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水柿丰收硕果飘香
中新网福建三明11月6日电 (吴玲 邓菲)“眼下正值采收旺季,我们一天大概采收1万余斤,预计今年产量可以达到100万斤左右。”近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庆洋村老区福利果场柿子林,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果农吴祥桢的脸上。
近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庆洋村老区福利果场的柿子林,一个个柿子如“灯笼”般挂在枝头,构成一幅醉人的丰收美景。吴玲 摄
郑湖水柿是福建沙县传统特色农产品,以果大艳丽、味甜多汁、皮薄无核等品质享誉省内外。产品多以鲜果形式出售,部分果农也会将当地水柿加工成柿饼,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前,我们做柿饼都是‘靠天吃饭’,手工削完皮之后放到太阳底下晒。遇到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柿饼就很容易腐烂,一趟下来要损失不少。”吴祥桢介绍道。
一个新鲜柿子到柿饼的转变,需要经过选果、去蒂、削皮、烘干、自然晾晒,再根据柿子情况,进行反复烘干、晾晒,用时大概7天至8天。
图为正在烘干的郑湖水柿。吴玲 摄
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陈伟表示,该公司了解到柿子种植与生产过程中不易保存的实际困难后,立即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向果农推荐并实施了电热泵加热智能烘干模式。
当地供电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水柿收成及用电需求情况。吴玲 摄
陈伟说,通过柿子电烘干机(房)的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和自然风模拟循环系统,不仅可以保持柿子的软糯香甜口感,过程中还无需专人看守,封闭式烘干环境干净卫生。
“采用电烘干技术,省时省力省心省钱同时,还很环保。”三明市沙县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张小莺如是表示。
如今,郑湖乡3000亩种植面积的水柿,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预计年产量将达1500吨,产值360多万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欧班列十年累计开行7.7万列 货值超3400亿美元
- 外媒:“伊斯兰国”证实头目死亡 宣布新继任者
- 宠物成为“家人” 催生广西“它经济”市场新职业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江西等地有大到暴雨
- 浙北地区鲜鸡蛋首次 “走”上香港市民餐桌
- 农工党党员邱小亮:18年爱心长跑 “百姓牙医”守初心
- 听,这是口弦在说话__________
- 广西出台新政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 上半年全国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超过27万笔
- 2024年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活动在宁夏举办
- 广西老兵吹出好“笙”音 走进校园奏响民族团结曲
- 传出巨响!一波音飞机疑引擎起火 紧急备降新西兰
- 龙年生肖邮票来了!邮迷凌晨4点排队抢购
- 无声的舞蹈照亮特殊孩子人生路—访“广东好人”姚蕴仪
- 警惕戏剧舞台“高科技滥用”倾向
- 杭州太子湾郁金香花开种 40万种球促“最美春天”诞生
- 广东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首批风机并网发电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4.9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中央气象台:江淮江南华北东部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 这里播下的“种子”,直飞全球!
- 热门推荐
-
- 叮咚!请查收:冬季护肤小妙招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杜受祜:宜宾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何为科幻题材中国化?专家:不必刻意,中国人写当代中国足矣
- 台风“潭美”来袭 海南岛交通出行受影响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 复兴号“洗澡”分几步?“搓澡”用什么“沐浴露”?
- 革命老区山西吕梁打通沿黄公路“最后一公里”
- 国家发改委:一年以来发展培育银发经济获四大进展
- 广东湛江首票无纸化“直装直提”业务成功办理
- 广东:共育“粤菜师傅”人才 制定粤菜“湾区标准”
- 周鸿祎回应长城魏建军:好产品也要有好流量
- 商务部:中国将与蒙古国扩大矿产品、农牧产品深加工合作
- 甘肃民勤解锁沙漠旅游“流量密码” 让黄沙变“黄金”
- 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活力强劲、空间广阔 多领域迎来新成果、新机遇
- 民族史诗电影《过山榜》在北京首映
- 北京绿色通道确保药品供应“不卡壳”
- 菲律宾华社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联欢晚会
- 特朗普连下两城,对手只剩拜登
- 冬季可食疗进补(中医养生)
- 普京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