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中秋晚会在缅甸仰光演出 中缅艺术家携手展两国文化续“胞波”情谊
中新网仰光9月28日电 (记者 韩帅南)秋水长天,情谊无限。28日晚,在中国中秋佳节来临前夜,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2023年“花好月圆”跨国中秋晚会在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上演。中缅两国50余名艺术家用精湛技艺联袂展示两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演绎千年“胞波”(缅语音译,意为兄弟)情谊。
在仰光极具中国韵味的东方宫内,《彩云追月》这支情意绵绵的舞蹈甫一开场,即展现出“月华满人间,团圆永安康”的美好场面。来自缅甸各界的代表人士与中国云南代表团共千余人欢聚一堂。此次跨国中秋晚会是2023年“花好月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缅甸的重头戏,也是新冠疫情后,中国首次在缅甸举办大型文艺晚会。
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跨越千年、绵延不绝。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缅甸,进一步推动中缅关系进入新时代,中缅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云南与缅甸接壤,有漫长的边境线,有瑞丽、畹町、清水河、猴桥等国家级口岸,是中缅之间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两国经济、文化和民间往来频繁。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云南省与缅甸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近年来,云南与缅甸在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促进互联互通、推动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取得明显成效,滇缅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双方传统友谊不断巩固。
今年4月,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率团访问缅甸,双方就加快推进滇缅互联互通建设,全面提升滇缅经贸合作水平达成共识。“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未来滇缅合作还有更大空间、更多可能。”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临时代办、公使衔参赞曹静在现场致辞时向广大在缅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人员送上节日祝福。她表示,祖国的日新月异和繁荣富强,离不开海外侨胞和中资企业的辛勤付出,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的每一个足印,都留下了大家的身影。希望大家继续胸怀大局、群策群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缅甸中华总商会会长林文猛致辞时称,缅甸与中国的文化都崇尚月圆,寓意和谐、团圆、美好,饱含家国情怀。今天晚会的主题是“花好月圆·中缅情长”,希望进一步增进缅中两国交流互鉴,为两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康。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当“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歌声响起,中方舞者翩翩起舞,瞬间吸引全场目光。“《小河淌水》讲述了云南‘马帮文化’中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小时候我就听爷爷讲过,云南马帮早在数百年前就沿西南丝绸之路到缅甸交流、经商。”现场观众张雨是新生代华人,动人的表演勾起他儿时记忆。
作为中国距离缅甸最近的省份,云南与缅甸的交流交往可追溯至千年前。20世纪30年代末,滇缅公路见证了两国共同抗击侵略、守卫国土的过去。1956年,昆明市开通首条国际航线,飞往仰光。如今,随着昆明至曼德勒,芒市至仰光、曼德勒等航线开通,云南与缅甸的空中往来更加便捷。同时,双方公路、铁路、能源设施联通条件也不断改善。目前,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缅天然气管道投运十周年。今年10月1日起,在中缅边境瑞丽—木姐口岸将启动持护照通行试点工作,双边民众交往将进一步密切。
此外,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澜沧江、怒江、恩梅开江,经过云南奔腾南下,流入缅甸后,称为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蜿蜒千里,滋养着缅甸5000余万人民。云南和缅甸人民自古“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首《共饮一江水》改编自1956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访问缅甸时创作的诗篇《赠缅甸友人》,赞颂中缅胞波情谊如水长流,绵绵不绝。
