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文旅特写:浙江台州府城迎来今年第两千万名游客
中新网台州12月2日电(傅飞扬)“恭喜你,成为台州府城今年第2000万名幸运游客……”12月2日,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在揽胜门广场举办第2000万名游客欢迎仪式。这是该景区开发以来,年度游客人次首次突破2000万。
当日9时33分,台州府城景区智慧旅游系统自动锁定第2000万名游客所在的一支来自福建的旅行团,经过数据确认和复核,确定旅行团成员谢锦绸为第2000万名游客。临海为其准备了包含大宋风华定制游、府城十味大礼盒、新荣记旗下品牌餐厅尊享券、台州府城IP形象文创礼盒等礼品的“好事来临”府城大礼包。
“太幸运了,我非常激动。”谢锦绸说,赠送的礼包涵盖吃饭、住宿、游玩、娱乐、购物等内容,他迫不及待想去体验一番。
台州府城智慧系统客流统计主要有入口闸机和手机信令两种方式(不重复计算)——游客24小时内第一次进入景区范围时核定为有效数据;在客流统计过程中,24小时重复进入景区的游客和连续3天在景区内停留6个小时以上的居民及商户等情况不做统计。
2022年7月,台州府城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今年“十一”假期,台州府城共接待游客超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5.66%,在浙江省景区日均到访人数Top10景区中排名第四。其中,10月1日和10月2日,台州府城景区到访人次排名全国古城古镇类5A级景区第一。
台州府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近年来,景区以“景城共建、主客共享、文旅融合、品质发展”为思想方针,以“打造国内顶尖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为发展目标,深入挖掘临海特色文化和千年传承底蕴,聚焦宋韵文化、户外运动文化、抗倭文化等等,探索“旅游+N”跨界融合的多种可能。
近2年来,超万场常态演出、超130次主题活动有效保障了景区热度,吸引八方游客相聚台州府城。此次年度游客人次突破两千万,正是府城文旅发展的缩影。
“迈入千万级景区行列的台州府城,正从‘观光时代’为主向‘度假时代’及‘旅居时代’过渡,并最终向‘文化沉浸型’的文旅新时代进阶。”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程说。
王程表示,接下来,台州府城将以“大文旅”战略为指引,进一步打造宋韵文化、抗倭文化两大高地,充分挖掘台州府城历史文化元素,加速特有文化IP培育,加快构建“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红得久”的府城特色品牌,紧扣“中国第五大古城”“浙江省第一古街”,推动府城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截至11月底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县域观察:“公园乡村”何以“云”上来?
- 中国代表呼吁全力延缓气候变暖遏制海平面快速上升趋势
- 俄总统选举选票已统计60.01% 普京得票率为87.26%
- 土特产变“新国潮” 这个展会上中国品牌“新花样”真不少
- 春节出境游升温,保险怎么买
- 美媒:德桑蒂斯将在与马斯克直播连线时宣布竞选美总统
- “洋弟子”在中国——吉林篇启幕,外籍青年共赏吉林风采
- 两岸菁英文化研习活动在天津大学开幕 海峡同文书院揭牌
- 长住短托皆可 CBD居民养老不出社区
- 李家染坊村:素衣生花 “指尖技艺”引领体验潮
- 昔日“煤都”大同转型升级“中国黄花之都”
- 山东泰安一金融公司4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2022-2023年“寻找最美基层好医生”推荐展示活动正式开启
- 广州白云站枢纽京广高铁联络线全线贯通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福州鼓岭!
- 晋鲁两省陆海联动 跨越山海联结世界
- 民族歌剧《李清照》杭州上演 “中西合璧”致敬中国女性
- 王蒙: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与驱动力
- 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将举行 约400名海外华侨华人确认参会
- 热门推荐
-
- 过境免签游持续火热 “老外”在浙江玩什么?
- 泰国40个省份拉响极端天气警报
- 湖南资兴:初步查清 遇难失踪人员涉及5个乡镇26个村、48个村民小组
- “高氏兄弟”引热议:剧集反派角色以反差萌出圈
- 金砖产业科技创新专题研讨会发布15项先进适用技术项目
-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团队完成十幅敦煌壁画DNA存储
- 突发!土耳其一警用直升机坠毁,造成2人死亡
- 《我的阿勒泰》正在热播 原著作者李娟:我的写作没有滤镜
- 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平台大力扶持原创作者
- 驻华使节贵州看“桥”:建造技术和经验值得世界推广
- 云南香格里拉4.7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救援力量正赶赴震中
- 下得了手?他们一年偷了71枚天鹅蛋
- (经济观察)中国“科技元素”架起数字丝路沟通桥梁
- 河南汉魏洛阳城宫城内发现大型仓窖遗迹
- 网间多有奇爽文,书间已无侠客梦
- “中国小海鲜之乡”出口忙 养殖户“组团”奔共富
- 古城藏珍 滕韵绵长
- (新春走基层)从社交神器到智力运动 掼蛋走热中国大江南北
- (经济观察)国际财经人士看中国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 “海藏咽喉”青海湟源:三任“第一书记”八年传递“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