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疆尉犁县达西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建设美丽家乡
新疆尉犁县达西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建设美丽家乡——
拧成一股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讲述·回信背后的故事)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达西村全体村民回信指出,“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10多年来,达西村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在各族群众齐心奋斗下,如今的达西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民族团结,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编 者
达西,在维吾尔语里是“盐碱地”的意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盐碱严重、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地。几十年来,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硬是从盐碱地上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
发展电商,销路越来越好
“刚出炉的馕,薄脆中带着面香嘞……”
“这是我们村的梨园,果农们正在剪枝,2024年的香梨已全部摘完开始销售……”
村民王晓红带着自拍杆,将达西村的村容村貌拍成短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向网友介绍自己的家乡:“大家多了解达西村,多看看我们农特产品的生产过程,对我们产品的信任度就会越来越高。”
2015年,尉犁县电商协会落地达西村,通过引入电商产业,帮助周边村民销售农特产品。听说培训免费,不少村民放下锄头,拿起手机和鼠标,干起了电商业务。王晓红就是其中一员,如今已经是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网店经营者。
“有专业人员手把手教,从账号注册、后台运营,到产品营销,一条条讲得明白。”王晓红说,第二年村里的香梨滞销,当时每公斤收购价才1元钱,为了帮助果农减少损失,村里组织电商统一销售。“我们以每公斤2—3元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购,再经过包装后以成本价销售。那年,大家齐心协力卖出了十几吨香梨。”王晓红说,从那以后,自己的店铺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2022年,王晓红帮助果农销售葡萄干,7天就卖出去12吨,现在每年销售额稳定在150万元以上。
因为电商发展而受益的不只王晓红。罗布麻茶、罗布麻蜜、尉犁小油馕、库尔勒香梨、若羌红枣、昆仑雪菊……走进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尉犁县电商直播基地,100多种优质农特产品整齐排列,不少主播正在直播。
直播基地设置尉犁礼物线下体验馆、快递揽运中心、孵化培训中心等六大功能区,构建了“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全产业链。直播基地负责人米日阿依·阿西木介绍,目前有38名村民从事电商产业,共培育出14家电商企业;基地在全县免费培训电商人才3100余人;近10年来,引导全县新开网店138家,实现稳定就业906人。
2024年,达西村村集体收入230.55万元,电商成为拉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动力。“电商搭建了达西村连接外部世界的平台,农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好,大家收入也越来越高。”米日阿依说。
村子变美,游客越来越多
走进达西村,道路两侧的彩色围栏围起一个个花坛,村党委书记夏提古丽·热合曼说:“待到春夏时节鲜花盛开,整个村子都飘着花香。”
夏提古丽曾是达西展馆的讲解员,累计给90万人次游客讲解过达西村的故事,对村里的点滴变化如数家珍:自来水、天然气入户全覆盖,维修、新建柏油路25.3公里,硬化7200平方米泥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安装节能路灯200盏,建起550米葡萄长廊,新建排污主管网3.87公里、入户管网21.5公里……
随意走进一条小巷,整齐的房屋外墙上用图画展现着达西村农业从纯人工劳作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脉络,鼓舞着村民,也装点着村容村貌。“我们陆续改造和美化庭院大门围墙260余户,充分挖掘乡村休闲旅游新功能。”夏提古丽说。
梨花节、星光夜市、丰收节、烧烤节……在达西村定期举办的活动中,民间艺人和农牧民文艺演出队带来精彩的民族音乐演奏、民俗歌舞展演等,不断增强乡村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不只景美,我们这里还有不少游客喜爱的研学课程。”夏提古丽介绍,从达西展馆到科技馆,再到中华文化园,游客在这里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能体验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1—11月,达西村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1万人次,开展研学活动32场次,近万人次参加。
喀哈尔·喀日每天打包寄出100多公斤馕,加上实体店销售,旅游旺季日营业额有七八千元;热孜完·卡哈把空房子腾出来改造成了民宿,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了水果、蔬菜,游客住在农家院,体验采摘与特色美食;阿依古丽·艾木尔建起了手工酸奶加工厂,生产的酸奶、奶皮、奶酪等被游客当伴手礼带走……目前,全村共有民宿9家、采摘园16家,旅游旺季每户平均月收入达1万元。
