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工业领域设备存量规模大,更新空间大、潜力足
中新网9月24日电 国家发改委24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设备更新行动进展成效和典型做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张建华在会上表示,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研发生产部门,也是大量先进设备主要的使用部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提升先进产能比重,可以说既利当前,又利长远。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4万亿元,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工业领域设备存量规模大,更新空间大、潜力足。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六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信部编制了《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提出27个重点行业及软件、网络、绿色、安全4个领域的目标任务、标准依据、重点方向,供各地、各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设备更新工作时参考。
张建华介绍,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启动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全国31个省份都召开了专门的部署会,研究细化本省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过供需对接会、企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贯,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比如,吉林开展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专题辅导,湖北开展“制造翘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山东举办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展洽会,打造“典型引路、供需衔接、服务赋能”的工作模式。
总体来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稳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1-8月,全国工业设备投资增长11.1%,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6%,增速较2023年全年分别高2.4、5.9个百分点。二季度,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3.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4.9%,较2023年底分别提高1.1和1.9个百分点。
张建华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抓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各项任务落实,强化标准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要素保障,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英制裁中国企业答记者问
-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单日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 超强台风“杜苏芮”逼近 福建闻“风”而动
- 逮捕令今日到期 韩国公调处将执行尹锡悦总统逮捕令业务移交给警方
- 新疆喀什旅游经济上升势头旺盛 一季度旅游收入同比增90.73%
- 头发变白或因干细胞“卡住”了
-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
- 韩媒:尹锡悦最快将于12月4日改组内阁,或更换多名部长
- “沪惠保”参保火热系统一度宕机,5小时投保人数超100万
- 国际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在渝举行 推动人才培育与交流
- 无锡阳山鼓励桃农“触网” 今年水蜜桃线上销售占比将增至五成
- 广州20位市民走进医院 :“换位”体验“医者”真实工作
- 英媒:英国为硅谷银行倒闭波及的企业准备“救命钱”
- 积极发挥有效投资作用 重大工程假期建设不停工
- 泰国政府给每个受洪灾影响家庭提供补助
- 伊拉克民兵武装称美军行为跨越红线 “国际联盟”应离开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新疆北屯“夫妻哨所”:守护“西北之北”的温柔堡垒
- 抽象艺术与传统砖雕在太原百年古寺“相遇”
- 中国和尼日利亚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巴基斯坦一护送多国外交官的警车遇袭 1名警察身亡
- 热门推荐
-
- 中国援柬扫雷项目(2023-2025)启动
- 医学专家提醒:碎片化快乐带来“多巴胺陷阱”
- 伊朗一军营发生枪击事件 致5名士兵死亡
- 中国贸促会:上半年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各类证书343.22万份
- 尼泊尔紧急搜救培训班济南开班 促进国际救援交流与合作
- 广西贺州同古互通立交改造项目建成通车
- 之江实验室发表研究成果 用计算模型理解大脑视觉机制
- 贾湖遗址博物馆“亮相” 骨笛等逾400件文物集中展出
- 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首批资金预算落地
- 未来三天北京预计出现寒潮天气 平原地区最低温降至-8℃
- 日媒称拜登携“核按钮手提箱”抵达日本广岛
- 吉林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逾500名选手展“绝活”
- 直击国家医保谈判现场:众多药企场外“踩点”
- 杰弗里·萨克斯:美欧应停止抹黑中国电动汽车
- 山西大同出土北魏陶俑群 女乐俑服饰反映民族融合
- 北京海洋馆打造“非常部落狂欢季”
- 美媒:知情人士称,美沙或将达成“历史性”协议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多次挫败乌对克里米亚大桥攻击 外媒称美将向乌提供贫铀弹
- 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创牌 小家电做成大生意
- 浙江安吉文旅行业力推“以竹代塑” 倡导绿色健康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