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为名,这里“一碟小菜”销全球
“嘿,朋友,你吃过涪陵榨菜吗?”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吃过”
“那朋友,你喝过榨菜咖啡,
吃过榨菜月饼、榨菜汉堡吗?”
……
在涪陵榨菜的发源地——重庆市涪陵区
这些看似“奇思妙想”的美食都正成为现实
一碟传承120余年的“下饭菜”
为何能紧贴潮流趋势,焕新出百变花样?
从1898年的长江之滨,走出“中国榨菜之乡”
入冬后,在素有“世界榨菜第一村”之称的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田间地头一片绿意盎然。当地最有名的“土特产” ——青菜头长势喜人,经过约100天的膨大期,农历新年前后,它们将迎来丰收。这是制作榨菜最重要的原料。
青菜头学名“茎瘤芥”,是一种喜冷凉的蔬菜。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地处北纬30度,是名特产品的黄金地带。这里多低山浅丘,冬季低温多雾,雨水连绵不绝,恰好能够让青菜头充分吸收土里的营养物质,造就了这一美味的“鲜香脆嫩”。
1898年,涪陵城郊商人邱寿安将青菜头腌制后脱盐、脱水,制成一种新型的腌菜,由于制作过程中要在木箱里榨除盐水,故取名榨菜。
历经百年发展,涪陵榨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走向世界,不仅是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誉的“世界三大名腌菜”,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据显示,涪陵区榨菜全产业链年产值已突破140亿元大关。当地现有榨菜股份合作社197家,榨菜生产企业41家,形成了涪陵青菜头、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四大系列100余个产品品种,年半成品加工能力80万吨以上、成品加工能力60万吨以上,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县乡市场,并出口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涪陵及周边区县60余万人增收致富。
一碟小菜凝结着乡土滋味和浓浓乡愁,从最初百姓餐桌上的佐餐食品,逐步长成百亿元产值的大产业,涪陵也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榨菜之乡”。
坚持科技兴农,现代科技助榨菜香飘世界
从历经至少13道工艺、28道工序的非遗工艺,到全自动榨菜智能化生产线,“一碟榨菜”背后闪烁着的,是撬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词:绿色与科技。
在中国酱腌菜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内,切分、筛分、脱盐、脱水、拌料、分袋、灭菌、装箱码垛,一系列的全流程操作解放了工人双手,高效又环保。
“智能化、绿色化是酱腌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企业已建成行业内首条年产1.6万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从青菜头淘洗、拌料到成品包装等生产流程的全线智能化,节省了一半以上的人力成本。
以首条智能化生产线为试点,涪陵榨菜集团正加快推进“中国榨菜城”建设,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和智能化生产体系,构建完善的绿色生态制造链条,建成投产后将打造为集智能工艺生产、大数据高效管理、和谐生态环境、特色工业旅游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面积达503平方公里的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以榨菜产业发展促产业园建设,以产业园建设促全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科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已形成“大产业+精加工+高科技+深融合+强服务”的全产业链格局。
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是国内领先的,为青菜头品种培育和种植提供专业科技支撑的科研单位,现保存有国内外芥菜类种质资源1300多份,其中青菜头种质资源200多份,先后自主育成高产、优质、抗逆茎瘤芥新品种20余个,育成品种覆盖全国榨菜产区面积70%以上。
2024年9月21日, 迭代升级的“榨菜产业大脑2.0”正式发布上线。该“大脑”打造了“种菜帮手、加工助手、营销高手、监管能手、服务好手”5个一级核心运用场景,可有效打破种植户、收购户、榨菜企业等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农户不愁卖,加工更智能,营销更精准,服务更高效,加速榨菜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榨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推动产业全面开花,农户鼓起腰包扬文化
作为优势产业,涪陵区一以贯之地推动榨菜产业全面开花,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比如在江北街道二渡村,榨菜产业综合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
全涪陵有一半以上的人服务于榨菜产业,当地政府专门成立“榨菜产业发展中心”,为产业发展指引方向。
比如,为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涪陵区建立“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榨菜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从田间地头到商品货架的利益联结“链式效应”,让农民放心种,让企业有菜收,菜农人均榨菜纯收入超3000元。
