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破千亿元
中新网成都9月29日电 (王利文)29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成都专场上,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表示,成都把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预计全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据了解,成都近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新型显示、汽车、大飞机制造等3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级产业集群达10个,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2.2万亿元。今年,成都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成都造”飞行汽车6月首飞成功,首批氢能洒水车8月投入使用。
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培育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介绍,成都重点布局数字智能、前沿生物、未来交通等6个领域,加快发展人形机器人、核医药、绿色氢能等24条新赛道,目前成都已培育2个国家级、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重点产业链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成都不断培育新动能,坚持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统筹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园、孵化园、先导区,积极发挥规模市场和丰富场景等优势促进新产品应用,做优生态圈做强产业链,保障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下一步,成都将抓住大企业、盯住大行业、做实大产业,不断打造“成都造”工业爆款产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围绕成果转化,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称,成都正下大力气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堵点、痛点,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着力强化高能级平台赋能,持续加强校院地协同转化,不断推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打造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下一步,将搭建集科技成果收集、展示、路演、对接、撮合、转化为一体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常态化实施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科技交易大市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56位民间手艺人创作百余件作品 用匠心讲述亚运故事
- 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 亮点一文读懂→
- 新年大戏不停歇 豫剧何以在新疆兵团备受青睐?
- 财政部在澳门发行50亿元人民币国债
- “美猴王系列”丛书阿拉伯文版新书在京发布
- 青海最新考古发现:河湟地区不是唯一佛教后弘期发源地
- 陈佩斯领衔原创话剧《惊梦》将再登京城舞台
- 甘肃临夏县域观察:山区村落如何借景“生金”
- 巴拿马一巴士坠崖造成至少33人死亡
- 西班牙将主办2025年世界文化政策和可持续发展会议
- 文艺如何连接心灵与沟通世界?名家共话创作路径
- 内蒙古融入全国高铁网开行多趟高铁、动车
- 北京警方持续加大对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 河南民营企业前三季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逾两成
- 好客山东“冬游”模式渐升温 “冷”“暖”体验受热捧
- 减肥药再“神”也不能进医保
- 央行9月18日开展244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
-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开幕
- 同全球“链”起来 中国建设者助力肯尼亚蒙巴萨港联通世界
- 11月中国CPI同比涨0.2% 核心CPI回升
- 热门推荐
-
- 中国副财长:2024年中国财政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 万科2023年年报:实现销售额3761.2亿元 规模居行业第二
- 学者:陈白沙开创岭南书法“雅尚清刚”传统
- (新春走基层)新春观察:从“年货经济”洞见消费变化
- 日本在扩武歧路上越走越远(观象台)
- 广州首个外籍人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启用
- 国家将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 如何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权威解读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葡萄“串”起甜蜜致富路
- 国家发改委:加快雄安新区重点领域对外开放
- 中新网评:600元的防攀比鞋,更要防自己下场
- 我国12306票务系统访问量、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 350余件珍品展现二十世纪中国百位巨匠大师风采
- 今年前10个月北京PM2.5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
- 安徽深入挖掘“大黄山”内涵 建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 中新健康丨国际最新健康研究:牛奶摄入增加与部分人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
- 中国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举办“原子造福全球南方 共创核美家园”主题研讨会
- 重访太湖溇港:世界级水利灌溉遗产何以活在当下?
- 全国统一大市场,到底该怎么建?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 以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为契机 江西赣江新区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