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亮点纷呈。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4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00家高水平5G工厂,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83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创新,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未来产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快速涌现,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
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加强。2024年以来,我国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为稳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其中,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2%。得益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设备购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
产业创新能力整体增强。2024年,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的动能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越来越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具备11000米的钻探能力、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等。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24年,传统增长动能和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加速演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快发展。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实现产能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新兴产业也快速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增速,产业向“新”态势更加明显。
2025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较为严峻复杂,但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等优势,工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要将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向好的实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地方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创新攻关组织模式,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强化技术变革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催生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力度,支持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各类要素保障支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规上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规上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制定工业领域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给予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待遇。鼓励地方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与当地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培养实用型制造业技能人才。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张晓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届中子星·小说月报影视改编价值潜力榜发布
- 福建首批海上电动船舶充电站建成
- 黑龙江:前10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6.6%
- 新技术有望延长冷冻器官“保鲜期”
- 河北定州:锦鲤养殖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外媒:以色列北部响起防空警报
- 美媒:泽连斯基计划下周赴美出席联大并与拜登会面
- 何为科幻题材中国化?专家:不必刻意,中国人写当代中国足矣
- “双十一”临近 江西井冈山综保区迎跨境电商进口包裹发运高峰
- 中国驻泗水总领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
-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800万人次
- 商务部、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 内蒙古首列“本地”国产商品汽车中欧班列启程
- 埃及前外长:解决加沙问题需靠“两国方案” 冲突有望在两年内解决 | 世界观
- “奥运热”带动消费市场升温
- 西铁定制服务列车正式亮相 满足旅客个性化出行需求
- 中国“暖核一号”工程启动第6个核能供热季
- 借“疫苗捐赠”攻击抹黑中国,美西方没安好心
- “丑萌”消费为个性买单
- 世卫:新冠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热门推荐
-
- 前七月中国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6%
- 1-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0757.6亿元 同比增长2.8%
- 一群90后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
- 广东遭遇冷空气 部分山区有冻雨
- 央行: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 加快落实好已出台政策举措
- 苏宁易购零售云Super店密集落地,促进国庆“家消费”升温
- 江西南昌:田间地头农事忙 播种来年“新希望”
- “010”前孵化科技创新论坛在京举办 分享前沿成果
- 长三角连发高温预警 多地出梅即迎“烧烤天”
-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宣誓就职
- 天津邮轮旅游实现新春“开门红” 1月以来出入境55100余人次
- 自动续费还有多少“坑”需要填平
- 没症状的贫血 到底要不要纠正?
- 莫让研学旅行变成“杀猪盘”
- 报告显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 科创新名片不断涌现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董进:建议推进国家区块链网络建设
- 援青博士陈丽:为高原患者播下光明的种子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
- 文旅部发布2024年五一假期旅游气象提示
- 中国央行发文:优化中央银行账户服务职能 提升防范资金结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