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种草”变搅局
各种购物社交平台上的大量“种草”“真实体验”等推送、贴文,让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成为时下热点。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呼吁消费者理性看待互联网促销活动和商品测评类营销信息。
近来,“第三方测评”快速兴起,许多测评类经营主体针对某一类产品或店铺,提供同类竞品比较分析,并出具测试意见,有助于消费者更快比较产品的优劣势,为购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目前,“第三方测评”的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食品、服饰、体育用品、化妆品等商品,也包括餐饮、美容、装修、康养等生活性服务,涵盖了居民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不过,在“第三方测评”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测评类博主不够客观公正,个别账号甚至存在偷换产品概念、夸大宣传等行为,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购物体验等。下一步,要健全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推动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更趋完善,别让“种草”变搅局。
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管理办法,加强测评人员实名制认证与商品信息认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等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有关消费行业的“第三方测评”标准指引,使测评行为更加规范。明确“第三方测评”行为和广告的界限,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关于标注广告的规定。同时也应引导消费者正确分辨信息,保护消费者自主决策权。完善关于“第三方测评”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促进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
提升服务质量,引导“第三方测评”经营主体针对消费者反馈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测评服务流程和内容,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高测评质量和真实性。鼓励“第三方测评”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测评类账号、博主等经营主体的管理。平台也应推进“第三方测评”治理专项行动,完善治理手段和方式,加强对直播“种草”、在线测评等行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管理,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信息公示,提升“第三方测评”的市场信任度。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大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测评、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及时收集、响应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问题,公开针对侵权行为的处理流程和结果。建立健全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保障维权渠道畅通。经营主体也应弘扬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经济日报 姜 照)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米糠、麦麸重回餐桌 你吃不吃?
- 福建稳经济观察:节能降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 “静音车厢”话题引发热议 噪声污染防治再成焦点
- 西藏举办心理学伦理培训 助力高原心理健康事业发展
- 首钢园区四高炉全新改造升级 将在服贸会崭新亮相
- 单日超万人打卡 浙江古镇电竞解锁流量新密码
-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浸润童心
- 没有“开封王婆”的“开封王婆婚介公司”,侵权吗?
- 中巴农业机械化合作示范项目在巴西东北部启动
- 四川向社会公布5起严肃查处的安全生产举报典型案例
- 北京四中院将探索跨域司法协作等 推动京津冀“环保一体化”
- 商务印书馆发布12月十大好书 《孙机文集》成就古文物研究典范之作
- 更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助中国经济增长
- 报告:数据市场正处重要变革期,将催生三大千亿级市场
- 国家发改委:今年有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增量政策
- 山西岚县王家村农文旅深度融合 成为新晋的“诗和远方”
- 中美合唱团联袂在深圳上演大型交响清唱剧《大风歌》
-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版《“走出去”税收指引》
- 木雕艺人绘刻新疆风情 助推传统木雕“走出去”
- 花卉苗木行业探索“更进一步”:加强涉外技术交流
- 热门推荐
-
- 端午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6.3亿人次
-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北京中轴线保护,不局限于某个时代
- 辽宁以音乐为媒开展中美民间交流
- 北京打造中轴文化交通廊道 万宁桥焕新、“中央御道”贯通
- 麻阳冰糖橙国际专车发运 抢“鲜”出口香飘海外
- 报告:远程银行将成大模型在银行领域应用的最佳场景之一
- “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出圈” 会抢歌手饭碗吗?
- 澳大利亚新州2024年中国留学人员迎新联谊活动在悉尼举行
- 海内外专家学者“云”研讨“李贽思想的当代价值”
- 2024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启帷 中外戏剧人共话互鉴融通
- 广东海警查获95箱活体龙虾和千条巨骨舌鱼苗
- “她题材”电视剧:彰显新时代女性力量
- 加拿大空军“雪鸟”飞行队一军官被控性侵
- 探访白菜从田间到市场全产业链 好白菜卖出好价钱
- 青海省延长重特大疾病转诊备案有效期限
- 2024广西区块链赋能数据要素发展论坛在南宁举办
- 走进考古现场 探寻历史真相
- 新春将至徽班展演忙 “Z世代”赋徽剧新活力
- (新春走基层)探访枧桥鼓制作技艺:大鼓声声 千年不息
- 安徽黄山:微短剧+文旅“种草”徽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