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科技助力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迎接10月1日国庆节,中新社即日推出“中国新貌”专题报道,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敬请注意。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电 题: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科技助力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中新社记者 陈溯
随着秋分的临近,广袤田野上的农机轰鸣声正奏响“丰收进行曲”。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夏粮再获丰收,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亦丰收在望。连续多年来,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其背后是以农业科技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农机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北大荒集团早早就走上了机械化道路。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每到秋收时节,60多岁的种植户张景会都要自己开着收割机收割粮食。
回忆起几十年前,张景会表示,那时候身边很少有人用拖拉机、收割机,赶上天气骤变时,农民要日夜不停地挥动镰刀抢收粮食。
近年来,中国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在麦收高峰期,单日投入的联合收割机数量超过20万台,最多时达到25万台,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超过98%。2023年,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中国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
作为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促进农业科技发展,通过一系列新科技、新农机、新农艺,使中国人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科技助力农业现代化腾飞
“以前只能靠天吃饭,遇到干旱时苹果产量很差,10年前,政府免费安上滴灌、防雹网,再加上改建矮化密植果园,我家的苹果产量越来越高,年收入也越来越多。”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度古村洼里组“飞天”苹果基地,今年59岁的果农路贺平向记者描述着近年来的变化。
在路贺平的果园,由政府铺设的滴灌水管将一排排果树连接,只需轻轻扭转水龙头,水管就可以缓慢滴水将果树下的土壤浸润。过去需要两个人两三天才能浇完的果园,如今一个人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新农具”的使用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也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实现腾飞。
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快速推广,智慧农业正在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不断提质增效。
——建设农业强国仍然在路上
经过几代农业人的奋斗,2023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中国已经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是,中国仍然绷紧着粮食安全这根弦。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中国官方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进一步向科技要效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稀少,需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以往中国是农业大国,总量很大,但一些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质资源被国外掌握,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未来中国农业生产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建设农业强国,补齐农业生产的各方面短板。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是近年来中国粮食和农业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整体上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张兴旺表示,中国将集中力量推动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产业应用导向抓创新,突出“最后一公里”抓转化,加强科技服务,健全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全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 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
- 为科幻文艺提供科学支撑(艺海观澜)
- 湖南首个QFLP基金落地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迪庆!
- 广西立法护航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 鼓励开拓国际市场
- 美媒:美国年轻选民最关心生活成本,对经济前景态度悲观
- 上海浦东发布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三年行动方案
- 中国驻日使馆:中方已就日方消极动向提出严正交涉
- 动物实验表明:新型凝胶可完全治愈侵袭性脑肿瘤
- 9月4日央行开展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浙江“千年古县城”修缮故事:将厚重历史融于万家灯火
- (申城风景线)上海打造文化人才之家 社区与人才“深层触达”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探索科技进村入户新模式 因地制宜书写土地文章
- 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视野》求解“永恒之问”
- 青海落实交通补助激励跨省务工
- 中国企业“大咖”对话山西 共谋合作新路径
- 千亩菜用豌豆新品种在青海乌兰试种成功 喜获丰收
- 黑龙江大兴安岭:4个月旅游收入10.1亿 同比增长403.5%
- 胡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实现后发优势的重大机遇
- 韩国总统室敦促最大在野党撤回预算削减案
- 热门推荐
-
- 用科技守护“出生健康”
- 日本国民民主党党首承认婚外情 将考虑去留问题
- 江苏阜宁回应狗场犬只声带被割:犬舍已拆除 犬只被领养
- 以色列再次袭击联黎部队哨塔 造成2名士兵受伤
-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基础、有实力、有信心维护中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
- 坚守40年,他们将万场电影“译”进佤山(深观察)
- 乌克兰军方:在黑海击沉一艘俄罗斯登陆舰
- 四大商业银行今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 援柬中国中医医疗队赴“一带一路”水电项目巡回义诊
- “格美”进入福建尤溪境内 三明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解除
- 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央行开展41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战舰进入红海
- 嫁接后的河源古竹荔枝今夏“身价倍增”
- 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
- 俄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 感谢全国民众和社会的团结
- 云南举行专题文艺演出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
- 暨南大学庆祝建校117周年 启动文化传播“双计划”
- 妈妈做游戏伤了颈椎 家长想好了再参加亲子活动
- 超强台风“杜苏芮”来袭 广东消防集结多支队伍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