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中轴文化交通廊道 万宁桥焕新、“中央御道”贯通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这条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市交通委根据中轴线申遗相关工作要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统领,突出文化功能,突出精细治理,组织实施了包括万宁桥修缮工程、南中轴大修工程以及永定门内大街大修工程在内的一系列项目,通过道路养护维修进一步修复中轴线历史风貌,有效提升中轴线交通品质,促进社会交通需求与历史文化保护和谐共生,将道路功能转型为展示中轴文化价值与内涵的交通廊道。
万宁桥修缮 服务交通一线古石桥焕新生
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的万宁桥,是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单孔实腹石拱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北京市目前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2020年,万宁桥修缮被列为中轴线申遗工作中的重点项目,成为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组织开展的第一个文物桥修缮工程,该工程于2023年圆满完工,使这座仍然服务交通一线的古石桥焕发新生。
据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介绍,中轴线上的万宁桥自古以来具备突出的交通功能,桥面上是城市道路,地安门外大街南北贯穿,桥下运河东西流过,曾经通行运输货物的漕船,是京城的交通枢纽,更是至今仍然在役的古石桥,道路通行需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修缮工程中被赋予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此,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采用了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地质雷达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万宁桥进行了全面的“体检”,获得了详尽的桥梁结构和材质数据,为精准修缮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通过静力和动力荷载试验,科学评估桥梁承载能力,为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保留桥梁的原始构件和风貌。针对石材开裂、勾缝脱落等问题,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咨询文物专家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采用传统古法修复技艺,如灌入桃花浆固结封护、小麻刀灰重新勾缝等,既有效防止外界侵害,又保持桥梁古朴韵味。
为减轻车辆对万宁桥的冲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采取了重铺沥青油面,调整优化桥梁纵横坡度修缮措施,重铺后的沥青铺装坡度流畅圆顺,减轻对万宁桥产生的行车震动。同时在沥青下方增设橡胶沥青防水层,既有防水功能又具备应力吸收功能,提高桥面结构的防水性能,减小车辆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冲击作用。
修缮中还注重提升桥梁周边环境的整体品质,对桥梁东侧墙被混凝土遮挡的部分进行了精细化清理和修复,恢复了其原有的石材风貌。同时彻底清理对桥体上的脏污,使万宁桥以更加整洁、美观的姿态展现在公众面前。
南中轴路大修 实现南中轴御道全线贯通
南中轴御道南起永定门、北至正阳门,明清时期是皇帝前往天坛祭天或至先农坛扶犁必经的“中央御道”。南中轴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段作为中轴线遗产重要载体,是中轴线南段尚未实现规划的最后一段。为提高御道可达性,南中轴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道路工程被列为中轴线申遗重点任务和市级重点工程,由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于2019年组织完成了本次意义重大的大修工程。该工程南起永安路,北至珠市口大街,虽然全长只有523米,但该工程打通了最后一段御道,实现了从永定门至前门中央御道的全面贯通。
为确保中央御道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价值,工程团队与文物专家紧密合作,御道规制参照正阳门城楼下现存御道遗址和《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中20世纪40年代实测数据进行,石材用料、铺设方式和道路尺度都按老规矩来。中央御道由御心石、条石、斜墁组成,石材采用青白石,均经过严格筛选。御心石单块石材重1.6吨,条石单块石材重0.6吨,彰显大气厚重历史之感。斜墁上每一条刷道,都经过人工一条一条凿刻,营造出古拙沧桑韵味。效承古法、物勒工名,每块石材均加盖供货单位名称、生产日期、合格章,确保每块石材均可追溯。
在规划、文物、园林、交管、属地政府等多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南中轴路大修工程得以快速推进,工程历时43天即完成,其中中央御道石材砌筑更是仅用时19天,充分彰显了参建单位的“工匠精神”。
