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综述
初冬时节,花城广州,繁花盛放。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这里举办。来自政界、战略界、企业界、学界以及有关智库的6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这一主题开展对话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合作共识。与会嘉宾高度赞扬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和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期待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新能量。
“看到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我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积水塘变身广州大剧院、菜地上建起广东省博物馆……在会议设立的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就展天河展区,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20多年来由小村庄发展为城市商务中心的蝶变之路。
“广州之变,亦是中国之变。看到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我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来自巴西247新闻网的记者帕拉迪诺感慨道,在巴西,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来自西方媒体,但不少信息是不真实的。“所以我要来中国,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了解真实的中国。”他说,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现代化,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路径参考。
帕拉迪诺的话,代表了许多与会外方嘉宾的心声。2013年至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8届,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让越来越多国际人士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面貌、体会中国的开放包容。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杨涛介绍,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国际嘉宾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参会外宾人数超过往届,充分说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逐年提高。
本次会议设置开幕式、主旨演讲、大会演讲、嘉宾对话、6场平行研讨会、14场专题论坛、2场闭门研讨会和一系列配套活动,包括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就展、“广州之夜”文化展演、“新青年看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暨“新疆行·走进阿克苏”短视频创作系列活动表彰典礼等,为国际嘉宾打开一扇扇读懂中国的窗口。与会外方嘉宾普遍认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为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中国共产党发挥了积极作用。
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扎法尔·乌丁·马哈茂德表示,想要读懂中国,更要关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科技创新、智造中心迈进,这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中国的和平崛起,真正让全世界人民一起受益。”马哈茂德说。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进一步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的力量”
“读懂中国,我觉得首先要做到‘听’,而不是说教。我们要聆听中国的优先事务是什么,关心什么、担忧什么。”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说,从一个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借鉴。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表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标志。中国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脱钩断链和所谓“小院高墙”而走上闭关自守的道路,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开放的难能可贵,更加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许多外企增加对中国的投资,主动拥抱中国市场,更加体现了对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
“中国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中国上下一心的决策。中国正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说,“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进一步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的力量。”
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不断探索生态农业实践。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致力于解决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提出“双碳”目标,坚定不移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奈斯认为,西方国家应当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以促进彼此合作共赢。
参与非洲维和行动、组织海上安全培训、执行亚丁湾护航……喀麦隆海军上校埃德加·大卫·佩塔托阿·普丰列举了非洲和中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他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为非洲安全稳定作出贡献,也表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时代的重大意义。中方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愿同非方建立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伙伴关系,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合作示范区,相关举措将有利于非洲地区的和平安全、经济增长、社会和谐。
“本次会议是一场思想盛宴,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加深友谊与情感的契机”
本次会议紧扣国际社会关切、时代发展主题,在内容上实现创新。一系列平行研讨会、专题论坛围绕经济全球化、国际创新合作、全球南方合作、能源变革、低空经济产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共同发展、体育、教育等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自创办以来,今年首次增设体育专题论坛,多名奥运冠军与体育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中国体育新势能。“体育是读懂中国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它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团结力量。”在“在体育中读懂中国”专题论坛上,射击奥运冠军、广东射击队总教练易思玲说。
在“构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平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经济全球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话题展开讨论,认为各国需要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坚持和保护自由贸易是各国的普遍共识,我们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推动公平贸易方面的努力。”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松下控股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表示,松下等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过许多贸易保护主义的考验。在经济全球化大势下,各国产业互补、分工有序、开放合作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
葡萄牙前就业部长、欧洲进步研究基金会主席玛丽亚·若昂·罗德里格斯表示,要弥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鸿沟,必须打造更多支持共赢发展的机制,提供更多资金促进绿色发展、减少贫困、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欧中可以携手完善贸易机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遏制保护主义,促进技术共享。
在“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平行研讨会上,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前对华特使陈国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欣欣向荣,是一片孕育无限希望的热土,为全球树立了新型区域合作和城市群良性发展的典范,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希望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增添动能。
“本次会议是一场思想盛宴,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加深友谊与情感的契机。”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冯炜说,“我们将以这次大会为新起点,更深刻领会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更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本报记者 胡 健 王云娜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6日 第 03 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深耕产业链布局,上海电气驱动产业经济新增长
- 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雄安新区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 新疆“北鲵妈妈”:坚守无人区21载 保护“极危”远古精灵
- 中国黄山西海大峡谷、天都峰进入冬季封闭维护期
- 前2月新疆喀什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0%
- 杭州灵隐寺发布龙年年历祝福语 已连续12年发放年历
- 华北黄淮继续高温“炙烤” 河北新疆局地超40℃
- 澳大利亚一小型飞机未放起落架成功迫降
- 五月天实名制门票都去哪儿了
- 旅游为展览带来流量,展览为旅游提升文化附加值
- 2小时内到武汉 荆门将迎来“高铁时代”
- “民间外交家”倪世雄:谨慎地乐观
- 青海油田巧用措施打通增油“脉络” 实现日增油超180吨
- 韩美结盟70周年之际,韩外长访美或重点谈这三件大事
- 上海“见缝插绿”:立体绿化“+文化”“+艺术”令人心生欢喜
- 一些职工为何热衷于“在工位上种香蕉”?
- “投资上海·共享未来” 推介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 河北高阳“武术达人”20多年义务授徒2000余人
- 泰国举办就业推介活动 鼓励民众从事自由职业
- 线上线下购买年货缺斤少两情况多发 买5斤瓜子到手净重3斤半
- 热门推荐
-
- 以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为契机 江西赣江新区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 暴雨袭三省 南方电网出动上万人次抢修复电
- 保有少年梦想、赋能教育未来——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
-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进口货值超200亿元
- 一句“吃饭了吗”,让外国人感叹中国之变
- 青海防抗救相结合 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 韩国留学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丨风华102载·世界观
- 广西南宁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
-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2023年进出口货运量达4178.4万吨 创历史新高
- 作家诗人江西南昌共探文学期刊创新经营发展
- 2024广州艺术季拉开帷幕 计划演出60台剧目
- 黎巴嫩军方称边境地区遭以色列空袭和炮击
- 首次!C919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执行商业飞行
- 2023之江艺术季上演经典昆剧《十五贯》 由五代昆剧人共演
- 以总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逮捕令不会阻止以色列行动
- 跨越山海 重庆向南——写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布5周年之际
- “港澳药械通”又一新药落地佛山 用于治疗偏头痛
- 2024年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发送旅客超136万人次
- 重回全国第二,重庆汽车“翻盘”了?
- 今年以来北京累计6106家企业利用电子营业执照开展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