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知识被看见:信息过载环境下算法的高效推荐实践
如今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强大且低成本的数据收集能力,使我们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信息。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这样阐释“信息大爆炸”这一概念:仅仅花了16年,人类生产的数字信息量就相当于人类历史上积累信息的总和。信息增加的速度仍在飞速增长,2025年人类社会新产生的数据将达到175万亿GB。
美国学者格罗斯在其1964年的《组织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信息过载”概念:“当决策者面临的信息水平超过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时,就会发生信息过载,从而导致决策质量下降。”经过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经典著作《未来的冲击》的引用,“信息过载”已经广为大众所熟知。
信息过载的产生来自于人脑机制。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大脑每天负责处理人在工作、学习、娱乐中收集的信息,当同时有过多的信息需要处理,达到信息瘫痪的临界点,大脑就难以继续处理信息和采取行动,从而发生认知过载。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各种解决方法应运而生。分类法是最早的尝试之一,从书籍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到雅虎早期的内容分类目录,再到腾讯首页的各类板块划分,都是为了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方向。但很快人们发现,即使有了分类,信息仍然严重过载,以至于为每一个物品赋予类别都变得极为困难,展示分类索引或目录也成了难题。
这时,搜索引擎登上了历史舞台。
如今,推荐算法已经解决信息过载的常见解决方案。优秀的推荐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品味、兴趣偏好进行精准有效分发,把人与信息更高效地连接起来,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精准的筛选出个体所需要的内容并进行推荐。
在这里一过程中,推荐算法不只解决了信息筛选问题,还使得一些原本小众、从数量上并不占优势的优质内容得以被发掘出来,并被推送到真正需要的人面前。
短视频上的知识类短视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推荐算法的加持下,很多冷门小众的知识视频开始受到用户欢迎,众多小众知识凭借全新的表现形式和算法的技术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网友看到、关注和喜爱。
昔日的“冷门绝学”甲骨文专业在抖音翻红,80万网友在科普作者@李右溪的账号里研究甲骨文;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化身“公众考古第一人”,成功把考古学带出圈;娃娃脸博导用短视频科普“高冷”星际化学,带领网友们用新视角仰望星空。此外还有弦理论、哲学、量子隧穿、真空灾变……
各类冷门知识内容在短视频遍地开花,备受大众欢迎,引发网友追更,成为帮助用户了解小众内容和冷门知识的一把钥匙。
这背后正是推荐算法的精准有效分发,让冷门小众的内容被有需要的、感兴趣的人看到。也正因为推荐算法,信息流动速度更快,信息找人更精准,让这些冷门却有价值的内容获得了更多流量,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算法推荐也解决了“信息过载”环境下,知识如何高效流动的问题。这些曾经难以进入大众化视野的专业甚至冷门艰深的知识内容,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都在高效的个性化推荐传播中获得广泛的受众,最终短视频成为了信息过载时代里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平台和高校的推动下,这所大学中的内容还在日益丰富多元。就在今年9月开学季,除了各大高校陆续返校的在校生外,还有一群云旁听生正蓄势待发。
近年来,顶尖高校纷纷组团在抖音营业,开设公开课直播,院士、教授、高校教授纷纷开讲,拆除教育门槛,将知识输送到更远更隐秘的角落,流向了更多更需要它的人群。5年前,北大官方抖音账号正式开始运营。目前,北大的抖音号已拥有超800万粉丝,更有千万人在线“选修”过北大的公开课。
《2023抖音公开课学习数据报告》显示,全国147所双一流名校中,有137所入驻抖音平台,覆盖率达93.2%。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在抖音传递知识,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列抖音网友最喜欢的授课高校前三名。
在抖音,平均每天有超20万人次在观看高校直播课。通过观看抖音公开课,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享受顶级名校和一流名师的教育。
近年来,科普已经日益成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目前摆在科普工作和相关人士面前的一大课题是,如何进一步打造泛精准信息化科普服务平台,通过创新发展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推进科幻产业发展等举措,更加丰富完善科普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科普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共同提升,以科普现代化助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优质的推荐算法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网友、用户来说,推荐算法帮助提高获取知识内容效率,拓展多元接收渠道和灵活的学习方式,调动年轻人的科学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他们的科研活力和创新潜力,经常有网友评论“知识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脑子”“妈妈我出息了,我在抖音上大学”。
对高校、教育、创作者来说,推荐算法拓展了学习群体,研究成果、观点等找到更多观众,分享给更多人。知识的传播不再是单向输出,在推荐算法的连接下,在互动中形成了知识共享,促进了知识的高效流动,原本可能深藏于学术殿堂的科普内容,被推送给了更多需要它的用户。这种个性化、高效能的分发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使得院士、教授、学霸们的专业知识能够跨越职业的界限,触达并惠及更广泛的人群,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买短补长”致人多挤不上列车?官方通报
- 浙江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不停工 “五一”坚守只为万里通途
- (走进中国乡村)“民间故宫”周家大院:守濂溪家风 传耕读文化
- 用平台善治回应社会的“算法向善”期许
- 新疆阿拉尔市特色种植“百花齐放” 助力产业发展民众增收
- 20余部剧目入围角逐2024“壹戏剧大赏”
- 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发生3.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秘鲁强震可能引发海啸
- 再赴进博之约 美企USANA讲述在华“暖心故事”
- (年终特稿)用考古拼图“重现”金中都
- 中国首只全流程国产化培育的克隆猫在山东青岛诞生
- 代表委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为家乡发展贡献积聚更多力量
- 哈萨克斯坦举行议会下院选举
- 揭惠铁路榕江南河特大桥主跨合龙
- 7月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
- 货车司机遭遇“偷油偷货”与“办证难”怎么办?交通运输部回应
- 廖昌永亮相萨翁林纳歌剧节 中国艺术歌曲打动欧洲观众
- 肯尼亚国防军司令坠机身亡
- 荼槚荈蔎茗 茶的这些名字你会念吗?一起溯源中国茶文化
- 全国“双百”古树名单揭晓 黑龙江2株古树2个古树群入选
- 热门推荐
-
- 文旅部: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 同比增长93.3%
- 还是来了!“科目三”跳上多地春晚彩排
- 外媒:接受临终关怀一年后,美国前总统卡特继续居家
- 首架C919交付机完成首次换发
- G36宁洛高速跨淮河特大桥主塔封顶
- 青海特色劳务品牌为农牧民“点亮”就业增收之路
- 南航增投暑运热门市场 计划总航班量超25万班次
- 广铁警方10小时侦破万元旅客财产被盗案
- 广西南宁加快建设东盟游客游中国必选地
-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大型出口客滚船在广州命名交付
- 总额130亿元42个项目广西南宁签约 力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 长三角“智慧绿洲”跑出科产联动“嘉速度”
-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 广西恭城牛路冲遗址:发现秦统一岭南前最早的城址
- 上海连续第七年发布行动方案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2018年以来广东法院审结一审涉外涉港澳案9万件
- 文化中国行丨“守城人”:为后代留下长城的样貌
- 中国学生本科留学白皮书发布 求学澳门趋热
- 宁夏“港珠澳”旅游专列发车 开启清明踏青之旅
- 中国与老挝携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边境区域联防林草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