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获时 科技“撑腰”“丰”景好
央视网消息:白露时节,秋粮收获陆续开始。2024年,各主产区从农机、农艺等方面着手,因地制宜提高单产水平。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西南地区中稻、玉米收获进入高峰期。2024年,四川整合省级财政资金6亿元,首次开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在115个县(市、区)布局建设1000个粮油千亩高产片。在三台县,39万亩水稻用上了集中育秧、适度密植、机收减损等集成技术,单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贵州省近1000万亩玉米迎来集中收获。2024年,当地的收获现场出现了更多适宜丘陵山地的新型农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将提升至55%左右,达到历年最高。
河南省玉米已经进入灌浆中后期。在南阳的高标准农田里有很多像蒙古包一样的装备,它们被当地称为“地力加油站”。可以依托当地养殖业,将发酵好的农家肥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配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同时,有效地解决当地养殖业粪肥难利用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大批经济作物也迎来集中收获。在江苏省射阳县新坍镇,头茬芡实正式开采。当地在出售新鲜芡实的基础上,还新引进了专业设备对芡实进行深加工,通过延长产业链带动增收。
山东乐陵的10万亩枣林也开始采收。为了让金丝小枣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地设立枣树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从土地、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延链补链,引育红枣加工企业19家,进一步带动枣农增收。
智能装备持续上新 粮食生产更加高效
预计,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的主要秋粮作物大面积收获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上旬。在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2024年更多的农机装备上的提档升级,让粮食生产更加高效。
七星农场2024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数字三江一体化云平台,可以观测到农场内所有水稻作物情况。数字化田管全覆盖的实现,对于普通种植户来说意味着田管的难度降低了,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为此他们还专门更换了市场价格更好的优质品种。
目前,七星农场的农机已进入保养检修阶段,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好准备。2024年,七星农场在农机装备上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可以边收割、边测产。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主管刘建国介绍,有了这样的智能配件,可以灵活调整收割机作业,达到节粮减损的目的。而这些农机,也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95后”东北小伙独赴湖南“冰雪战场”
- 腾讯新闻20周年:新思、新识、新悦、新燃,有时之年给时间以价值
- 永州男子新疆勇救落水者
- 浙江:数字化赋能中医药服务 机器人开出名老中医特色处方
- 意大利南部海域发生两起移民船事故 至少11人死亡
- 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连续20个月保持扩张
- 男子在八达岭长城刻字被行拘5日、罚款200元
- 阿富汗发生6.5级地震 周边多国有震感
- 国家邮政局:5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391.3亿元 同比增长12.9%
- 《影响中国的古代科学巨匠》在京首发
- 4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68 下调9个基点
- 乡约福建:让雕版印刷“活”起来
- 千亿私有云市场,“可演进”为何重要?
- 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 来自中国、伊朗和沙特的三大文物展同时亮相故宫
- 解锁安徽冬游新玩法 游客乐享乡村慢生活
- 在新金融实践中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 报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稳步提升
- 国际锐评丨为什么世界喜爱中国车?
- 安徽首趟“跨两海”中欧班列(合肥)启运
- 热门推荐
-
- 一旅客携带超量纸币未申报 合肥海关:暂扣处理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打破文化遗产学科和行业壁垒
- “奔县游”“微度假”“疗愈游”……国庆假期“慢充式”旅游受青睐
- 河南洛阳朱仓北朝墓为研究北朝民族大融合提供实料
- 国家移民管理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
- 重返冯雪峰家乡:“傲骨如雪 笔墨成峰”
- 工业题材作品火热“出圈”
- 上半年广东外贸出口2.55万亿元创新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延安:“红”与“绿”交相辉映
- 梵高等顶级艺术大师真迹来蓉 展现西方现当代艺术百年风情
- 中缅边境打洛口岸2024年以来出入境旅客逾百万人次
- 暑运过半南铁已发送旅客2716万人次 铁路客流热度不减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这里是扬州
- 重庆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局地有大雪到暴雪
- 保护大熊猫的年轻人:默默守护身边那群可爱的朋友
- 续文脉惠民生 中国水利博物馆展现壮阔图景
- 一图看懂|居家隔离 如何避免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
- 技术攻关,助大黄鱼重回百姓餐桌(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 西藏“青马林”植树造林活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 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