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产品迭代加速,填补市场空白,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经济新方位)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
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拖拉机从“手动挡”到“自动挡”
“我国农机行业总体处于结构调整期,市场呼唤以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锋德说。
突破正在发生。
拖拉机是数千种农机具的动力源。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近60家拖拉机企业带来1500款产品。“开拖拉机不用换挡了,马力大、操作简单!”展会上,国机集团旗下中国一拖带来了东方红450马力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这是国产最大功率无级变速拖拉机。
何为无级变速?
我国存量拖拉机大多采用机械换挡,这相当于汽车中的手动挡,由于作业情况复杂,机手需要频繁踩离合换挡,劳动强度大。“实践中,每个拐弯点,机手可能需要踩3次离合器,拨动4个不同的挡杆。”中国一拖技术中心拖拉机所所长徐书雷说,无级变速没有挡位,操作时机手只需踩油门,系统自动匹配最佳功效,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无级变速代表着当前拖拉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市场上,一场动力换挡替代机械换挡的更新在进行中。
今年,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第1万台动力换挡拖拉机下线。相比无级变速,虽然动力换挡拖拉机换挡时仍需要机手手动操作,但操作从踩离合变成摁按钮,降低了劳动强度。“今年我们已销售了4000多台动力换挡拖拉机,几乎是去年全年销量的8倍。”潍柴雷沃营销总公司湖南地区相关负责人潘桂晓说。
拖拉机主要负责耕种;在收获环节,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突破,帮助实现颗粒归仓。在2024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上,雷沃谷神GS8180收割机亮相。这台“麦田巨无霸”是国内最大喂入量收割机,每秒喂入量超过18公斤,每小时可收获小麦超50亩。同时,收割机可配套不同割台,实现玉米、小麦、大豆等多作物“一机共收”。
“农机行业大马力、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产品迭代加速,大型拖拉机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王锋德说。
新机型填补国内空白
包括三大粮食作物,越来越多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有了可喜的变化。
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铁建重工带来了全新的自走式鲜食(制种)玉米收获机。“我国饲料玉米收获机发展较早,行业较为成熟,但鲜食玉米收获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农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孙奎介绍,鲜食玉米果穗含水率较高,传统玉米收获机作业时会挤压果穗造成表皮破损,严重影响鲜食玉米品质。“我们的鲜食玉米收获机采用柔性割台设计,可让收获总损失率小于3%。”孙奎说。
这头,鲜食玉米机收有了解决方案;那头,国产番茄收获机也实现了突破。
中国番茄制品产量全球排名第二,新疆更是全球三大番茄重要产区之一,加工番茄产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4。“虽然加工番茄的种植、田间管理基本实现机械化,但采收仍基本依靠人工,人工采收费占番茄收购价的30%至50%。”内蒙古野田铁牛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刚说。
今年,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的首台番茄收获机,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款番茄收获机每小时可收获85吨番茄。作为该产品的首批客户,种植户吴必春说:“从收获效果看,含杂率只有2%,破碎率低至1.3%,机器价格还比同类进口产品低三成左右,好使好用。”
油茶果采收机正式进入产业化,1分钟就完成1棵油茶树的采收作业,做到只摘果不损花,能爬陡坡、能走梯田;国产辣椒收获机批量上市,一台设备8个小时可工作50亩地以上……“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不少机型填补国内空白。”王锋德说。
农机实力提升,出口向好
实力的提升,推动农机出口向好。前三季度,我国农机出口150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出口量同比增长13.4%;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出口量同比增长45.4%;种植、田间管理机械出口量同比增长40.5%。
其中,六行采棉机表现颇为亮眼。采棉机是农业机械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设备之一。近年来,国产采棉机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在采净率、智能化等方面持续赶超国外品牌,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
