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0月10日)的《乡村行 看振兴》,我们来看各地如何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管理农业,努力打造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
秋收时节,位于吉林西部大安市的40万亩盐碱地水稻迎来丰收,而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为提高粮食产能,吉林加快推进改土造良田,已改良盐碱地近210万亩,同时大量选育耐盐碱水稻特色品种。而在田间管理中,当地还建设5G智慧农场,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自动监测分析田间酸碱度、自动化喷灌和播种收割。如今,吉林西部广袤的盐碱地正成为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提升装备,让秋收更高效。在重庆江津,这里的耕地大多在山地、丘陵,农业部门针对丘陵地带设计的小型收割机,大大提高了山地水稻收割的效率。在广西玉林,架设在火龙果、香蕉等果园里的运输小轨道实现了机械搬运。
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各地还以设施农业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福建古田县,全国80%以上的银耳都产自这里,在一座座智能菇棚里,通风、温控、加湿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一个师傅可以管理50多间菇棚。在宁夏闽宁镇的番茄种植智慧玻璃温棚,番茄生长在营养钵里,由电脑自动配比“营养液”,大棚顶部的幕帘会自动开合,保证恒温恒湿,除去番茄苗生长的两个月,这里几乎每天都是“丰收季”。
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力争到202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首个本土音乐节启幕 吸引万余名乐迷
- “世遗时代·文化交融与互鉴”论坛在福建泉州举办
- 感“智”引领区:实探上海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 循环经济“碳”路有方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历史峰值
- “90后”民乐迷“复活”古代阮 国风遗音走向海外
- “AI模型风控” 入选2023 IT新治理领域十大关键词
- 种植牙集采后,为何“多拔多种”成了行业公开的秘密?
- 辽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保险诈骗犯罪 挽回损失2000余万元
- 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开工,SHEIN加码智慧供应链建设
- 第136届广交会境外参展商较上届增长18%
- 《王世贞全集·弇州山人四部稿》180卷校点本在沪推出
- 以军方称叙利亚向戈兰高地发射至少一枚火箭弹
- 南非和解日宣布2025年将启动全国对话
- 西藏昌都森林消防实战演练 验收护林员培训成果
- 截至2023年底,天津经开区拥有外资项目6478个
- 俄外交部:将对奥地利宣布驱逐四名俄外交官一事作出“适当回应”
- 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
- “中医很神奇”——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参访团争相体验中医按摩
- “丹青诗韵——傅以新水墨画展”于国家大剧院启帷
- 菲律宾防长发表涉华错误言论 中使馆: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 热门推荐
-
- “土棒棒”变“金条条”,河南小山药有何魔力?
- 花费上万元没治好1.88元的老药却管用
- 脊柱矫正器引发副作用 警惕网购“神器”陷阱
- 被造黄谣博主的“教科书式维权”能复制吗?
- 气象预警五连发 申城上演“天气秀”
- “五一”假期广西多口岸迎来出境入境“双向奔赴”热潮
- 死亡风险降低37%!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有望实现长生存
- 四川1874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 总投资10808亿元
- 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主动“解难题”助力企业发展
- 日本埼玉县持枪袭击并挟持人质男子被警方逮捕
- 春运首日探访铁路12306:多措并举让购票更便捷
- 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 桂台两地企业联手 闯出火龙果产业新路
- 1月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涨70元
- (经济观察)中欧班列成内陆对外开放重要引擎
- 以军发现“迄今为止最大”哈马斯地道 宽度可通汽车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将举办
- 第四届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颁奖盛典在澳门举行
- 600多件(套)展品呈现气象万千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 海内外专家会通儒道思想 献策当代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