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你会在什么时间出游?
疫情结束,你会在什么时间出游?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控制,消费者的出游意愿有什么变化?由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金鑫博士团队联合推出的“新冠疫情结束后消费者旅游态度”调查(以下简称“研究成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今年下半年出游,其中选择七月或八月出游的超过四分之一。长江学者、中山大学教授保继刚指出,在旅游业休眠和恢复初期,旅游企业和从业者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开发适合旅游者的创新产品,以鼓励旅游消费愿望,同时,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会否对国内旅游恢复产生负面影响,消费者出行的时间线会否改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南方日报记者 蔡华锋
数据来源:
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金鑫博士团队
过半受访者选择下半年出游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本次抽样调查通过四大渠道共获取5731份有效问卷,受访者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区,其中最多为广东,共565份,最少为西藏,共26份,女性受访者占了58.03%。在受访者年龄分布中,超过八成在18-49岁之间,最多的为30-39岁,占了34.83%,其次为40-49岁,占了27.74%。在受访者职业分布上,事业单位、政府工作人员、公务员、专业人士、企业员工占了77.6%。此外,在受访人口特征中,接近八成的受访者学历在本科以上,过半已婚且有子女,八成受访者拥有住房,受访者年收入主要集中在5万至15万元之间,占比超过57%。
在受访者想要出游时间段的选择中,疫情一结束就马上去的只有3.81%,而计划“五一”假期去的也只占8.12%,多数人选择下半年出游,其中选择七月或八月的占25.53%,选择九月之后的占26.21%,这也意味着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在今年暑期会有出游计划。南方日报记者在分析研究成果时发现,即使今年“五一”假期变长为5天,还是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有出游意愿,这也很有可能预示着旅游业界人士期待的“五一”能够带来的出游高峰并不会出现,而仅仅只是一个小高潮。
该研究成果指出,消费者出游时间关系到政府对流动性的管控和消费者心理状态,过度管控降低流动性,旅游业恢复完全不可能;过度管控会渲染“病毒恐怖”气氛,导致消费者不敢出行。
国内游特别周边游会率先恢复
该调查选项中的“疫情后出游目的地”调查结果显示,从目的地来看,得分高低依次为国内其他城市或者景区、我居住地的周边地区、出国旅游、还没有想好、在疫情中给中国支持和帮助的国家,从目的地类别来看,得分高低依次是海滩/海岛度假地、风景旅游城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旅游小镇、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地、人口密度低的西部地区、大都市(人文与美食)、主题公园如迪士尼。
综合来看,上述选项的研究成果显示,国内游特别周边游会率先恢复;以中国为主要来源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在相当长时间要承受因客源市场缺失造成的失业和经济损失;从事出国/境游的国内企业要做好长期准备;多数人会将健康休闲放在重要地位,因此会选择海滩海岛等度假地。
保继刚指出,从旅游业恢复的角度判断:国内旅游特别是短程旅游率先恢复,出境旅游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出境旅游还可能受到我国外汇收入的影响,与其呈正相关,入境旅游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与此同时,度假旅游、自然康养旅游将会有一个大的增长;城市旅游消费会更加活跃,都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自然地理尺度大的地区和疫情不严重的地区,旅游会有较大的恢复;团队旅游特别是长线团队旅游恢复尚需要一定的时间,散客特别以自驾为主的家庭出游方式会有一个大的恢复,长线的旅游包车、旅游专列恢复将较为缓慢。
应开发更多适合旅游者的创新产品
影响旅游的因素都有哪些?在“受访者不打算疫情后出游的原因”选项的调查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没有时间旅游,因为我需要努力工作来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家庭责任使我不能去旅游”“我担心疫情会复发”“自己去旅游没有意思”“疫情后大家工作更忙碌,没有人和我一起去旅游”。而在“游客旅行动机”选项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亲近自然,欣赏美景”“缓解压力”“让自己的身心焕然一新”,此外,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疫情期间闷得太久了,需要旅游”。
在“促使受访者出行外部因素”选项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前往我心仪的目的地变得更加容易”“机票价格便宜”“我最喜欢的酒店有优惠”。研究成果显示,疫情期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机票、酒店价格一降再降,形成目前消费者心理的价格定式,因此在旅游业的恢复初期,行业经营者是否能扭转这种心理,不打价格牌对行业的恢复发展很重要;更便捷的信息和交通,交通上的无缝连接,产品创新,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等在恢复对策中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成果总体来说,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相当大,旅游业的恢复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旅游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们应当充满信心,在重大疫情时期,用科学的研究结果来指导恢复策略的制定,针对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和出行意愿作出相应的产品和营销调整,可以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在旅游业休眠和恢复初期,旅游企业和从业者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开发适合旅游者的创新产品,以鼓励旅游消费愿望。
不过,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也指出,从本次问卷填写、回收,到成果发布,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段对受访者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会有一定影响,随着疫情在全球爆发,重创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会下降,在全球疫情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预测下,消费者出行的时间线会否改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口举办“意大利国家日”主题推广活动
- 俄媒:普里戈任办公室附近发现装有40亿卢布现金的汽车
- 巴以冲突已致近万人死亡 以总理回应哈马斯公布人质视频
- 中老铁路国际客运开行两月 运送跨境旅客逾2.5万人次
- 淄博烧烤火了,最不服的是山东人!
- 突降暴雨 数万“火人节”游客被困美国黑岩沙漠
- 海南口岸跨境电商“9610”进口业务正式开通
- 赤峰市松山区老哈河一处堤防发生溃口险情,820余名群众提前转移
- 超120家机构参展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5月23日启幕
- 张之路《雨燕飞越中轴线》新书首发
- 第三方支付国际标准取得新突破
- 国家邮政局:2024年10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21.1%
-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古籍卷》付梓面世
- “大家铆足了劲,就是要干出一些成绩”
- 林松添:中方愿助力太平洋岛国尽早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 手机市场全面复苏仍需时日
- (经济观察)MSCI调整指数成分股 业内称对A股影响有限
- 以匠心品质点亮团圆之夜,总台秋晚展现唯美江南画
- 美国爱达荷州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6死10伤
- 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创历史新高
- 热门推荐
-
- 新漫评:祭出恶法“碰瓷”,反将自投罗网
- 山西曲沃:打“影视文化牌” 助力“晋文化”破圈
- (第六届进博会)外国政要看进博:中国市场蕴藏巨大商机
- 广西开展健康县区建设 将健康融入特色民俗文化
- 聚焦共性与个性 “全球首发”国际文学对谈举办
- 中国音乐学院将举办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
- 让农民“种不愁”“卖不愁”
- 长沙经开区数智化转型发展新产业
- 超20部影片定档 2024中秋国庆档电影片单发布
- 香港特区政府欢迎欧盟把香港从税务合作事宜观察名单剔除
- 首届链博会开幕 从青岛啤酒看“全球采 中国质 世界享”的全链实践
- 美国人口普查局:美国儿童贫困率两年翻一番 刷新纪录
- 第六届进博会多国展品集中入境
- 春运最后一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6063.6万人次
- 转需提醒!当前疫情6大热点问答
- 10多名梅花奖得主亮相越剧春晚 携经典剧目“闹元宵”
- 瑞银资产管理报告:中国股市的投资机遇乐观
-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 前5个月中国服务进口同比大增24.2%
- “双12”大促开启 抖音电商以全域模式推介国货暖冬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