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价格上涨消费者不买账 企业如何赢得市场
寒潮来袭,气温下降,羽绒服涨价上热搜。消费者问,凭什么?来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约财经观察员许树泽的观察:
羽绒服这个生意,过去规模不到1000亿,现在涨到接近2000亿。
每年增长,一方面因为消费升级,羽绒服普及率上升;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年年提价。年年提价是它的商业模式决定的。羽绒服典型特征,是耐用+低频,一年只有冬天卖一季。
另外,原材料太贵了。高端羽绒服核心原料是90%的白鹅绒。据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白鹅绒大概只有400元/千克;今年7月份白鹅绒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220元/千克,四年翻三倍。今年,90%白鹅绒的价格年涨幅30%,超过同期的国际金价涨幅。
有趣的是,今年7月份之后,白鹅绒价格有所回落。当原材料变得更便宜了,但行业里公司却没那么赚钱了,毛利率出现下滑。
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羽绒服价格每年都涨,到两千元附近,对老百姓来说,真的有点太贵了。
生意远不是成本加价那么简单,关键是看消费者和竞争者,给你留多少,你才能赚多少。羽绒服本质上是没有壁垒的,有更多竞争者加入淘金,本质上是这个生意的高毛利所吸引的。消费者面对高价,做出的反应也变得不太一样了:一个东西,价格越便宜,替代品越少;价格太贵了,替代品自动就会冒出来。
小结一下,中国消费市场,人群结构层次丰富,需求多样化,市场依然很大。只有坚定把用户价值作为指南针,才能赢得市场。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宁德:茶香飘万里 “绿叶”变“金叶”
- 亚美尼亚议会议长:亚方尚未就是否参加COP29做出决定
- 内蒙古草原那达慕正在进入互联网直播时代
- 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 内蒙古红山脚下办音乐市集:缤纷活动“引燃”小长假夜经济
- 2025年“新春进基层 文艺助振兴”辽宁省文联系统文艺志愿服务暨“万福迎春”书法公益活动启动
- 张淇离队 黑豹乐队公开招募新主唱
- 湖南新化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小茶室”汇聚发展“大智慧”
- 中华白海豚现身广州内河 当地政府跟踪保护
- (新春走基层)河南兰考:泡桐木奏响致富曲
- “碳”路先行|从煤炭到新能源 山西国企以改革促产业转型升级
- “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在沪开幕
- 政银携手注入“金融活水” 助力广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 国企数字化转型论坛在天津举办 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科技种养大王”走向东盟的“蚝情壮志”
- 一根铁屑丝引发的赔偿纠纷
- 解码“全国绿化模范县” 湖南沅陵的“点绿成金”之路
- 高校领导班子密集调整:多位校长跨省履新
- 各地冲刺“开门红”加紧生产 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
- 宁夏校地合作推进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 热门推荐
-
- 广西“数智人社”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启动
- 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 《中国城市信用发展报告2023》发布 梳理中国城市信用建设新成效
- 在华留学生安徽“打擂” 用文化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
- (乡村行·看振兴)绘就文旅富民路 重庆石盘村“石”上生“花”扮靓和美乡村
- 国际最新研究称,月球南极有证据显示存在古代岩浆洋
- 京津冀江苏有大雾 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有雨雪天气
- 两场冬季风暴相继来袭 美国26州将遭风雪恶劣天气
- (聚焦海峡论坛)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启幕 突出两岸青年交流
- 自然之美融合国保之美 太原举行龙山红叶文化活动
- 探访网红文物的出土地——安徽屯溪千年古村隆阜
- 北京提高举报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奖励标准 最高20万元
- 两部门: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 中企承建的达岱水电站稳定运营,上达岱水电站建设稳步推进
-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 沪指跌破2900点 光伏设备板块逆势走强
- 日媒:日本女川核电站2号机组恢复商业运行
- 四川阿坝至成都东特高压工程首个区段放线完成
- 生物多样性题材电影《花开高黎贡》全国首映
- 中国减降关税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