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温情储藏室”你听说过吗?
“人间温情储藏室”你听说过吗?
网友将生活中细碎的美好投稿到主题微博,分享心情,寻找同好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话,想说出来,却不知给谁讲;总有一些回忆,不知跟谁分享……还好,在微博上,有各种各样的bot(英文“robot”的缩写,指的是运营者如机器人般,搜集着关于某个主题内容的集合,在分享时不做主观判断和情感表达),这些微博账号以主题+bot的形式命名,征集生活中的小美好,以及情感深处的秘密,受到众多人欢迎,被誉为“人间温情储藏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无论是分享1990-2010年代记忆的“千禧bot”还是诗人bot、以及人间心事bot等,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网友们在各种各样的bot中找到了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一句话,一张图片,
千禧bot微博充满时代记忆
“周二设备检修,暂停接受稿件与分享内容。投稿通道与分享功能将在次日早间恢复。”配图是2000年左右,很多电视台在周二下午停播、进行设备检修的经典画面。现在,每周二,微博“千禧bot”都会发布一款这样的文字与配图,增强时代感。
“千禧bot”微博账号是分享1990-2010年代记忆的。目前,该账号拥有近50万粉丝,是微博上最受欢迎的bot之一。在展现的微博内容中,有二十年前的电视剧、明星或者电影展示,有当时出现在身边的习以为常的小物件。大家争相分享——童年乳酸菌饮品饮必美、诺基亚翻盖手机游戏《米奇的世界》、康师傅家族里“水晶葡萄”的姐妹款“紫晶葡萄”、QQ空间养花藤、《大草原上的小老鼠》、上世纪90年代初家人在地摊上买的流沙画……充满怀旧感。
不少网友在别人的分享中找到了共鸣。而“千禧bot”的运营者,几乎不做主观判断和情感表达,只将大家的投稿展现出来给更多的人看到。运营者会对每条投稿进行编号,发到第2000条,就重新从1开始编号,如此循环。发布内容直接引用投稿人原话原图,不加任何表情。
据运营者介绍,是在2018年萌生出了做“千禧bot”的想法,因为想到千禧年时,处于世纪之交的人们,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希望和憧憬。最初的博文写道:本bot开放投稿,欢迎各位怀旧人士、土酷爱好者来玩耍。设定的头像是Windows98的图标。“最初看到投稿,会因为怀旧哭很久,但现在好多了。”运营者说。
网友评论称,很喜欢“千禧bot”的感觉,因为里面既能看到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还能跟老物件、歌曲一起,沉浸在千禧年的氛围中。
除了怀旧,诗人、心事等多款机器人也流行
近些年来,微博bot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主要是以“某某bot”命名,由人工运营模仿机器人的账号。他们或是自主收集,或是向读者征集,其中不乏让人意想不到的有趣存在。如今,在微博搜索ID里含“bot”的账号,有接近28万条结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在这些bot中,有专注于分享职场故事和烦恼的“社畜茶水间”(原名“社畜bot”),做广大打工人的树洞;有收集分享人们偶然间听到他人温暖对话的“偷听bot”,以及能挖出各种情节离奇的家暴判决书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bot”,甚至也有最严格的“机器人”诗人bot,博主跟粉丝没有任何互动,投稿在每天的各个整点准时发布,页面干净,只有文字,还有严格的投稿细则,每月1号为投稿日,其余时间投稿不予接收。投稿提前发完后,会抽取已发稿件“复读”。不过2019年,诗人bot停止运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偷听bot”不仅在微博很火,在知乎上也有不少的关注度。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偷听bot”里看到的一个场景:“今天我们这儿的云朵非常好看,听到旁边一对母女在讨论。妈妈问,你觉得哪片云最好看?女儿说,你怎么能当着它们的面比较它们!”网友称,bot中很多关于家庭和小孩的投稿,让人感到温暖,瞬间被治愈。
Bot账号被网友看作“人间温情的储藏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近些年来,号称机器人的bot账号几乎包罗万象,承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所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有关于某个人群,某一领域,有关于某一种情绪或爱好以及追求情绪上的共鸣等。各种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在不同的bot之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分享着真实的故事和情绪。甚至,各类营销号也纷纷穿上了“bot”的外衣。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资本的跟随。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一些MCN机构已开始了“圈地”:比如,社畜bot偶尔接一些与自身内容契合的商业推广,而千禧bot也会接一些与千禧主题相关的推广。
现在,Bot成为一股新风潮,并迅速收获了大量关注。很多人在总结bot的特点时,将其描述为“人间温情的储藏室”。一位网友表示,bot将可能一闪而过甚至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这些观察、留意,让更多人看到bot存在的价值。许多人在只言片语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投射,或感心酸,或得以安慰。
也有网友表示,bot传递的富有魅力的生活气息和美好,让自己深受触动,也激励自己更留心去观察生活,很幸运的是,现在,自己也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很多细碎的美好和小小幸福。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漳州开启“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 国开行上半年发放1541亿元贷款支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 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尹锡悦下台是解决现在局面唯一办法
- 海内外新生代闽商创新创业精英对话会福州举行 项目签约超百亿元
- 哈尔滨一小区居民住宅发生燃气爆燃 无人员伤亡
- 日本发现失事直升机主体机身及5名失踪人员遗体
- 京剧现代戏名家名段专场将在港上演
- 西藏一代绘画巨匠丹巴绕旦逝世 享年82岁
- 吉林省首部双偏振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
- 夫妻共同财产打赏主播,能否要回
- 三峡船闸今年过闸货运量突破1亿吨
- 棉花价格下降影响几何?记者在新疆多地进行采访
- (寻味中华 | 文博)走进柳州白莲洞,探万年前古人类“嗦螺”遗迹
- 上海签发我国首张电子口岸签证
- 2023年虚拟现实教学应用创新大赛举行 全国37个高校团队同台竞技
- 破解“有说头、没看头”困局 非遗成河南文旅消费“新秀”
- 2023年外资企业地方行首站走进天津
- 专家学者南京共探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
- 广州169件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出 见证先民生活场景
- AI面试官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与线下面试有何差别?
- 热门推荐
-
- 浙江金华民建助力新疆温宿发展 同心共筑民族情
- 山西定襄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嫌疑人被抓获
- 北京:11月15日起17种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外国青年的学霸秘笈:唱中国歌看中国电影交中国朋友
- 《上海古丽》导演王路沙: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七天进行再创作
- 上海创新发布“互认机制” 将实现跨航司非连续客票无损退票
- 37支科创队伍在皖逐梦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全国半决赛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方案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 三大改造工程,超万亿元投资!这可能是钢铁行业破局关键
- 2024年我国外贸“量稳质升” 新动能加速形成
- 第三届全球数贸会在杭州启幕 共建数字贸易新生态
- “巴铁”工程师的中国“逐梦之旅”
- 加沙停火协议达成,和平曙光真的来了吗?| 国际识局
- 中外专家走进四川北川 探讨地震遗址“保护之道”
- 韭菜中农药杀菌剂残留限量为何调高
- 北京市房山区一村民因耕地违规农事用火被行政拘留
- 从ESG报告看央企担当:中国绿发争当低碳建筑产业链“链长”
- 584名海内外演奏者在青岛成功挑战“最大规模的巴松合奏”世界纪录
- 女子“黑户”31年 民警帮忙落户竟发现人间大爱
- 100、1000、10000!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五年新目标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