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伏季休渔成效显著 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海洋伏季休渔成效显著
记者日前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执行较好,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近年来,渔业管理部门相继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资源。农业农村部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力度。
首先是优化调整伏季休渔制度。目前,每年5月初至9月中旬,我国在3个海区实行不同时长的海洋伏季休渔,最长时间4.5个月。根据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和海洋捕捞“双控”制度,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海洋大中型捕捞渔船数量控制在现有的5万艘以内。
其次是建设海洋牧场,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2000余万空立方米,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海洋物种200余亿尾,有效增殖和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有关部门还加强海洋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全国人大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业农村部实施了斑海豹、海龟、中华白海豚等海洋旗舰物种保护行动计划。据统计,2021年以来,累计放流罚没、救助海龟、斑海豹等物种1300多只。
“随着一系列措施持续实施,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取得预期成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介绍,据科研调查监测,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量在不同年度略有波动,但总体呈现稳定态势,有些品种还持续向好。据统计,2018年至2023年,我国近海捕捞产量稳定在950万吨左右,带鱼、鳀鱼、梭子蟹等主要经济鱼类捕捞产量保持稳定,鲅鱼、鲳鱼、鱿鱼等捕捞产量稳中有升,中华白海豚、斑海豹、海龟等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呈现向好态势。
农业农村部抽样采集的捕捞信息显示,今年开捕以来,近海渔获品种多样,带鱼、鲐鱼等主要经济品种捕捞产量均有提高。以南海为例,休渔后单拖渔船日均渔获量明显增加,其中贝类增加9.4倍、蟹类增加3.7倍,头足类增加2.3倍,金线鱼等鱼类产量也有显著增加。
休渔也不是“一刀切”。在伏季休渔期间实施特殊经济品种和4种作业类型渔船专项捕捞,是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重要补充。专项捕捞的特殊经济品种多为一年生等短生长周期的渔业资源,生长速度快、资源状况较好、渔汛比较集中。经科学评估,对这些经济品种适当捕捞不会破坏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渔业资源、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
自2017年开展专项捕捞以来,伏季休渔期间专项捕捞的品种、作业类型不断扩充,管理也更加规范,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刘新中介绍,今年专项捕捞共有9个特殊经济品种、4种作业类型,许可专项捕捞渔船2万多艘。据初步统计,今年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捕捞产量约40万吨,产值约70亿元,有效促进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了水产品市场保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
严格执法是保障伏季休渔制度落地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持续联合组织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渔的违法违规活动,加强特殊经济品种和作业类型渔船专项捕捞执法监管,维护伏季休渔秩序。
“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在海上执法力量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抓住违法案件多、管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牛鼻子’,查办一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震慑力强的大案要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执法监管成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文介绍,渔业渔政部门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严格执法。特别是8月16日至17日开展了“2024东海突击行动”联合执法,查获渔获8.7万余箱。此案涉及非法“捕、运、销”整个利益链条,是近年来渔业渔政部门单次行动破获的涉及非法渔船、涉案人员、违禁渔获数量最多、情况最复杂的特大要案。
总体来看,执法监管行动对违法活动形成震慑。刘新中介绍,今年海洋伏季休渔期间,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9770件,其中移送司法处理案件1176件,追究刑事责任4139人,这3个数字同比均有所下降,各类破坏海洋伏季休渔秩序的违法活动明显减少。各地通过宣传展板、视频短片、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对海洋伏季休渔法律法规、制度要求等进行宣传,也使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更加深入人心。(经济日报 记者 李和风)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春团缘”:爱上一个人 恋上一座城
- 湖湘万年古稻改写历史
- “跟着文博游陕西”暨文化创意产业链推进活动举办
- 家电售后安装市场乱象:说好的“免费”,怎么花了1000多?
- 湖北宜昌加快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
- 乘联会: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将超1300万辆
- 名酒为何密集控货提价?
- 8国33部优秀剧目汇聚第十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 (财经天下)美联储明年或开启降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 青海投入45.19亿民政事业经费保障民生
- 《世界投资报告2024》: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2%
- 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再创新高
- “万物共生”太极表演亮相北德武术锦标赛
- 兰州新区高速发展背后的营商“密码”
- 安徽界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
- 截至24日8时 新疆乌什7.1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104次
- 向新而行 数字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海林石人洞遗址取得重大考古发现 出土石制品9万余件
- 泰国博主张爱玲:会有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中国 喜欢中国
- 公司五花八门的“任性”罚款法理依据何在?
- 热门推荐
-
- 珠江委进一步部署西江洪水防御工作
- 拱北海关查获一起利用粤澳两地牌车藏匿走私旧手机68台进境案
- 发展特色产业 新疆兵团这家家庭农场如何实现“南果北种”?
- 滴水之光见未来 宝马连续11年在中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 《故宫日历》上新 2024年充分展现紫禁城龙元素
- 陶身体剧场成立15周年演出“数位系列”将在国家大剧院展演
- 浙江瑞安龙的“船”人:打磨技艺46年 难舍龙舟情
- 社保卡过期怎么办?换卡收费吗?
- 2023年安徽实际对外投资总量突破20亿美元
-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攻入哈马市,叙国防部长最新回应
- 哈尔滨带火的“冰雪行情”能延续多久?
- 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越来越近 新冠鼻喷药加速研发
- 孙明德: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半导体 其他产业难受惠
- (新春走基层)外地员工留岗过年 江西崇仁冲刺“开门红”
- 中国师傅倾囊相授 印尼司机开始驾驶雅万高铁列车
- “花好月圆”中秋晚会在缅甸仰光演出 中缅艺术家携手展两国文化续“胞波”情谊
- 定日机场、上海机场时刻待命,全力做好应急抗震救灾运输各项保障任务
- 端午假期北京接待游客779.2万人次
- 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80.9亿件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最怕水患却屹立江畔千年,大佛有一个强大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