以钵施然牌六行自走式圆捆打包采棉机为例,集采摘、压缩、打包等功能于一体,一台能抵1500人手工采摘,比国外进口的便宜300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采棉机300余台。”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王锋德坦言,我国农机行业仍存在不少短板,主要集中于“一大一小一高质”。一大,即高端智能大马力农机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一小,即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尚没有取得完全突破,特色农业生产所需农机装备还有欠缺;一高质,即农机装备可靠性仍有待提高,高效率、低排放、低损失、精准作业农机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聚焦高端智能大马力农机装备的持续升级外,越来越多企业将注意力投向丘陵山区农机装备。
我国丘陵山区农田约有7亿亩,生产了五成以上油菜、六成以上水果、近八成土豆、九成以上茶叶。但由于地块细碎、坡多埂多,土壤湿度黏性不同,长期以来面临着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的挑战。
今年,中国一拖向甘肃省22个县区农机中心交付首批40台东方红MH804M丘陵山地拖拉机。这批拖拉机轮距只有1.1米,具备折腰转向、转弯半径小,双向驾驶、掉头作业灵活等特点。徐书雷介绍,拖拉机还搭载了北斗模块,可贴合地形按曲线进行田间作业,从而能够种好那些相对细碎的不规则田块。
相较于小麦、玉米,水稻种植机械化曾是一大短板。“我们的丘陵山地高速插秧机,设备开着走,秧苗在机器插值系统的工作下准确地插入泥土中,具有设计小型化、制造轻量化、维修便捷化等突出特点。”中国福马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崧说。
如何进一步补齐农机短板?王锋德建议,应逐步建立起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机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体系,吸引多种资本投向基础零部件行业,提高企业研发高性能产品的积极性。(人民日报 记者 李心萍)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合浦大月饼越做越“大” 将迎产销高峰期
- “龙抬头”的小知识:有啥吉祥寓意?什么是龙鳞饼?
- 中国首次遴选出45种科普类核心期刊和100个医学优秀科技学术会议
- 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德崇扶南运河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高端整案定制新范式 司米发布全新品牌理念及2024年新品
- 云南大理海东镇突发山火 当地正全力扑救
- 第六届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在京举办
- 世界旅游联盟微纪录精编版在CNN全球各大频道播出
- 美国务卿布林肯将短暂访问以色列
- 优质内容恒热 杨磊、辛爽获评“年度导演”
- 日本央行17年来首次加息
- 黄山风景区迎来降雪 迎客松保护措施升级
- 中蒙边境上演跨物种友谊:口渴的蒙古黄羊和热心牧民
- 沪指涨3.03%重回2900点上方 中字头股票领涨
- 前4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18.7%
- 河南南阳新发现多处岩画 最多可达双排24连穴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身边的变化)台湾脆梨福建永定新“鲜”上市
- 上海基层统战干部“做一周村居干部” 助力乡村振兴
- 台湾导演李宗熹:讲好人间真情,便可描绘两岸情缘
- 热门推荐
-
- 上海: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眼科专病医防融合、精准分级诊疗模式
- 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开幕 货值预估超过100亿元
- 哈尔滨:6条途经冰雪大世界公交线末车适时延时1小时
- 华为携手重庆共筑“便捷超充之城”
- 参赛者谈姜萍参加的数学竞赛有多难
- 古巴因外部网络攻击推迟燃油调整计划
- 《文渊日历·范曾书》出版侧记:博学于文 文道相济
- 货拉拉积极探索全球化新路径,为世界经济添活力
- 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5万余份
- 民调:石破茂内阁支持率与不支持率持平 均为38%
- 哈铁春运预计发送旅客1288万人次 运力安排创历史新高
- 内蒙古赤峰市矿业公司塌陷事故救援正在进行中
- 创新驱动 江西南昌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新漫评:美国伸长臂,“剪不断,理还乱”
- 中新健康丨三伏天“冬病夏治”受青睐 传统中医利民便民
- “白玉兰奖”对当代戏曲表演艺术的引导
- 鄂伦春人寄养在北京的孩子:记录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3年前4月,重庆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5%
- 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迅速崛起,“百花齐放”下又迎新玩家
- 中马建交50周年经贸合作论坛举行,伊利出席分享出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