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0月10日)的《乡村行 看振兴》,我们来看各地如何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管理农业,努力打造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
秋收时节,位于吉林西部大安市的40万亩盐碱地水稻迎来丰收,而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为提高粮食产能,吉林加快推进改土造良田,已改良盐碱地近210万亩,同时大量选育耐盐碱水稻特色品种。而在田间管理中,当地还建设5G智慧农场,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自动监测分析田间酸碱度、自动化喷灌和播种收割。如今,吉林西部广袤的盐碱地正成为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提升装备,让秋收更高效。在重庆江津,这里的耕地大多在山地、丘陵,农业部门针对丘陵地带设计的小型收割机,大大提高了山地水稻收割的效率。在广西玉林,架设在火龙果、香蕉等果园里的运输小轨道实现了机械搬运。
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各地还以设施农业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福建古田县,全国80%以上的银耳都产自这里,在一座座智能菇棚里,通风、温控、加湿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一个师傅可以管理50多间菇棚。在宁夏闽宁镇的番茄种植智慧玻璃温棚,番茄生长在营养钵里,由电脑自动配比“营养液”,大棚顶部的幕帘会自动开合,保证恒温恒湿,除去番茄苗生长的两个月,这里几乎每天都是“丰收季”。
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力争到202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美国约4900万辆汽车安全气囊存在安全隐患
- 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
- 中国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 “爱拼才会赢”的应急救援先锋:“没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
- “嘘寒问暖”还是“飞来陷阱”?你的“领导”可能不是你领导……
- 台风“三巴”在海南东方市沿海登陆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
- 黑龙江:“双语”民族调解室 “调”出和谐新乡村
- 三代护林人的绿色坚守
- 水果不甜,就不容易让人长胖……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 石榴花开美京城 首届北京中华民族文化周闭幕
- 机圈首场AI数字人发布会 徐起:做好产品细节体验,带来更好的电竞体验
- 泰国将成立“一带一路”经济与教育发展研究院
- 探访海南屯昌美丽乡村:“文化招牌”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 端午小长假苏州共接待游客186.5万人次 复苏迹象较为明显
- 含“绿”量持续提升 绿色微电网助力工业节能减碳
- “朋友圈”越来越大 国际人士表示服贸会是推动交流合作的大平台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 广东首次开行整列“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中欧班列
- 重庆至昆明高铁川滇段宋江河2号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 云南打造生物制品产业高地 疫苗、血液制品快速发展
- 热门推荐
-
- 你适合喝牛奶还是豆浆?
- 借款变卖房,“套路贷”害人不浅
- 中国延续四项个税优惠政策
- 杭州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6.7% 创历史新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传统产业的新发展
- 预防“小眼镜”三部门出“新招” 来看相关解读
- 暑期尾声迎学生客流高峰 广铁集团加开列车900余趟
- 上海打造医疗急救“空-地”联通机制:有效、高效、及时
- 当前新冠病毒流行情况怎样?病毒呈现怎样的特点? 听听专家怎么说……
- 浙江县域观察:乡村振兴如何加“油”?
- 北京市区两级开设19条心理援助热线 统一热线号码
- 两岸媒体人探访高原“千眼天珠” 感受“大国工程”魅力
- 9月上汽新能源车交付同比大涨34.2%
- 社交网络上年轻人热衷找“搭子”存钱
- 十国艺术家登台 《时间派对·梦幻马戏嘉年华》在京上演
- 年利率逼近3% 大额存单再次走热
- 家乡味道受偏爱 速食青年最爱地域美食
- 福建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筑牢生态保护产权根基
- (经济观察)金融大模型如何落地?业界冀成为金融变革的新“能源”
- 巴西登革热死亡病例达11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