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获时 科技“撑腰”“丰”景好
央视网消息:白露时节,秋粮收获陆续开始。2024年,各主产区从农机、农艺等方面着手,因地制宜提高单产水平。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西南地区中稻、玉米收获进入高峰期。2024年,四川整合省级财政资金6亿元,首次开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在115个县(市、区)布局建设1000个粮油千亩高产片。在三台县,39万亩水稻用上了集中育秧、适度密植、机收减损等集成技术,单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贵州省近1000万亩玉米迎来集中收获。2024年,当地的收获现场出现了更多适宜丘陵山地的新型农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将提升至55%左右,达到历年最高。
河南省玉米已经进入灌浆中后期。在南阳的高标准农田里有很多像蒙古包一样的装备,它们被当地称为“地力加油站”。可以依托当地养殖业,将发酵好的农家肥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配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同时,有效地解决当地养殖业粪肥难利用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大批经济作物也迎来集中收获。在江苏省射阳县新坍镇,头茬芡实正式开采。当地在出售新鲜芡实的基础上,还新引进了专业设备对芡实进行深加工,通过延长产业链带动增收。
山东乐陵的10万亩枣林也开始采收。为了让金丝小枣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地设立枣树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从土地、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延链补链,引育红枣加工企业19家,进一步带动枣农增收。
智能装备持续上新 粮食生产更加高效
预计,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的主要秋粮作物大面积收获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上旬。在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2024年更多的农机装备上的提档升级,让粮食生产更加高效。
七星农场2024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数字三江一体化云平台,可以观测到农场内所有水稻作物情况。数字化田管全覆盖的实现,对于普通种植户来说意味着田管的难度降低了,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为此他们还专门更换了市场价格更好的优质品种。
目前,七星农场的农机已进入保养检修阶段,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好准备。2024年,七星农场在农机装备上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可以边收割、边测产。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主管刘建国介绍,有了这样的智能配件,可以灵活调整收割机作业,达到节粮减损的目的。而这些农机,也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台山培育出优质油甘树苗 未来“油甘自由”可期
- 探访汉口火车站春运:铁路运输正逐步恢复
- 暴雨袭穗 1小时降雨超55毫米
- 多次弹窗暗示存在风险 手机下载App还需厂商同意?
- 遍访圈里人 知音兼论事多
- 中国援助柬埔寨国王工作队物资交接仪式在金边举行
- 今年浙江极端天气历史罕见 梅雨量为近30年同期最多
- 陕西渭南进入夏粮集中收获期 超五千台收割机助夏粮归仓
- 土耳其议会同意瑞典加入北约
- 弘基生物开发的新一代nAMD基因治疗药物学术成果在《Nature》子刊发布
- 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冰雪经济 擦亮“奥运冠军之城”金名片
- 6月1日起上海将12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
- 北京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 线上销售药品须经上市许可
- 天津印发《失业人员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 节假日出游 有一种“到此一游”叫什么都不留下
- “江西小炒”宣传口号、标识正式发布
- 青海省首个政务和公共服务手语翻译平台上线
- 美金融专家:收购难以解决美国银行业问题
- “人间温情储藏室”你听说过吗?
- 外媒:泰勒·斯威夫特在维也纳的演唱会因袭击威胁而取消
- 热门推荐
-
- 俄政府颁布反制西方对俄石油限价的命令
- 柬埔寨首条高速公路开通运营一周年 车流量逾519万辆次
- 中新真探:经常洗头会损害发质吗?还可能掉头发?
- 云南南捧河保护区动物“食堂”受欢迎 绿孔雀灰叶猴等频繁光临
- 杨子峰教授:坚持文化自信 做好基础研究 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
- 体量最大的玉龙现身“玉龙故乡”
- 前11个月河北外贸“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同比增长104.1%
- 小米2024黑客马拉松:319位小米人产出63个新技术作品
- 布局卫星产业全链条 第二届佳木斯卫星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 南京经济半年报出炉 GDP同比增长5.6%
- 踩着脚印去“追风”:一部电视剧,唤醒一座城
- 非遗剪纸遇上汉服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 浙江东阳发现一处文物点 专家初步判断疑似宋朝古墓
- 北京车展观察:周鸿祎爬上车顶,BBA不再人满为患
- 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在福州开幕
- 优化入境手续 浙江宁波实施国际航行船舶“一次性”办结
- 淘宝吃货大数据显示:浙江人勇追辣与臭 重口味成潮流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22日起进行闭园管理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 武汉以历史建筑改造推动风貌区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