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
经济日报记者 马春阳
公募基金投资门槛低、透明度高,已成为我国家庭重要的理财工具之一。2024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稳步推进,被动投资加速发展,创新产品继续扩容,分红力度进一步加大,总规模再创新高。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蹄疾步稳,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规模屡创新高
在市场回暖、债基走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24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稳步增长,屡创历史新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4年无论是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配置需求,还是以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为代表的跨境投资需求,以及以债券基金为代表的稳健理财配置需求都相当旺盛。未来,随着行业持续创新,产品更趋多元化,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从不同类型基金规模的变化情况看,股票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是去年推动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截至去年11月末,股票型基金规模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分别达到4.44万亿元和13.69万亿元。同时,债券基金、QDII基金等类型基金规模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截至2024年11月末,债券基金规模为5.9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0.67万亿元;QDII基金规模为5898亿元,较年初增长1729亿元。
除了规模,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也实现增长,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截至去年10月底,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12212只,较年初的11528只增加684只。以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为例,经过4年多的发展,政策体系和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底层资产类型不断丰富,目前已覆盖产业园、高速公路、能源、保障房、消费、物流等广泛的基础设施资产。去年市场共成立29只公募REITs,募集规模接近650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年新高,在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有力地赋能了实体经济发展。
被动投资崛起
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指数投资兴起是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指数型基金(含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剔除ETF联接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达3.16万亿元。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含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持有A股的市值为2.89万亿元,被动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首次超越主动型基金。
被动投资的受宠,从去年年底发售“火爆”的中证A500指数配套产品就可见一斑。2024年10月15日,首批中证A500ETF发行上市,规模合计为243亿元。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场已上市A500ETF总规模达到2577亿元。在此期间,多家基金公司还密集发行设立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部分中证A500产品的发行规模、认购户数等创下年内最高水平,成为2024年公募基金市场上最为“吸睛”的产品。
被动投资的兴起源于政策的有力引导和支持。2024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创新,适时推出更多包括创业板、科创板等中小盘ETF在内的基金产品。
受市场波动影响,近几年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代表的主动型基金“赚钱效应”较差,促使部分资金流向收益较好的被动产品。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指数基金平均年度收益为10.84%,追踪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等的宽基指数产品普遍获得正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被动基金逐步走到公募舞台中央,其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在满足大众投资理财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ETF产品规模将持续扩大,被动投资时代已经来临。
“尽管中国的指数基金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市场相比,其规模仍然相对较小。”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认为,这可能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投资者结构、市场认知度等因素有关。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者对指数基金认识的加深,这一差距有望逐渐缩小。
“目前,我国的指数基金还存在费率高、业绩优势不强的特点。”李一鸣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投资者对低成本投资的需求增加,指数基金费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目前国内主动基金相较指数基金仍然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指数基金在业绩上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长期来看,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有效,国内指数基金的收益有可能会提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长期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被投资者诟病。在此背景下,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基金行业费率改革。为避免费率“陡升陡降”,此次费率改革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
2024年公募行业费率改革继续推进,行业综合费率水平稳步下降。目前来看,第一阶段有序降低主动权益类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此项工作已于2023年10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降低交易佣金费率,加强交易行为监管,强化费率相关信息披露,此项工作已全部落地;第三阶段规范基金销售环节收费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正在稳步推进中。
2024年11月19日,吴清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致辞中表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
当日晚间,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基金的管理人宣布,将调降旗下大型宽基ETF费率,管理费率统一调降至0.15%,托管费率统一调降至0.05%,相关股票ETF规模合计超过1.3万亿元。调降大型宽基股票ETF费率,不仅有利于降低投资者成本,还可以更好吸引中长期资金通过指数基金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费率改革通过优化管理费、托管费等,使投资者的收益空间增加,提升了投资者的获得感。费率改革也将敦促基金公司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强创新,搭建更丰富的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基金分红也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方式。2024年,公募基金分红力度继续加大。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场有超3200只公募基金实施分红,合计分红次数超4000次,金额累计超2200亿元。
从基金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是2024年基金分红的“大户”,其分红总额约占全市场总分红的80%。指数型基金则在单只产品分红金额上最为“大手笔”,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在2024年的分红金额均超过了16亿元。
对于去年债券基金的高分红比例,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负责人孙恩祥认为,债券市场的较好行情为债基持续分红提供了基础,多数债券型基金收益持续提升,积累了稳定的可供分配利润,分红意愿提升。同时,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从保障持有人利益出发,基金有动力通过分红来控制规模,避免影响后续操作。
债券型基金的投资者普遍偏好稳健的收益,基金公司为了满足这些投资者的需求、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更倾向于将收益以分红的形式回馈给投资者。在债市收益率屡创新低、波动加剧后,分红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落袋为安的机会,也可以帮助债基管理人缩小基金规模、规避风险。
“分红机制一直是基金产品的重要卖点之一,加强分红可以让投资者获得实际收益,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孙恩祥表示,高分红基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效率高、跟踪误差低、投资者获得感强等方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马斯克赞中国航天成就:“远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更超前”
- 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记录物种毛杓兰
- 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活动启幕
-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意义重大
- 广西医疗队“送光明” 增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 2024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举行 约600位中外嘉宾参会
- 从概念到现实,6G“升级”生产生活还有多远?
- 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亮相上海
- 拦河建坝、私设排污口 贵州铜仁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 紧盯低空经济 河南安阳完成31类无人机应用场景试点示范
- 中国A股周四走强 创业板指数涨逾3%
- 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合作建设协议在天津签署
- 国产摩托求变闯新路 赢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 租借还是越界?游戏租号平台争议背后
- 四川冰雪和温泉节开幕:邀八方游客戏雪泡温泉过大年
- 青海:河湖长制、林草长制联动,构建河湖林草管护新格局
- 助力中越经贸合作 广西龙州那花边民互市通道复通
- 中东产业多元化转型 香港提供融资服务及充当“超级联系人”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广州首条地铁环线设26座换乘站 初期可与9条线路换乘
- 热门推荐
-
- 俄乌局势进展:乌克兰高级官员到访印度 俄称摧毁乌燃料储存设施
- “动感亚洲”摄影展在印尼雅加达举办
- 2022年山西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重阳主题非遗展演
- 安徽芜湖:汽车人才培育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 看小病上社区医院,合适!
- 北京将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 加快探索6G技术商用
- 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货运通道试行7×24小时通关
-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
- 登革热蔓延 巴西里约市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 台风“卡努”来袭 浙江温州启动水上防台Ⅲ级应急响应
- 查理·芒格去世,交易员感叹“投资界痛失一位大师”
- “边运抵边装船”模式助力天津口岸最长风电叶片出运德国
- 丁乙“十示”的维度艺术作品亮相太原摩诘美术馆
- 厦门歌仔戏八度赴新加坡献演:传承有“好戏”
- 【四海同春】莫斯科:浓浓的“中国年味”
- 多地启动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 这些事项需关注
- 江西首张乡村旅游数字地图上线 解锁“country walk”新玩法
- 国庆出游热远超中秋假期!机票均价和日均出行人数齐涨超一成
- 青海放开省外异地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