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食用“临期食品”会损害健康吗?
最近微博上的一个“临期食品”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缘由是央视做了个报道,说是“临期食品”很火热,已经到了百亿规模。临期食品受欢迎,是消费者对于“保质期”正确认知的结果。在前些年,媒体和公众对“临期食品”如临大敌,卖临期食品的商家差不多就被看作奸商了。
食品保质期是一个人为确定的时间,并不是食品变坏的时间。“保质期”的概念是“在保质期内,商家保证食品的风味口感符合产品的描述”。所谓“临期”,也依然在这个保证范围内;超过了这个期限,也只是厂家不再“保证”,而不是就坏掉了。
实际上,政府监管只是规定了预包装食品需要标注保质期(除了豁免保质期的少数几个品类),而并不规定保质期的长短——标注多长是厂家的选择。但厂家并不会因此“乱标”,因为“乱标”固然可以让食品销售更长的时间,但会有两方面的后果:一是保质期内食品出问题的概率增加,赔偿加声誉损失会让他们得不偿失;二是风味口感下降,会让消费者不再购买他们的产品。
如果“长期食用临期食品会有害健康”,那么商家就是在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是要被重罚重判的。
实际上,出现临期食品是厂家供应链管理出现的偏差,是厂家要极力避免的。理想的产销状态,是从产品出厂到销售完毕的周转时间大大小于保质期。在产销稳定而且足够规模的产品中,这并不难实现。
对于“临期食品”,商家也完全可以不打折促销,而是继续正常销售到“到期”,然后废弃没有卖掉的部分。单独拿出来作为“临期食品”特价促销,是“降价多销”和“原价少销”进行比较权衡的结果——当然,现在因为有了“反食品浪费法”,“原价少销”导致过期废弃,要承担道德的谴责以及可能的“违法追责”,所以商家在权衡的时候会更偏向于“卖完”。
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不会有太多的“临期”,而且也不会是稳定持续地有货。所以,如果一个“临期食品店”能够长期供应某种“临期食品”,就应该警惕了。基于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的品质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包容,把一些不合格的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产品穿上正规产品的“临期”马甲去销售,也是很难说的事情。
不仅是临期食品,有很多“过期食品”也是可以吃的。比如下面这些:
冷冻食品:细菌在冷冻条件下不会生长,所以冷冻食品只要不化冻,可以无限期保存。但在冷冻过程中,口感和风味会发生变化。冷冻食品的保质期,其实是“风味口感没有太明显变化”的时间。所以,哪怕是过了保质期的冷冻食品,只要你觉得不难吃,就还可以吃。
罐头食品:罐头食品是罐装密封之后,经过了超高温、长时间加热的食品,其食物中的细菌已经被彻底杀灭,只要不打开,就不会变坏。罐头食品的“过期”主要是让它们加快周转,并没有什么安全方面的原因。有的容器如果放的时间太长,可能会担心容器中的某些成分渗入食品中,不过现代的容器都已经很安全,而那个“长时间”也远远长于保质期。所以,过期的罐头食品,完全是可以吃的。
低含水量的食品:细菌、真菌和霉菌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当水分低到一定程度,它们就不能生长了。这样的食品,就可以长期保存,比如饼干、麦片、营养棒等等。但是,这些食品在存放过程中可能变硬或者变软,从而使得口感受到影响。这些食品的“保质”,主要针对的就是口感。所以,即使过期了,只要你觉得风味口感还可以接受,就还可以吃。
高酸热灌装的食品:有一些食品或者饮料酸度很高,如果经过高温灭菌并且趁热灌装,然后立刻封盖,其中的细菌就被充分杀灭了。这样的食品饮料只要不打开,在常温下也不会变坏。这类食品的“保质”,也是风味口感的变化,过期了也并不影响安全性。
超高温无菌灌装的饮料:典型的就是常温牛奶。这类食品经过超高温加热,细菌被杀光,在无菌条件下灌装到无菌容器中,就跟罐头食品一样,只要不打开,就不会变坏,过期了其实也还是安全的。
酸奶:酸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食品,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活细菌。为了抑制这些细菌的活动,所以需要冷藏。在冷藏中,它们依然还有一定的生长能力,就导致酸奶的外观和风味发生变化,也就是不好看、不好吃了。但酸奶的环境并不适合致病细菌生长,所以稍微过期,也还是可以吃的。
这些食品,即便是过期了,只要包装依然完好,打开后气味、味道和形态没有异常,一般也还是可以吃的。
文/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林草系统“黄牛”“黑中介”
- 两次7.8级强震,数千人死亡!威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爆炸!
- 2024年我国外贸“量稳质升” 新动能加速形成
- 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向心而新生
- 水量年度调度工作完成 黄河实现连续二十五年不断流
- 巴基斯坦一煤矿爆炸致12名矿工被困
- 第八届“闽商大讲坛”在澳大利亚悉尼成功举办
- 《打卡吧!吃货团》:吃货团“逛吃”追寻历史
- 金观平: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 以军已有153名士兵在加沙地带的地面军事行动中死亡
- 浙台青年登上百年老戏台 同唱一首歌共享艺术盛宴
- 汽车金融公司新规有哪些利好
- 重庆荣昌夏茶采摘忙红碎茶香飘海外
- (乡村行·看振兴)药材飘香产业兴 山西襄垣发“药财”
- 山西深化冶金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 中国科学家团队揭示两类黑洞的分布特征
- 马来西亚华人结婚率大降 华裔议员吁“结婚吧”
- 第15届“读者大会”名家齐聚 梁晓声曹文轩等畅谈阅读与写作
- 男子植入国产“人工心脏” 中西医结合助康复
- 台湾30余名网红被封,诈骗账号反而没事,相关部门遭质疑
- 热门推荐
-
- 沈阳警方侦破一起特大非法经营“笑气”案件
- 浙江:2024年将加大力度推行“午休躺睡”
- 2023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开幕 数百家企业参展“掘金”
- 浙江推进卫生健康科研转化 扩大成果转化“朋友圈”
- 上海: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超65% 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低
- 跳出温泉池 地热产业如何“沸腾”有待各方共同探索
- 北京高院发布202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敦促加方正确看待中方正常开展的北极活动
- 陶慧敏、孔令立受聘浙江上虞孝德文化大使
- 关乎你的钱袋子!临近春节,这些事没做的抓紧
- 中新教育丨各地应用型高校多措并举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 44名留学生走进浙江天台 沉浸式体会和合文化
- 救援黄金72小时,与时间赛跑!土耳其强震已致逾7800人遇难
- 超1亿中国用户愿为“音乐买单”背后:行业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 尹锡悦将出席今日下午的拘留令必要性审查
- 福建平潭口岸上半年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超5成
- 首店经济蓬勃发展激活消费新动能
- 伊朗发生5.5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2023海外华文媒体武汉行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