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业界人士共论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从单一的产品出海,转变为产业出海、供应链出海、品牌出海以及文化出海等多元化出海模式。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24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论坛上,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全球化的战略布局,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出海成为历史必然,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一定会成为历史必然。
20年前的2004年,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正式开启出海之路。目前联想在全球拥有18个研发基地和30多家制造工厂,在全球180个市场开展业务,75%以上营收来自于海外。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企业出海的关键能力包括全球供应链、全球研发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以及数字化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两个基座。
吉利从2003年开始走出国门,2023年海外销量占比已经达到40%。浙江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认为,企业出海,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要做好区域化布局,推动全球化和本土化协同发展;此外企业必须具备可续发展的现代治理能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站在对方的位置来想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对当地就业、环境等的影响,努力地减少带来的负面冲击。此外,还应通过拥抱全球来汲取不同的理念,增强自己的“长期的能力”。
龙永图认为,中国最重要的制度型开放措施是“一带一路”倡议,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框架,企业应研究相关合作文件以寻找合作方向和重点。
《灰犀牛》作者、全球风险与经济政策专家米歇尔·渥克认为,气候问题、地缘政治、宏观经济趋势是全球“灰犀牛”风险,这是中国出海企业应意识到的关键风险。企业应注重韧性发展,应关注科技的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以及关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赛过西式薯片 日拼十万袋的中式“农科院土豆片”走出云贵川
- 美军对伊拉克多地发动空袭 已致2人死亡
- 山西曲沃:打“影视文化牌” 助力“晋文化”破圈
- “双师型”人才刘炜:坚守三十年 做船舶“心脏”守护者
- 2022年中国电影:新主流电影引领市场 行业发展彰显韧性
- (经济观察)AI带来网络安全风险 专家建言“用魔法打败魔法”
- 非洲媒体代表团参访重庆 冀聚焦超声消融手术造福更多非洲人民
- 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开铲 国内外64支队伍展开角逐
- 跨省游优化首日:订单量咨询量双涨
- 江西新余国际陆港封关运行
- 中国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产能占比达59.5%
- 田轩:提振民企信心需“软硬支持”
- 山西紧急部署防汛工作 防范应对近期强降水天气
- 杭州“最美凉茶摊”46年如约出摊 首次迎来外国志愿者
-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现 全球明年或更热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音乐剧《大江东去》演绎“东坡精神”
- 克宫:不确定俄总统普京是否会祝贺特朗普“胜选”
-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消费品1518.5万种
- 2024“一带一路”国际超模大赛中国总决赛落幕
- 中储粮: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2024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
- 热门推荐
-
- 哈尔滨市公安民警全力备战暴风雪天气
- 江苏一公司发生火情 现场救援仍在继续
- 第二届“蔡志忠漫画奖”公布评委名单及十大奖项设置
- “观鸟热”带旺农家乐 广西龙州县弄岗村“鸟窝”变“金窝”
- 深圳近海出现“水龙卷”
- 广东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 成都航空“吐鲁番号”旅游包机成功首航
- 9小时开一新店 麦当劳中国狂奔
- 前7个月青海省出口农产品创历史新高
-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 “板车剧团” 唱起古老越调
- 水利部: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
- 浙江机场将执行夏航季航班计划 新增多个通航点
- 海南2023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14亿件 预计今年增速10%左右
- 杭州“最美凉茶摊”46年如约出摊 首次迎来外国志愿者
- 西藏西部等地有强降雪 部分地区有暴雪灾害风险
- (两会速递)代表建言: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强大的中央银行
- 唱响虞姬悲歌 听书看戏版《霸王别姬》在天津首演
- “越中青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纽带”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黑科技”+“深加工”拓宽新疆伽师新梅果农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