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骨增高”可取吗?青少年怎样增高才靠谱?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22岁男子“断骨增高”致双腿严重感染而无法正常行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该男子千里迢迢到国外接受了“断骨增高手术”,原因是不满意自己的身高。但不幸的是,他术后感染引发骨髓炎,可能面临终身残疾。
身高是很多男性衡量自己形象好不好的标准之一,但通过手术来增高真的可行吗?今天我们来讲讲“断骨增高”为何不可取,以及“败骨”伤身的骨髓炎可怕在哪儿。
手术增高风险很高
医学上是真的存在“断骨增高手术”,它又称为“肢体延长术”。顾名思义,是手术将腿骨断开分离并固定后,通过不断拉伸金属固定装置,利用肢体组织能够在外力刺激下逐渐再生重建的原理来填补骨骼空缺,完成“牵拉-骨再生-骨延长”的循环,最终实现延长肢体长度或改善骨骼畸形的目的。这种手术最初由苏联骨科医生伊里扎洛夫用来治疗四肢骨畸形缺损的患者,特别是对小儿麻痹症后下肢不等长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但“断骨增高手术”的风险很高,手术实施过程可能造成腿部的神经血管损伤、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坏死等,患者还可能遭遇骨不愈合或骨髓炎等并发症,严重的可造成肢体终身残疾,给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均造成沉重打击。
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就下发了《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我国实施该技术的适应症为先天畸形、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或肢体不等长,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肢体畸形,并严禁用于医疗美容项目。
骨髓炎可不是一般炎症
新闻里提到的男子接受“断骨增高手术”后无法行走,其原因是腿部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后继发的骨感染,即骨髓炎。看到“骨髓炎”三个字,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发炎了,但它其实是一种对骨的感染和破坏,“败骨”伤身,危害性不可小觑。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质破坏伴骨不愈合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儿童与成人均可发生骨髓炎,典型症状为发热和病变部位的红肿、压痛等。
骨髓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骨髓炎发病时多有全身高热寒战及肢体局部红肿热痛的表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晕厥或昏迷。而慢性骨髓炎初期不易被发现,它以皮肤局部窦道不愈合并持续溢脓为特点,偶有死骨排出,部分患者在发生肢体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的诊断与治疗可能已错过最佳时机。
手术操作是骨髓炎发生的重要原因。除此外,骨髓炎的常见诱因还有开放性骨折、邻近感染病灶扩散及血源性细菌散播等。对于一些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及组织愈合再生能力减弱,更易在创伤后并发严重的骨髓炎。
因此,采用手术断骨的方式增高是冒着患上骨髓炎的巨大风险的。我国对该手术有严格限制,对于能实施这项手术的医疗机构也有严格要求。一些患者到国外进行手术,手术后回国休养,更不利于术后对骨髓炎等并发症的防治。患者选择这种手术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作为骨科医生,我们不建议以增高为目的进行这项手术。
青少年怎样增高才靠谱
需要提醒年轻人的是,不要执着于身高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为了使形象变得更好,而接受“断骨增高手术”是不可取的,很可能增高不成反变残疾。
对于有增高需求的青少年,应赶在骨骺闭合前运用合理的办法进行科学增高,如适量高蛋白饮食、科学体育锻炼、充足休息睡眠等,切不可拔苗助长。
具体来说,吃的重点在于营养均衡,千万别偏食,特别要补充蛋白质,含钙食物和维生素。比如,鱼、虾、瘦肉(牛、羊、猪等)、禽蛋、花生和豆制品等。我们日常食物中的牛奶、虾皮、排骨、海带、紫菜等是含钙磷比较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是人体发育必不可少的。高糖及高碳酸的食品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
另外,充足的睡眠是增高的重要保证,最好不要晚于23时入睡,平时要多参加体育运动,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同时大家也应该注意,身高与智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健康的身心、乐观的心态是快乐源泉。
对于部分生长发育明显慢于同龄人的儿童,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骨科就诊,以便早期发现矮小症、侏儒症等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断骨增高”应被列为骨科及整形美容手术领域的禁区,不仅要求广大儿童及青少年远离此手术,也要求广大医生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而骨髓炎患者应在早发现、早诊断的前提下,接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将十分有利于他们早日摆脱疾病痛苦。
延伸阅读
3D打印技术或是治骨缺损的良方
如果真的不幸患上骨髓炎,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骨缺损能否修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慢性骨髓炎患者经历彻底清创截骨术后所遗留的大段骨缺损能否被有效修复,是其能否重获肢体功能并恢复正常生活劳动能力的关键。
对于修复骨缺损,传统手术方式如骨材料填充技术、膜诱导技术、带血管蒂的大段骨移植技术等虽然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却存在如骨材料来源不足、难以匹配异形骨缺损、操作复杂且治疗周期长、患者术后难以早期负重或开始功能锻炼等问题。
未来,3D技术或是治疗骨缺损,尤其是骨髓炎所致骨缺损的良方。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文件通过逐层打印来制备物体的新技术,近年来已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几年,我们骨科团队对3D打印技术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进行了研究。具体来说,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的膜诱导技术相结合,在对慢性骨髓炎患者有效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的前提下,利用3D打印多孔钛合金假体填充修复骨缺损,同时不额外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这套治疗方案摆脱了传统治疗方法对骨材料的依赖,有助于患者更早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田耘 刘冰川: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住院医师)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加拿大政府介入铁路劳资争端 指令恢复铁路运营
- 共话文明传承 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开幕
- 2024年北京铁警为旅客找回价值近千万元遗失财物
- 海口启动“六停”措施 应急避难场所开放供群众避风避险
- 美媒:推动美国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时候到了
- 8月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经济运行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 文化中国行丨山河锦绣!在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
- 今天北京晴晒继续最高气温36℃ 周五炎热感将缓解
- 浙江文化观察:三大世遗和三个“老外”的故事
- 10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43个点
- 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仍低迷
- 北美票房:杰森·斯坦森《养蜂人》登榜首
- 中国海警安定舰巡航偶遇中华白海豚
- 直播重启24岁的老天涯:脑袋一热,“这很天涯”
- 外媒:一客机在哈萨克斯坦坠毁 或因与鸟群相撞引起
- 中新健康|上海专家研究证实溶瘤腺病毒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治疗机会
- 中国证监会:大幅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
- 美国30年期贷款利率降至6.73% 创2月以来最低值
- 喝豆浆到底会不会导致乳腺增生?
- “藏医唐卡精品展”在北京开幕
- 热门推荐
-
- 欧盟委员会未延长乌克兰农产品进口禁令
- 马志威:演员要留童真驻心间
- 外媒:以色列空袭加沙中部一学校 造成上百人死伤
- 新创意、新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多彩文化“装点”中秋假期
- 荆门至荆州高铁12月8日开通运营
- 川渝火锅“飘香”链博会
- 浙江举办名茶点名茶肴大赛 百余位高手同台竞技
- 南航新开广州至舟山航线 复航广州至九寨沟、迪庆航线
- 商务部:针对性加强家政专业建设,为行业培养和储备更多人才
- 侨乡的侨胞心灵驿站:“疫”起护“心”
- 专注“小而美”的产品故事 玉树创业青年聊北京见闻
- “中国未来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 中方反倾销措施引发法国干邑行业强烈反响
- 警方提醒假期外出 免费WiFi别乱“蹭”
- 自动分拣系统、无人配送车……我国物流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 土耳其电动汽车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 欧盟关于乌克兰农产品的决议于2日生效
- 北京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未来两日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 国际最新研究:3D打印出更逼真义眼 外观更自然适配度更好
- 河北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