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分类进入智能时代:“扫码”扔垃圾 “绿色账户”积分
(新春见闻)中国垃圾分类进入智能时代:“扫码”扔垃圾 “绿色账户”积分
中新社长沙2月8日电 题:中国垃圾分类进入智能时代:“扫码”扔垃圾 “绿色账户”积分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2月8日,湖南长沙县湘龙街道三一街区72岁的居民曹智在做完接灶神习俗后,用自行车载着废弃的电风扇和纸箱来到社区“小蓝屋”进行回收。
称完重量,曹智获得32元人民币的现金收益。随后,他掏出手机扫描了一个微信二维码,进入“一起分类”微信公众号,把刚才的回收物按照重量录入自己的“绿色账户”做好积分登记。
“居民可用积分在网上兑换物品。这种线下现金、线上积分的奖励,让很多居民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小蓝屋”管理员唐渭宸说。
位于长沙市中部的长沙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018年开始,该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云平台,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从源头分类,分级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促成互联网、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的“三网融合”。
据长沙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张栋材介绍,经过一年探索,该县2018年垃圾量增长率由15%下降至-1.38%。
“过去把餐厨产生的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倒在一起,现在分开收集及时处理后,家里没有气味,舒服多了。”三一街区68岁居民梁细保经常在网上听环保课堂学习垃圾分类,每天早晚还去社区志愿服务站值守,教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每个家庭都有易腐垃圾桶,大家开始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加上又有了互联网,垃圾分类既方便又智能”。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而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迭代升级,使中国垃圾分类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在湖南、北京、江苏、四川、广东等多个省市,居民将垃圾分类后,只要把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扔入对应垃圾桶,就可获得兑换日用品的积分。若发现不按规定分类的垃圾,工作人员会通过二维码找到垃圾的主人,帮助其重新分类。
一些智能化设备也走进许多城市的街头巷尾,引导民众进行正确垃圾分类。上海的许多小区出现了具备刷卡开箱、满溢报警、投放积分、身份识别、监控回溯等不同功能的多种智能垃圾箱,有些小区甚至可将积分实时转入手机微信钱包。
“它们能有效改变居民的垃圾投放习惯。”“80后”湖南创业者张永准备筹资在长沙多个小区引入二维码智能垃圾房,居民手机扫码在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上领取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垃圾有了身份证,能轻松实现垃圾的源头追溯”。
受益于中国大力推广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发展前景广阔,众多企业与社会资本涌入“分羹”。
全品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企业小黄狗环保科技公司已进驻中国近30个城市,通过科技手段让居民体验垃圾分类的科技时尚感。
“用户通过小黄狗手机APP查找附近的回收机,定点投放、自主分类,回收金额即时返现到APP。”小黄狗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唐军表示,垃圾分类智能化革新了中国民众垃圾分类“繁琐”“分了与自己也没关系”等传统认知,可有效激发其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们准备开辟‘区块链+蓝色可回收物体系’模式,全面铺开小蓝屋布点,在整个城区形成互联网、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三网融合’的蓝色完整体系,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张栋材说。(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方:决不接受美国代表对中国污蔑抹黑
- 报告:金砖国家女性董事比例有所提升
- 非洲友人桂林农家打糍粑喝油茶 沉浸式体验乡村年味
- 尼泊尔首批进口中国青贮饲料入境
- 关注托育行业乱象:呼吁设立黑名单制度净化托育市场
- 广西德保“新农人”自学成才带乡亲致富
- “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启动
- 全国专家学者齐聚《天工开物》成书地江西新余 探讨“天工文化”
- 《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在厦门发布
- 雨雪大风剧烈降温将袭吉林 出行及农业迎考验
- 哈马斯卡桑旅计划以俘虏换休战5天 以色列多次袭击约旦河西岸
- 美称空袭叙境内“伊斯兰国”营地,打死35名武装分子
- 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产业联盟再扩容 成员突破80家
- 福建龙岩:降雪结冰致数百辆车通行受阻,消防员紧急抢通
- 天天阅读日丨8月推荐给你的这些书,读了几本?
- 2024年国庆黄金周西南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00万人次
- 从120亿元到39.9万亿元——中国制造实现跨越式增长
- 古代地中海南北的民生图景
- 工业化、本土化、品牌化:暑期档刮起科幻风
- 外汇市场韧性较强 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有望延续增长
- 热门推荐
-
- 重回3000点,A股这次不一样
- 福建向金门供水五周年 2883万吨活水解“金”渴
- 美特使:以军将从黎巴嫩南部全面撤军
- 中老铁路老挝段单日客流量再创新高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2023年重点节目片单发布
- 家人透露美国前总统卡特健康状况:“即将走到生命尽头”
- 今年前8个月广西外贸进出口增长10.8%
- 今年以来广铁向粤东地区运输电煤突破600万吨
- 广西文旅赴鲁推介特色资源 揽客入桂过“暖冬”
- 全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透水事故应急演练在河南举行
- 川渝地区2023年工资价位表出炉
- 滇沪务工高铁专列开行 云南籍务工人员乘车返岗
- 法媒:法国建议公民暂时离开伊朗
- (第七届进博会)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中国能源转型将带来更大机遇
- 2023元旦假期消费洞察:北京“仪式感跨年”关注热度全国居首
- 南方强降雨持续 南北方均需警惕强对流天气
- 第十九届中博会展示“专精特新”最新成果
- 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一医院附近发生爆炸 造成1死2伤
- 第19届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举办高峰论坛及中国影片展映
- 闽粤电力联网工程首次实现双向满功率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