同时,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于2023年组织完成南中轴路(北纬路-南纬路)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建设。改造前南中轴南纬路、北纬路两个路口中央御道不连续,行人在路口需要绕行外侧步道,等待3次红绿灯才能到中央御道的另一端。本次改造通过在南中轴线与北纬路、南纬路交叉口增设人行过街灯控设施、人行横道和二次过街岛等措施,实现了南中轴线御道联通功能,保障了南中轴线慢行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助力实现南中轴路“空间有序、景观协调、风貌完整、慢行顺畅、标识清晰”的建设要求,服务中轴线申遗。
永定门内大街大修 提升中轴线交通环境品质
永定门内大街从永定门城楼脚下起始,直至南纬路路口,南有永定门、东有天坛、西有先农坛,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走廊,更是中轴线上承载深厚历史与现代活力的关键纽带。为配合中轴线申遗工作,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2021年组织完成永定门内大街大修工程,旨在通过道路维修提升区域交通环境,同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本次大修秉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原则,对永定门内大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造。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沥青路面铣刨加铺,确保路面平整舒适;慢行系统整治,提升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与便利性;同时还进行了标线恢复、通道维修及桥梁维修等工作,确保道路的每一个细节都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此次大修,永定门内大街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也有效优化了中轴线区域交通环境品质。
中轴线沿线道路 全面加强日常养护
据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介绍,中轴线沿线所涉地安门内大街、景山后街、天桥南大街等十余条市管道路全部纳入重点区域重点道路设施台账,以高路况指标组织日常养护,高标准实施中轴线沿线道路设施治理。坚持分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优化分类管理清单、加大典型病害治理力度,同时还将主动问需,定期召开行业、街道工作会,以需求为导向推动精细化管养,提升中轴线路域道路交通品质,助力全方位服务展示申遗成果和中轴线的独特价值,进一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七部影片齐聚春节档 类型丰富观众选择多
- 金价持续高位运行 有黄金代购月入3万起,主播5天进账超300万
- (第六届进博会)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推动发展中国家从中国智慧出行成就中汲取经验
-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 (文化新纪行)换个角度游故宫 看“零废弃”中的“花鸟卷”
- 东西问|张勃:端午节,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 四川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
- 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破题”
- 上海嘉定警方:3名男子酒后索要女子微信、殴打摊贩被刑拘
- 财政部等六部门印发《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
- 华人艺术家叶璐的百变人生:“逆流而上”追求艺术
- 出生仅4天新生儿患肺炎 “秘密管道”致胆汁入气道
- 117件白俄罗斯当代艺术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 福建宁德:影视取景拍摄基地成网红打卡点
- 美国货运列车又脱轨 适逢“毒列车”公司高管遭问责
- 黑龙江省首艘纯电动新能源客船入级
- “击中目标!” 胡塞武装:使用导弹袭击以色列红海城市
- 突发!波兰一军工厂发生爆炸 已致1死1伤
- 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唱响杭州
- 两会今日看点:人大会议将举行闭幕会
- 热门推荐
-
- 北京连续三天最高温超40℃,6月“炎值”因何爆表?
- 江西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 网签合同数超过45万份
- 朝阳少侠:心理战能杀人
- 永济渠衡水段发现古代运河型城市遗址
- 大雾红色预警发布 河北山东等8省市部分地区将出现特强浓雾
- 平陆运河建设依“绿”前行 动物将顺畅“回家”
- 世界首条早期地球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曲线绘制完成
- 陕西西安:“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启动
-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儿来?
- 北京多措改善共享单车停放秩序 今年599人被纳入限骑名单
- 孩子进入换牙期,新牙迟迟长不出怎么办?
- 儿童感染原始株无助抵抗奥密克戎 但接种疫苗确能提供保护作用
- 驻村冻得打哆嗦 他为村民引来“阳光红利”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赵留超故意杀人案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 台风“康妮”携风浪袭福建 部分海域渔船到港避风
- 货物“一箱直达” 物流降本增效
- 江西南昌九旬老兵坚持公益数十载 累计捐赠50余万元
- 新疆知名景区现代智慧配电网示范点建成投运
- “云相亲”的火爆,折射当下年轻人独特的婚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