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40年,他们将万场电影“译”进佤山(深观察)
暮色降临,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鸽村的广场上架设起投影幕布,吃过饭的村民陆陆续续来到广场。不一会儿,现场就被来看电影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今晚放映的是影片《红海行动》,现场一些年纪大的人听不太懂普通话,却看得津津有味,因为电影台词都被译成了佤语。
“跟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虽然是配音,但还是那个味道!”村民艾块说。
类似的场景在临沧市的边境村寨时常上演。这要得益于一群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人——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的工作人员。40多年来,该中心共组织放映少数民族语影片46000多场,观众达900多万人次。
让乡亲们看懂电影、看好电影
20世纪70年代末,电影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在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临沧,当地群众对于电影,既陌生又充满渴望。由于当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当地群众看一场电影,甚至需要专人现场解说,比比画画也只能一知半解。尽管当时很多村民听不懂汉语对白,每当有电影在村子放映,十里八乡的人依然会蜂拥而至。
译制中心退休职工田光明是中心的第一批配音演员。他回忆,早些年少数民族村寨的群众普通话水平普遍偏低,有时候下乡放映电影,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们看不懂剧情,但看到周围的人在笑,他们也跟着笑,让人觉得很心酸。
电影是浸润心灵、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让少数民族村寨的乡亲们看懂电影、看好电影,成为配音演员们奋斗的目标。1979年,临沧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组(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前身)成立,田光明和他的14名同事承担起启动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配音工作的使命。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团队刚刚起步就面临重重困难。
“那时候译制设备和条件都比较简陋。我们的录音棚由一个20多平方米的老电影公司员工宿舍改造而成,隔音不好,还有回音。我们在录音室挂上毛毯、棉被来代替吸音装置,有时甚至要等到夜深人静才能开始配音。”田光明回忆道,当时的录音采用涂磁胶片,录音时全部配音员一起进棚录,如果哪一个人录错或者配错,录音员需要用磁铁一点一点把错误的声音抹掉,一部影片往往要耗费个把月才能完成配音。
译制团队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回报。1980年,第一部佤语译制影片《保密局的枪声》迅速在民族地区走红,佤族群众亲切地称它为“阿佤电影”。田光明还记得,一次放映结束后,村里一位老人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告诉他这是自己第一次完整地看完并看懂一部电影。老人的话让他十分感动:“条件再苦,我们也要坚持做下去,因为群众喜欢!”
表达电影的文化内涵
翻译讲究“信、达、雅”。在佤语译制室主任田翠翠看来,为少数民族群众译制电影,不仅要翻译准确,还要用“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电影的文化内涵。
在译制《红海行动》这部电影时,田翠翠和团队面对的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多的是文化意义的再现。比如《红海行动》中有句台词“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制团队将其翻译成“真正的汉子家,为了国家不怕流血更不怕牺牲”,将诗句译成贴近少数民族群众情感和文化的表达,许多群众一听就懂,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剧本翻译要有味,配音要有神。”田翠翠认为,电影台词既要忠实于原意,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让群众有切身的感受,将生动的民族语言融入电影的每个角色之中。
电影译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不但要翻译准确,还需要配音演员投入情感,仔细琢磨剧情和角色的关系,让配音符合角色所处的环境。在译制电影《金刚川》时,为志愿军战士配音的演员眼含泪水,完成配音后还久久不能平静。
翻译、配音、后期、审片、修改……配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团队成员常常需要花费至少两周时间。译制电影的过程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乐趣。“有的演员音色适合配音刘德华,我们就叫他‘佤族刘德华’。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接受影片,我们还会给电影里的明星起‘佤名’,比如刘德华叫‘岩门’,古天乐叫‘尼嘎’。”田翠翠笑着说。
如今的译制团队,凭借更新的技术和累积的经验,每年能生产60多部民族语译制电影,产出了《流浪地球》《金刚川》《战狼》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傣语、佤语译制影片。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译制内容走上“云端”
