘何持续低迷?
- 6888元的露台酒吧跨年餐售罄!你为跨年仪式感花了多少钱?
- 研究显示:拥抱可助女性缓解压力,对于男性效果却不明显
- 大雾致长江口近30艘次国际航船出入境受阻
- 日本八丈岛近海发生5.6级地震 东京有震感
- 中国金沙江下游云南侧清洁能源基地首批风光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专家指导、备足良种……各地春耕春管正当时
- 天津:京冀户籍居民在津购房 享天津户籍居民购房政策
- 郑州拟完成1万套二手房“以旧换新”
- 中华秋沙鸭家族群在吉林桦甸持续扩大
- 中印尼小学举行线上文化交流联谊活动
- 日本宫城县近海海域发生4.6级地震 未引发海啸
- 他在村里办起乡村戏剧节
- 各大雪场“开板”,这个滑雪季怎么玩才过瘾?
- 赋能大运会 智慧服务开启数字城市新时代
- 小米董事长雷军:向实向善是AI服务社会进步的核心要义
- 国庆节前海南旅游行业将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