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季来了,千万绕过这些“坑”
校招季来了,千万绕过这些“坑”
受访者发现招聘公司承诺不兑现、招聘信息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最常见
校园招聘季来临,企业陆续进入各高校宣讲。与此同时,招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不断被曝光:有招聘单位在招聘初期就要求学生提供三方合同,有学生被招聘单位要求缴纳培训费……你参加过校园招聘吗?有没有遇到过问题?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6名参加过校园招聘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最常见的问题是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以及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大。60.0%的受访者建议设置更多投诉渠道,给遇到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
受访者中,应届毕业生占21.5%,本科在读的占33.5%,研究生在读的占10.7%,博士在读的占1.3%,33.0%的人是往届毕业生。男性占50.0%,女性占50.0%。
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被指为最常见问题
陈姗(化名)毕业于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去年和某地产公司签了三方协议,“签之前谈的薪资水平我觉得比较合理,签之后才被告知谈好的工资是试用期工资,正式工资反而比试用期工资要少一半。”陈姗说,“我一位学姐通过了某通信科技公司的面试,定了签约,因此拒绝了其他公司邀约。结果对方很久之后通知我学姐她没有被录取。”
“某些招聘企业各部门与HR之间沟通不充分,安排混乱。”现任某互联网公司工程师范严(化名)在参加校招时曾面试一家公司的两个部门,通知被录取后发现自己被安排到一个未投递过求职意向的部门。他还告诉记者,一些公司的校招组对待应届毕业生也缺乏尊重,有时对应届生的咨询和质疑置之不理。
顺丰同城产品经理金夏(化名)表示,现在很多公司都允许求职者在线笔试,但面试依然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很多公司面试在同一时段,而且不允许改时间,很不人性化”。
调查显示,83.3%的受访者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过问题,87.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过问题。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60.5%)和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大(53.1%),其他还有:应聘初期要求扣押三方合同(51.4%),招聘需先缴纳各种费用(35.7%),招聘会现场拥挤杂乱(27.7%),宣讲会时间不合理(26.0%)以及投诉无门(13.7%)等。
“我的三方协议已经签了,又有违约金,现在只好等机会再跳槽了。”陈姗表示,招聘企业违反录用承诺,会耽误应聘学生的计划,导致一些应届毕业生放弃了其他好机会,也失去了作为校招生求职的机会,只能去参加社招。
范严指出,招聘信息与实际不符,导致一些被“骗”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只能被迫接受公司的安排,去不喜欢甚至是不熟悉的岗位,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效率也可能较低。
实际工作内容与招聘信息不符会给应届生带来哪些影响?调查中,67.4%的受访者直言这可能导致新员工很快跳槽,53.3%的受访者指出这会拖慢学生求职进展,46.8%的受访者指出这种情况容易出现毁约后果,45.8%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影响学生自由选择和客观衡量岗位。
60.0%受访者建议学校设置更多投诉渠道
范严希望学校能够针对往届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生做求职辅导,将可能出现的陷阱告知学生,并制定应对机制。
陈姗希望学校严格把关参加校招企业的资格,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投诉渠道,一旦有学生举报不良企业,要及时采取措施。“学校平时也要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告诉学生在求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学校的职业规划课常常是大班授课或者选修课,课堂管理松散,学生也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象,让职业规划课真正起到作用。”金夏说,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把控好、安排好找工作的节奏都做得很差,“比如何时该实习,何时该写简历,何时该投递,大学生要树立一个长期的规划和目标”。
学校该如何在校招中为学生提供服务?调查中,60.0%的受访者建议设置更多投诉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53.8%的受访者建议严格筛选参加校园招聘企业并进行监督,53.4%的受访者希望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为学生提供指导。其他建议还有:招聘前期与招聘企业就相关招聘条款规定做好沟通(49.0%),提醒学生可能出现的校招陷阱(39.3%),对企业宣讲会做好场地、场次方面的安排(25.6%),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营造良好的校招氛围(17.3%)等。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表示,校园招聘是应届毕业生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求职渠道和方式。对于目前校园招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辅导机构等都高度关注,出于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角度,也设置了很多“防火墙”。“不少大学就业中心、服务机构建立了一种通报机制:各学校负责就业的机构,通过微信群联系,一旦发现有虚假信息,都会在群里通报,这样各学校就会及时了解,避免把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发布给更多学生”。