“原来你就是电影里说佤语的演员!我家按照你们讲解的科学养殖方法,养了1000多只鸡鸭,现在一年养殖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见到配音演员田春梅,村民李欧娜激动地握住她的手。一次,田春梅去沧源宣讲,遇到了这位忠实的“粉丝”。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除了译制电影,译制中心也承担着各类基层宣讲工作,宣讲中央精神和大政方针,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技能培训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主任李华杉介绍,借助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面广的优势,译制中心积极打造“光影宣讲团”品牌,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前10分钟进行宣讲,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好评和喜爱。截至目前,共开展放映宣讲4.5万场次,受众达360万余人次。译制中心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先进集体”等表彰。
同时,立足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区位优势,译制中心主动拥抱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译制产品传播新途径,通过开设官方抖音账号和视频号,让更多丰富多彩的译制内容“云端出海”。
“云端出海”项目的成功案例之一是《红海行动》佤语版。在《临沧译制》官方抖音号上发布的首集短视频,短短时间内,浏览量就达到152万。李华杉介绍,截至目前,《临沧译制》抖音号共推送各类作品767件,播放量超过5000万,点赞量达17.8万,其中境外粉丝占比58%,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做出积极探索。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译制什么,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李华杉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叶传增 赵淑萍)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超5000万千瓦 在建规模破亿级
- 广东台山人“双节”假期聚餐 肥美兰花蟹受青睐
- 中国候选人成功当选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委员
- 青岛胶东机场海关查获一批烟草制品
- 峥嵘岁月 家国记忆|沈树胶: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侦察尖兵
- 江西安远:“小车间”助推乡村振兴“大发展”
- 中国东北首条630平方毫米截面积海缆开始送电
- 金融生鲜季丨金融“活水”浇灌出巴渝色彩
- 青海西宁出台消费政策措施支持房地产企业“去库存”
- 哪个好人会让你把钱藏锅里、壶里寄走?警惕骗子新花招!
- 从数据看中国经济:激发消费潜能 释放发展活力
- 青海黑颈鹤种群数量较10年前增加1400余只
- (乡村行·看振兴)整环境、强产业 福建老区村换新颜
- 全国各地摄影师相聚南京牛首山 镜头捕捉牛首山冬之韵
- 亚洲通用航空展闭幕 共成交239架飞机
- 春运第4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9144万人次
- 特大暴雨致多处积水 福建邵武紧急转移疏散群众
- “隐形加班第一案”后,“离线休息权”离落地还有多远?
- 中国政府向巴勒斯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 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开园 27家企业入驻签约
- 热门推荐
-
- 农业“新物种”赋能川西高原乡村振兴
- 广东多地遇暴雨 广州最大降雨量达175.6毫米
- 应对网络犯罪挑战 近3000名精英竞逐电子数据取证之巅
- (新春走基层)一座湘中县城的全球吉他生意
- @职场人 趴桌午睡伤颈椎?分享颈椎最爱的三个动作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第一个养螃蟹的人”带来水产“致富经”
- 国际学者:屡提“产能过剩” 再祭关税大棒 美国虚伪本质暴露
- 今年前4月上海对东盟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
- 雪花派送中!部分地区大到暴雪 初雪何时到你家?
- 外卖垃圾怎么治?共享餐具方案获奖
- 四川:巴南高铁成功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
- “星图低空云”在北京发布 业界共商低空经济如何加速“高飞”
- 美国得州部分地区因强降雨和洪水发布强制疏散令
- 西安铁路局开行2024年首趟“丝路号”跨省研学专列
- 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在山东济南启动
- 连续18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招商银行深入践行ESG理念
- 2023年云南林木植被碳储量达11.7亿吨 居全国第一
- 专家:熬夜使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5倍以上,要尊重生物钟
- 外媒:美国试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 安徽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