根据“保护价+随行就市”价格调节机制,涪陵推行“就高不就低”原则,引导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全区70%以上青菜头种植基地实施订单生产,有效避免“菜贱伤农”现象;同时,农户向合作社、合作社向企业交纳履约保证金机制,以履约保证金约束来确保青菜头种植和收购的稳定。
一代代农户用勤劳双手托起榨菜的产业发展,保护传承榨菜文化亦是守护涪陵历史文脉的方式。
今年1月,在涪陵榨菜创始人邱寿安故居——邱家大院内,占地约1.5万平方米的重庆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正式开馆,以入口风貌展示区、文化核心游览区、老宅风情休闲区、农耕生活体验区等,全方位展示涪陵榨菜历史、技艺和文化。
为推进榨菜产业农文旅融合,涪陵区还打造出黄草山十二居榨菜文化风情园、二渡村“世界榨菜第一村”等特色项目,建成榨菜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8个,年均吸引游客200万人次,成功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越来越多游人走进涪陵,“沉浸式”了解一碟小菜的百年记忆。
做好“榨菜+”文章,未来可期
果味脆口榨菜、巴掌大小的口袋榨菜、减盐低卡的榨菜酱……有业界研究报告显示,涪陵榨菜正逐步从自家腌制的家常小菜走向餐饮市场,并成为人们郊游、登山、旅行、露营等户外活动中重要的休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行业人士认为,新消费场景的驱动下,榨菜消费市场正朝着“健康、多元、便捷、精致”的方向不断演变。
官方表示,未来,涪陵将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农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包括榨菜在内的百亿级产业带动作用,探索跨界联名,培育打造榨菜月饼等“新品”“爆品”,延长产业链条。
力争到2027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总产量达到19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65万吨以上,实现产业总产值2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榨菜产业科创基地,建成全球最大榨菜产销基地、出口基地和创新中心。
“青疙瘩”变“金疙瘩”,“一碟菜”实现“富万家”。面向未来,涪陵榨菜的发展之路,展现出无限可能。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钟旖)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高温天谨防“热中风” 这些症状需警惕
- 走进浙北新粮仓:高科技养鱼的多种方式
- 厦金大桥(厦门段)首个钢沉井到达预定点位
- 2023年西藏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达1.91亿件 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 首艘国产大邮轮今日交付 你离大邮轮只差一张船票
- 国际识局:李显龙正式卸任!新加坡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 《蓝皮书(2023年)》发布:上海学前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 国内原创绘本蓬勃发展 补齐短板尚需时日
- 3月中国出境游热度延续 “新马泰”出行旅客量增长
- 工业题材作品火热“出圈”
- 陕西白水县发现蔡伦庙遗址
- 冬日“暖消费”快速升温 带动消费市场迸发蓬勃活力
- 捕猎食用野生豹 宁夏两人获刑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多部门发声
- 全国夏管有序推进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发布
-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长春完成试验
- 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发生6.1级地震 震源深度120千米
- 香港新生代的内地“职场”体验
- 涉及老年人财产、赡养等问题 最高法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 热门推荐
-
- 生态环境部:“外美内丽气质佳”,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 首届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 美国青年企业家广州行:中国正以积极的方式持续发展
- 广西启动“缤纷秋日 浪漫广西”文旅消费季活动
- 新疆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 阿合奇县3人受伤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 录取通知书寄往下一个“钱学森”
- 2024(贵州·仁怀)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开赛 参赛样品规模创历史之最
- 《我的非凡父母》上映 讲述小人物家庭故事
- 武汉推百项文旅活动邀游客沉浸体验端午节
- 25岁古典音乐节,如何作出“青春态”?
- “海葵一号”完成首船原油外输作业
- 美防长奥斯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职责已移交
-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湖南江西等地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
- 阿塞拜疆观察人士:中国引领绿色技术发展 带来巨大机遇
- 西藏定日震区冷空气活动频繁 预计将出现降雪过程
- 国际观察人士:2023,中国外交成果丰硕
- 今年以来286万人次中国游客赴泰 从跟团向体验型旅游转变
- 外眼看奥运 | 创境外最佳战绩!中国队在巴黎奥运会多个项目中创造历史
- 散煤不让烧、清洁煤不想买 问题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