大学生如何避免招聘陷阱?调查中,62.0%的受访者建议提前对招聘中常见的“坑”做了解,做好预防工作,59.4%的受访者提醒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招聘者的承诺,50.0%的受访者建议遇到陷阱及时向学校就业办或有关部门求助。其他建议还有:熟悉劳动合同法,详细浏览合同(47.6%),问清楚目标企业的截止日期,不要随便签约、毁约(38.0%),多参与相关招聘和实习,积累经验(20.8%)等。
“不能轻易相信招聘者的口头承诺和企业的招聘宣传,最好能向了解企业的学长学姐请教实际情况。”陈姗建议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在必要时对HR的承诺进行录音,作为证据,签约时也要仔细看合同。
王霆建议大学生多关注学校所发布的招聘方面的信息,学校对于一些虚假的、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及时进行通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静(化名)建议大学生为求职早做准备,包括摸清自身喜好、未来发展方向、了解职业要求和了解求职企业。“大三、大四就可以去感兴趣的行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提升所需能力。参加校招时,要注意衡量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收集意向企业的招聘信息。临时抱佛脚成功几率不高”。
王静提醒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注意各企业签约的截止日期,“在没有签约之前,不要随便拒绝任何一个offer,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面试机会。如果遇到欺诈,可以求助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顾凌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体验榫卯技艺、观看古建演出……假期来一场文化之旅
- 密云长城“匾额楼”启动抢险加固
- 【光明论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去年江西全省基地制繁杂交水稻种子29万亩 占全国15%
- 中新真探:这些减肥谣言,你信了几个?
- 有效投资扩大 激发增长动能(年中经济观察)
- 治“碱”迎“丰”景 中交路建助力肇源盐碱地改良见成效
- 福建宁德出台十措施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
- 云南引入新能源电池企业60余户 产业链持续完善
- 国际识局:80岁高龄宣布再战总统大选,拜登面前有“四道坎”
- 尼日尔政变军人称已推翻巴祖姆政权 中使馆发布紧急提醒
-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杭州怎么做?
- 京津冀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 十年来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 以总理承认“误杀”人质 以色列和卡塔尔重启停火谈判
- “太平国富一号年金保险”为美好家庭生活添“底气”
- 西方圣诞节带火中国果蔬出口 满洲里公路口岸迎旺季
- 【医学的温度】家长们注意!校门口这个行为可能让孩子致癌
- “康妮”即将登陆台湾岛 台浙闽沪苏需警惕强风雨影响
- 你被AI生成的假新闻骗过吗?起底AI造谣乱象→
- 胡塞武装称袭击英国船只并击落美军无人机
- 热门推荐
-
- 河南纪念老子诞辰2595周年
- 让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
- 上交所:发挥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功能 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 国庆假期前3日 横店电影城迎超143万人次“观影潮”
- 南方酷热波及10余省份 北方降雨重心移至东北黄淮
- 外媒:2023年中美两国“逐渐靠近”
- 一海船擦碰广东九江大桥防撞墩后沉没 7人获救4人失联
- 《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促进全球渔业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
- 高职学子自研康复训练系统 点燃偏瘫患者康复希望
- 江西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 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中国国家地理携手东方乐文化挖掘传播民族音乐
- 中新教育 |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福州举行 科技让师范教育“活”起来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中国商飞签约战略合作 共推国产飞机进疆规模化运营
- 第七批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相继落地
- 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武器已到位 反攻将很快开始!
- 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呈“三下降两稳定”特点
- 宁波天一阁对话意大利马拉特斯塔图书馆 解锁“云上藏书楼”
- 2024年广东省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启动
- 天南地北迎新年 喜庆欢乐庆元旦
- 杭衢高铁开始全线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