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酒店降价 节后错峰出游迎来“小浪潮”
10月中下旬,气温渐凉,秋意正浓,假期过后,节后错峰出游的小浪潮也开始翻涌起来。人们避开十一假期的车流高峰和拥堵人群,饱览大自然美景,畅享各地美食。
这两天,在江西上饶三清山,缠绵的云雾环绕于山峰之间,云端仙境徐徐呈现。游客们拾级而上,一幅幅风姿万千的秀美画卷令人流连忘返。今年67岁的蒋锦辉是一位退休老人,他告诉记者,节后出行不仅可以避免与年轻人扎堆,还可以节约旅行成本,游玩的体验度大大提升。
游客:我是从云南昆明过来的,退了休,有时间就走一走,这个景区还是不错的,各个方面服务,环境都挺不错,错峰出行,费用要低一点。
同样,不少中青年游客也选择在节后开启“年假清零”模式。
游客:(节后)到处人都是比较少,想去哪里都可以不用提前预约,我们把时间安排得充裕些。我们可以一天安排一个地方游玩,也不愁门票和讲解员,也不用担心吃饭需要排队。可以在慢节奏中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和魅力。
在南京,老浦口火车站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而闻名,当地依托车站景观打造的新式文旅街区在国庆节后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街区不仅为游客们准备了专门留影的小景观,还有书店、文创等打卡点。据街区工作人员统计,近一周时间街区已经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主要景区和酒店价格回落
十一假期后历来是错峰游的好时机,机票、酒店价格都有所下降,高峰客流量回落。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有不少消费者选择错峰出游和临时预订。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国庆长假后,全国主要景区和主要旅游城市的酒店预订热度明显回升,错峰出游正迎来好时机,尤其是长线出游的性价比相对较高,机票和酒店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热门旅游城市的民宿、度假酒店等降价幅度相对较大,跟团、定制、包车游等度假产品价格也有三成以上的降幅。
错峰出游的人群主要是倒休年假的年轻白领和时间充裕的中老年游客。年轻白领相对比较青睐大型主题公园,而中老年游客则相对偏好山岳类风景区及赏秋旅游线路。
十月正是赏秋的最佳时节,赏秋游热度快速升温,陕西、新疆、内蒙古、山西、甘肃等目的地将逐渐进入秋游旺季,江西的婺源篁岭等赏秋热门景区也吸引众多游客。
在线平台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陈理楠:从机票数据来看,本周国内游的订单和去年同期相比,订单量增幅达10%,人群上来看,50岁以上银发人群今年国庆后的订单幅度增长了两成,出境游订单增长了四成。这一系列趋势可以看出,消费者已经把旅游需求划归到日常去享受,更经济更实惠的旅游体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海警局代表团参加第20届亚洲地区海岸警备机构高官会工作级会议
- 普京参加核潜艇入列升旗仪式
- 中国国家能源局: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湖口:“多菌齐放”绘就好“丰”景
- 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邂逅《万水千山》
- 浙江:四省边际衢州物流产业园开园
- 快讯: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枪击特朗普的枪手姓名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马来西亚警方破获一起有组织虐童案 已营救572名受害者
- 《产褥期妇女膳食指导》团体标准发布
- 这一预测获证实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16亿至8亿年前原生类固醇分子
- 从东北到西北,锡伯族传统文化何以在新疆有序传承?
- 甲亢也会引起骨质疏松吗?
- 沈阳构建“信用+文旅监管”模式助推文旅经济发展
- 叶燕斐:金融机构应促进技改融资
- 去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
- 消费“旺起来” 百姓“乐起来” 年货市场临近春节“热”起来
- 河北邯郸发现一方唐代美人墓志
- 关注劳动关系复杂化情形,充分展现工会作为
- “守好乡亲们的家园”
- 热门推荐
-
- 线上讨论度高,线下客流量大——“网红城市”持续上新
- 福建漳州开启“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 美国老年人贫困问题日益加剧
- 天桥剧场70周年迎来世界顶级艾夫曼芭蕾舞团 《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次亮相京城
- 94.7%受访应届生希望企业招聘内容尽量客观具体
- 多伦多交响乐团将举办农历蛇年新年音乐会
- 侨商扎根浙江庆元助力共富 双向奔赴实现“莓”好生活
- 巨大陨石坠落南非引关注 该国科学家揭秘其“神秘面纱”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
- 以军称发现迄今最大规模哈马斯地道
- 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放 230件文物将展出
- 饮食如何影响健康?研究称地中海式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相关
- 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会见石川县日中友协名誉会长古贺克己、会长石坂修一
- “工业无人机第一股”大跌 董秘办公电话是空号
- 俱乐部逐鹿线下:新喜剧的基石
- 朝鲜进行“火星炮-17”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训练
- 如何诵读二十四史:正史为主 野史为辅
- 日本大阪一造船厂发生爆炸致7人受伤
- 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在蓉发布
- “一滴血”预测六十多种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