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粮仓”丰收忙
眼下,湖北省应城市39万亩糯稻收割进入尾声。在杨河镇马堰村,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碎秆还田一气呵成。“亩产1300斤,一亩地净收入500元左右。”今年种了600亩糯稻的应城市河堰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强国盘算着收入。
通过土地平整、配套农田水利、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城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5万亩,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
提高农田标准后,应城还顺势推动水稻产业由“散户种植”向“大户经营”转变,糯稻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至83.6%,种植规模、种植品质和种植效益全面提升。
应城是湖北打造更高水平“荆楚粮仓”的缩影。在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的全香型稻米示范区,农民正在进行收割作业。该品种稻米品质优良,是湖北主推高端大米品牌江汉大米的后备品种。“一亩田能增收300元到400元,我明年还要扩大面积。”马山镇马南村村民娄兵说。
实现增产增收,得益于新品种的成功培育和“订单农业”模式。“我们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花药培养技术等,选育出适合湖北种植的好品种。”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郭英介绍,2022年以来,湖北成功培育出15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省级财政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和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今年也有望建成。
在洪湖市青泥巴莲藕的种植基地,每天一大早,“新农人”王文娟就开始在线直播,记录挖藕到发货全过程,这些新鲜的藕在两天内就会运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仅5年时间,“洪湖莲藕”实现了从注册到“出圈”的进阶,9月初,成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明年有望达到百亿元年产值。
湖北出台“虾十条”“鳝七条”“茶十条”“米九条”,重点打造潜江龙虾、仙桃黄鳝、楚天好茶、江汉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潜江龙虾综合产值达750亿元,仙桃黄鳝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一大批荆楚农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全省秋粮收获进度达八成,其中中稻收获超过2400万亩。(本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第32任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的人事任命
- 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 山东半岛有较强降雪
- 象牙塔拥抱短视频,科普“国家队”有了新阵地
- 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在沪开幕
- 加入金砖赋予埃塞更好的形象和机会
- 治理变“智理” 制造变“智造”
- 保险为“专精特新”护航
- 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高峰论坛福州举行 激发数字福建“云动能”
- 智慧康养难题如何破?官员、学者、业界在上海共同“把脉”
- 被网暴了应该怎么维权
- 直击越国遗迹考古:木构建筑量大 2500年古城史揭开面纱
- 俄一地深夜遭袭击 导弹残骸击中居民楼致13人受伤
-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熊猫指南2023年度榜单发布 促进中国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
- 上海陆家嘴迎来首批跨国公司财资中心
- 马来西亚前总理穆希丁再被指控新罪名
- 北京亦庄发布生产性服务业专项政策 提出开放全域场景
- 《欢乐颂3》口碑较前作下滑 主演回应质疑
- 美经济学家警告:美国银行系统正处于“贝尔斯登时刻”
- 证监会同意瓶片期货注册
- 热门推荐
-
- 山东以班列集结中心为“点” 编织外贸通道网
- 中国出版集团首届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正式启动
- 以次充好、以旧代新,汽车维修陷阱怎么这么多?
- 5月中国新房销售量环比回升
- 长沙位列中秋假期出游热门目的地前十
- 打牧草备“冬粮” 呼伦贝尔3000万亩打草场收割忙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发布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报告答记者问
- 西部地区有雨雪天气 海南岛有强降水
- 外商陆海新通道觅商机 新能源汽车配件成“新宠”
-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成新兴金融产业集聚高地 入驻企业已超1200家
- 黄河羊曲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
- 清明时节雨纷纷 降水成浙江本周天气主题
- 北京市海淀区查处4起违规学科培训
- 第八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天津举办
- 民用无人机领域国标实施“满月” 专家学者建言低空安全保障
- 2024年首场寒潮强势来袭 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4℃
- (人权行动看中国)“国家的孩子”的女儿化身讲述者:我妈妈是幸运的
- 王宏伟放歌《山海情》:难的是说方言
- 2024年国庆档总票房破20亿
- 广西特色非遗美食争“鲜”斗“宴” “百县千菜”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