中缅老一辈领导人在云南边境参加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的情景,至今被传为佳话;他们亲手栽种的缅桂花树现已如同中缅友谊亭亭如盖。缅甸是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与国之间交往重要的国际准则。如今,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渐入佳境,双方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此次,《共饮一江水》重新编排,更加新颖别致。在中缅艺术家的联袂演绎下,悠扬的歌声在演出大厅久久回荡,令不少现场观众不由自主随声合唱,击节而歌。
当天晚会上,两国艺术家还带来了缅甸国宝级舞蹈《木偶舞》、舞蹈《敏格拉巴》、葫芦丝演奏《竹林深处》、民族乐器俄比演奏《曼德勒的花朵》、缅甸舞蹈《遇见爱情的故事》等具有浓郁中缅两国文化特色的精彩节目,现场高潮迭起
现场还有一个吸睛的节目——短片《我在缅甸修佛塔》。该片讲述了中国专家团队在缅甸“万塔之城”蒲甘修复地震中受损的他冰瑜佛塔的感人故事,以及在长达数年的文物保护援助行动中缔结出的中缅友谊之花。
“喊一声胞波,花儿就开了……亲如一家许下不变的承诺。”会进入尾声,缅甸青年艺术家梁玉华以中缅双语演唱《喊一声胞波》,动人的旋律饱含中缅两国人民自古以来相亲相融、历久弥坚的兄弟情。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现在,已从边陲末梢变为开放前沿的云南,正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人文优势,积极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必将与缅甸产生更多交集,创造更好未来。
2023年“花好月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缅甸于9月25日-10月1日在缅甸多地举办。包括“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图片展、2023年“花好月圆”跨国中秋晚会(仰光专场、曼德勒专场)、2023年“花好月圆”跨国中秋文艺联欢会(马德岛专场)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为缅甸人民及华侨华人送上美好的中秋祝福,弘扬中缅传统“胞波”情谊,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滇缅文化交流互动。(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跨境电商在山东“一路繁花” 开辟企业出海新航道
- 金庸小说人物二创案延宕7年:终审改判侵权,同人作品可付补偿再版
- 数读中国丨市场需求回暖 工业经济回升具备有力支撑
- 沙伊推进复交 联合国前高官称赞中国外交!|世界观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义“传奇”豇豆成长记
- 海上码头作用远低预期!美对加沙援助被批作秀与虚伪
- 陕西首单跨关区保税展示业务落地
- 网上热卖的高楼“逃生神器”真的靠谱吗?这些风险请注意
- 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 文旅部:3月20日起恢复涉外营业性演出受理和审批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暂停门诊 谢绝一切探视
- 广西南宁香葱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旅游经济持续繁荣向好
- 强台风“杜苏芮”登陆后:漳州迅速抢修供电线路
- 国务院安委会对黑龙江鸡西坤源煤矿“12·20”重大运输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 德国检方:4名哈马斯成员计划袭击欧洲犹太机构被捕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华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 北京3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1.1% 同比持平
- 投资发力、消费回升……从数据看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能
- 甘肃酒泉车祸致7死10伤 公安部交管局:严查面包车超员违法行为
- 热门推荐
-
- 浙江宁波:城市露营地“变身”侨界会客厅
- 做强做优 协同发展——中国船舶集团风电产业链发布高质量发展宣言
- 青海“东大门”民和:甜糯玉米成为民众致富“金棒子”
- 你家孩子到底胖不胖?不能光看体重 | 你问医答
- 暑期三亚体育旅游“圈粉”亲子客群
- 联合国任命辛迪·麦凯恩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新一届执行干事
- 特写:拳拳报国心 悠悠科学情——话剧《钱学森》走进香港校园
- “盲盒”营销不能盲目
- 夏威夷的不幸,在于做美国第50个州
- 印尼开斋节迎返乡潮 预计旅客将超1.2亿人次
- 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 给生僻字标注拼音 让文物的说明更贴心
- 青海:“真金白银”政策落地 吸引人才投身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 德国宣布关闭所有伊朗驻德领事馆 伊朗抗议
- 中国—中南半岛重点陆路口岸发起智慧互联合作倡议
- 老师殴打虐待孩子时有发生 学前教育安全如何保障
- 【乡村行 看振兴】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 险企积极布局养老赛道
- “没人做得比他更糟!”美保守共和党人支持罢免众议长麦卡锡
- 多家央企参与品牌师能力认证培训 助力“品牌人才培育工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