2024年,达西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我们还打造了红色达西旅游民宿一条街,可以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游玩体验。”夏提古丽说。
互帮互助,致富路越来越宽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走进石榴巷,巷道两侧矗立着错落有致的建筑,每户门口的标识牌上都记录着动人的故事:吐尔逊·司马义家,二十多年如一日收养照顾患病的弃婴,是“无私大爱之家”;牙生·芒力克吃苦耐劳,经营着一家烤包子店,是“自主创业之家”;艾合买提·艾米都大力推进庭院养殖,是“养殖能手”……
无论什么样的身份,达西村人始终记得:“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这是达西村从历史发展中总结出的经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达西村维吾尔族村民多以养殖和种植果树为生,汉族村民则以种菜、种棉花为主。“有馕掰开一起吃!”上个世纪,老支书沙吾尔·芒力克就号召村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最早尝到甜头的是维吾尔族村民艾沙·吾守尔,“我家25亩地全部种上棉花,汉族兄弟带着我锄草、施肥、浇水。1990年,我家年纯收入就有两万多元。”
如今,艾沙·吾守尔把自己家建成了“同心小院”,自己设计了民族团结示范墙、民族团结故事墙、传统文化长廊等,摆放着56个民族的剪纸肖像,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达西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增收致富的故事。
40多年前,杜孟河一家从山东来到达西村,村干部带领全村村民帮他们修建新居,“维吾尔族兄弟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们住,把热乎乎的馕掰给我们吃,我们的心暖了,眼眶热了,寻思着就把这当家了。”杜孟河说。
几十年过去,民族团结依然是达西村不断发展的密码,各族群众互相交流,齐心拓宽致富之路。
村民李文龙刚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回来,好大哥吾买尔·尼亚孜在库尔勒住院,他宁愿放下自己手里的农活,也要去探望。“认识十几年,早处成了亲人。”李文龙一直做装修生意,认识了吾买尔后,经吾买尔介绍在达西村买了房,双方成了邻居。吾买尔家开了风情园,装修的事儿都交给李文龙帮忙操办。风情园深受游客喜欢,吾买尔对着李文龙竖起大拇指:“多亏了好兄弟帮忙!”
达西村现在已有318户村民结成民族团结对子。“这里的各族群众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夏提古丽说,达西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更离不开各族群众的齐心奋斗,“只要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日子一定一天更比一天好。”(人民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南等地将进入梅雨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灾害风险较高
- 湖南洪江承办怀化市旅发大会 擦亮“世界稻都”新名片
-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再发力
- (乡村行·看振兴)内陆小城山西繁峙:巧念养牛经 “犇”向致富路
- 三亚将培育多元消费模式 争取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 一个人轻松管理2000亩农场!来看“农二代”如何耕耘“数字大田”
- 俄公布四名莫斯科恐袭嫌犯身份
- 30卷《李学勤文集》问世 再现生前60余年学术历程
- 膀胱癌治疗研究发现新突破
- 国家邮政局:6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66.3 同比提升26.6%
- 开学提醒如魔音提提意见就炸毛 孩子为啥有颗“玻璃心”
- (投资中国)皇家加勒比亚洲区总裁刘淄楠:上海作为国际邮轮资本亚太投资门户地位也在回归
- 莫斯科市长:已启动反恐措施
- “兰州牛肉面文化美食节”启动
- (投资中国)艾可爱尔全球首席执行官:看到中国绿色转型巨大发展机遇
- 郑州全市所有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临时停课半天
- 汤加专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世界带来巨大机遇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工信部: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
-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称对性侵丑闻启动第三方调查
- 预防“小眼镜” 北京各校出新招
- 热门推荐
-
- 短租住房需防风险
- 国内首笔数字货币桥真实交易广东落地
- 金门县信众组团赴泉州通淮关岳庙谒祖进香
- 青海省首个5G卫星基站在果洛阿尼玛卿雪山开通
- 聚焦保障,创新服务,泰康养老用心守护奋斗者
- 从顶层设计到基础设施 文旅康养产业的“晋城路径”
- 共谋薯业发展 河北围场举办马铃薯种业大会
- 漠视移民人权和生命!英媒:美边境“监视塔”增加造成移民死亡人数飙升
- 常见敷面膜误区,看你中招了几个
- 中老铁路:凝聚发展共识 开辟两国合作新纪元
- 朝鲜进行巡航导弹超大型战斗部威力试验和新型防空导弹试射
- 追加起诉4起案件、有家庭骨肉分离30年 余华英案细节最新披露
- 被挡在村规民约外的“外嫁女”
- 多地寒潮来袭 保障生产安全要注意哪些?
- 积极拥抱腾易汽车内容新生态 2024腾易内容生态大会圆满举行
- 李在明就韩国议员遇袭表态:决不容忍“政治恐袭”
- 泰国中央银行宣布终止抗疫专项贷款
- 截至今年5月底西藏有A股上市公司22家 总市值达2403.70亿元
- 特朗普长子到访格陵兰岛
- CGTN民调丨全球受访者怒斥美国将霸权“黑手”伸向体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