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弃2600万吨 旧衣“垃圾”怎么办?——旧衣回收调查
年弃2600万吨 旧衣“垃圾”怎么办?——旧衣回收调查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题:年弃2600万吨 旧衣“垃圾”怎么办?——旧衣回收调查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压箱底太占空间,直接丢弃又有些浪费。旧衣服怎么处理,这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
旧衣回收是民生和环保所需,更蕴藏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调查显示,目前旧衣回收再利用率尚不足1%。旧衣回收难在哪,如何破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旧衣回收为何难
相较于我国每年超5000万吨的纺织纤维加工量、超万亿元的服装市场,旧衣似乎不多被人提及。然而,这一件件藏在衣橱角落的服装,却折射了较为尴尬的现状——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如果这些旧衣通过焚烧处理,将造成浪费和污染;进行填埋,会对土壤造成影响。
旧衣回收势在必行。尽管很多小区都设有回收箱,很多家庭也开始相应的尝试,但回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这其中,能够被生成再生纤维二次利用的纺织品少之又少,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循环。
旧衣回收为何如此之难?
首先是成本。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说,旧衣回收再利用的途径通常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热能四种。通过化学方式还原成分子级别,再重新生成纤维较为理想。但这种方式生产成本较高,大规模生产仍受限。
其次是观念。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倾向于旧衣捐赠,即便是回收也多以公益为主,较难接受商业用途。相较于回收环节,接受再生纤维产品的人则更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说,在欧美一些国家,再生纤维制品使用较为常见,包括ZARA、GAP等多个品牌都拥有相应产品系列。即便价格略高,也拥有不少粉丝。在我国,还存在对再生纤维制品的认识不足,不少人认为由此制成的纺织品不干净、不安全。
“受观念影响,这些国际品牌在国内店面很少推出再生纤维系列。”一位业内人士说。
最关键的还是商业模式。“各个环节都需要商业力量的投入。与捐赠相比,旧衣回收依赖更加完备的体系。”一位旧衣回收从业人员说,目前,产业链条长、环节成本高、企业难以获利、市场很难打开。
“特别是后端经营环节不到位,导致有入口没出口,产业循环不起来。”孙淮滨说,“再生纸被接受和普及用了几十年,相比之下,旧衣回收路漫漫。”
千亿市场待开发
一边是较为尴尬的现状,一边是低碳环保大势所趋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旧衣回收推进很难,却活跃着创新,充满着吸引力。
相应的尝试正开始。一键选定,上门取衣,在阿里巴巴闲置交易平台闲鱼上,服装经过分拣、运输、破碎、开棉等多个环节,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闲鱼数据显示,自去年3月推出相应业务以来,已有约2400万件旧衣被回收。刚过去的毕业季,来自近400所高校的约38万件衣物通过闲鱼被回收,改造成汽车隔音棉、大棚保温棉和再生布料等。
曹操出行联合旧衣环保公益平台共同发起了“旧衣回收计划”。通过共享出行等方式打造回收运输网络,并对回收过程动态追踪。
“大规模的用户基础决定了平台可以做大规模的公益和商业探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祝兴祥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全程溯源等管理问题,并探索共享共创等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互联网+”为促进社会闲置资源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从做衣服到回收衣服,一些纺织服装企业也在发挥产业链优势,推进旧衣回收。
“废旧内衣共由17个部分组成,钩扣、圈扣、钢圈属于可回收垃圾,肩带、背带等属于干垃圾……”内衣品牌爱慕在官网商城发出回收环保行动,普及废旧服装垃圾分类,并联合物流、分解等多厂商,通过回收返券等方式,在全国发起内衣回收行动。
降解处理、面料开发、印染纺织、物流仓储……围绕产业链,一系列技术、模式创新也在展开。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不仅是环保工程,更是新经济、新动能,将催生千亿元级产业。”蒋士成说。
加强管理除“盲点”
旧衣回收是民生好事,也是前沿产业,要健康持续推进下去,仍需完善政策,鼓励创新,规范管理。
首先,要明确谁来收,如何收等相应主体和标准。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旧衣回收刚起步,除一些大品牌和平台参与,多数以创业企业、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链分工、配合、协调等仍有待规范和清晰。
比如,很多社区都设置了回收箱,但后续如何管理,怎样追踪仍不明确。
“回收箱能不能放,能放在哪,放了之后谁来管,出了问题去找谁,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徐妍希望,尽快明确监管部门和管理标准,设置资质和门槛,做到真回收,避免一些不法商贩转卖获利。
其次,要对产业发展进行管理和扶持,更好鼓励创新。
目前,旧衣回收主要途径是转为再生纤维二次利用。然而,再生资源相应产业优惠政策尚未涵盖废旧纺织品领域,一些企业尽管突破研发,但由于成本高昂、成品市场认可度低,缺乏生产积极性。
专家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保障旧衣回收利用有序开展;在财税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平台创新;鼓励再生利用科学研究;强化内外监督,消除行业乱象。
此外,不少人建议对回收旧衣流向建立“明白账”,做到有据可查,消除群众疑虑,让低碳生活、科学环保观念在全社会推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官员:没有证据表明伊朗直升机事故中存在“谋杀行为”
- 铜吉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 中国新任驻法国大使邓励向法国外交部递交国书副本
- 中国科技馆首部原创沉浸式戏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开演
- 9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数”说中国对外投资稳中有进发展
- 鞍钢,锻造”钢筋铁骨” 告别”傻大黑粗”
- 临康广高速公路广通隧道全线贯通 完善甘肃中西部路网功能和结构
- 通讯:香蕉铺设致富路——中国助力菲律宾农户脱贫
- 不同寻常的家访之路!“马背上的育婴辅导员”背后→
- 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 中国诗人欧阳江河获“金玉兰”诗歌大奖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老工业城市挖掘新引擎,蚌埠传感谷传来好消息
- “两轮豪华轿跑”爱玛A7Plus正式发布 售价4999元
- 上海成为中国首个固定资产投资破万亿元的一线城市
- 照护在远方
- 俄乌局势进展:俄将视黑海赴乌船舶为潜在军用 美对乌追加13亿美元军援
- 历史上的多巴胺穿搭:敢穿,敢想,还敢豁得出去
- 中国工信部:加快“千兆普及,万兆启航”
- 美国得州发生飞车枪击事件 6人受伤含4名儿童
- 新疆铁路开通“喀什号”旅游专列 乌鲁木齐到喀什“夕发朝至”
- “天宫”中的“老乡见老乡”
- 热门推荐
-
- 安徽合肥:青少年探秘量子计算科技
- 中方在联大一委一般性辩论上呼吁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明确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大部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 2024届清华美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启幕
- 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
- 首届IPv6专网产业论坛在京召开,携手筑基行业数智化底座
- 滇穗两地茶行业组织推广“年份普洱茶标准”
- “五一”期间合肥警方严打电信网络诈骗 止付涉案资金逾千万元
-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布版权认证平台
- 龙年中国呈现勃勃生机 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 喷涂涂层可保护表面免受病毒侵害 能替代消毒剂阻止新冠病毒传播
- 货币政策工具加码“三大工程”
- 2024年上半年德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6%
- 交通运输部:一季度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 《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 全力抢险保通 杭瑞高速安徽昱岭关段恢复徽向通行
- 宁夏枸杞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申城风景线)不用年龄定义生活 上海摩登长者活出自我
- 从无奈到主动 文艺院团网络直播如何立得住行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