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 经济增速高于中国全国平均水平
中新网贵阳1月19日电 (记者 张伟)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9日在贵阳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贵州顶住经济下行压力,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经济增速高于中国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四区一高地”,以改革为动力,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工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民生和安全等底线任务守稳守牢等亮点。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贵州认真落实国家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4%,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经济增速高于中国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工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贵州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酒烟煤电等传统支柱产业巩固提升,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化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突破,国产化智能算力规模中国全国领先。贵州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启动建设,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接续落地、建设、投产。“六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贵州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投资增长11.3%,工业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贵州完成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落地。贵州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建立国资监管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协同监管机制。贵州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精准施策“强双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民生和安全等底线任务守稳守牢。贵州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化解地方债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类重点支出4437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三保”保障扎实有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贵州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贵州全省安全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
2025年,贵州预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突出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更好激发活力、稳定预期、防范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优化营商环境,各地频出新招(锐财经)
- 2024MWC上海开幕:百舸争流、5G竞速
- 西藏黑颈鹤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 福建应对台风“普拉桑” 部分海域渔船撤离
- 专家学者齐聚宁夏 共话岩画与科技化保护新模式
- 广西贵港:“土专家”杨达杰的农机梦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调拨第二批救灾物资 增派救援队伍驰援西藏地震灾区
- 亚投行与国合署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 青海民和:部分灾后重建医疗项目启用 10月底将全部投用
- 以色列军队袭击约旦河西岸 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1人受伤
- 外媒:巴基斯坦外交部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
- 新科技新材料加持户外用品被国货“攻占”
- 美国“毒火车”事故废弃物持续外运 接收地民众不安加剧
- 莫斯科恐袭事件遇难人数升至133人 普京发表电视讲话
- 南非正式担任G20轮值主席国 聚焦四大发展优先事项
- 普京签署秋季征兵令 征兵13.3万人
- 来自北京的专属魅力!快来解锁这些景点新“副本”
- 100名高中生走进武汉高校探索地球科学奥秘
- 启用2000套设备拍摄 卫星定位查处……北京加强对4类交通违法行为非现场执法
- 济南铁警:男子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拒绝让座,被行拘5日
- 热门推荐
-
- 中国饭店协会倡议:OTA平台持续优化入境人员支付体验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启幕
- 新时代文艺创作深刻体现文化强国战略
- 乡约福建:乡音广播“土味”宣传 让网络安全知识更贴近民众
- 广西玉林发生多起山体滑坡事件 已致7人遇难
- 天津:结合高等教育优势 赋能大运河文化发展
- 江淮美食嘉年华启幕 安徽文旅惠民带热消费
- 工视评丨关注职场妈妈,当然不只是在母亲节
- 长沙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版图“扩容” 运营里程超150万公里
- 我国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 巴以爆发新冲突后,他再指西方“双标”
- 中国—东盟溪山论坛:为世界青年搭建人类社会发展创新交流分享的桥梁
- 数字时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形象的“危”与“机”
- 疫情流行期间如何“稳住”身心健康
- 境外参展商占比提升至32% 第二届链博会今天开幕
- 牢牢把握中尼关系前进方向(和音)
- 文明的坐标丨“中国最早水利设施”熊家岭水坝
- 自然资源部: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
- 吉林电力大数据为冰雪经济爆发式增长“画像”
- 云南铁杉年轮“记述”两百年来干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