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最大限度开放市场
■ 社论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
中国外商投资领域,再次迎来重大消息。据新京报报道,9月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发布,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删除了“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2个条目。这意味着,新版负面清单自11月1日起实施后,中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
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2017年至2021年已连续五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已于2021年率先实现“清零”。此次修订,则将此扩大到全国。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中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的领域。尤其是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大环境下,全面取消这一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和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立场。
开放发展的中国,对世界各国都意味着机遇。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一方面,为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外资投资中国的机会不断增多,也意味着将给中国民众提供更丰富的、高品质的消费选择。
当然,对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外资和内资将完全享受同等待遇,在更多领域实现公平的“同场竞技”,也给自身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势必将倒逼各领域的制造业企业要更注重练好“内功”,习惯在一个更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赢得发展机会。
这是压力,更是机遇。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外资企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也将在技术、理念等多方面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经验和参照,同时带来更多开放合作、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促进更多高端发展要素的汇聚和流动。由此,最终也将利好中国制造业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这方面,特斯拉在中国设厂,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的“鲇鱼效应”,就是代表性案例。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外商投资一直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纽带。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和制造大国地位的确立,都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息息相关。而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升级,同样离不开更高水平开放的助力。
可以说,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既是着眼于当前发展形势的顺势而为,也是对过往成功发展经验的遵循。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日前,商务部等三部委明确,拟允许在北京等多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而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明确,持续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等。这预示着,在电信、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中国也将向世界张开更大的怀抱。
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将给更多行业扩大开放积累经验和信心。而中国的全面开放姿态和不断向前的开放步伐,也将更加坚定外资投资中国、扎根中国的信心。由此,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开放共赢的格局,必将进一步巩固。(新京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南非士兵维和遇袭身亡引关注 吁政府提供必要支持
- 出版家李伟:向法国人分享我喜爱的中国
- 新疆阿合奇县紧急搭建帐篷 保障民众生活
- 老父亲当“榜一大哥”刷光50万养老金
- “菩提”来了!我国首个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发布
- 报修空调,来了个“假师傅”?
- 北外教授王朔:欧洲经济将面临四方面挑战
- 端午假期首日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亿人次
- 外媒:以军密集轰炸加沙多地 已致数十人死亡
- 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对以旧换新商品价格监管执法力度
- 福州再现花朝节习俗 汉服少女赏红护花祭花神
- 美国“失踪”F35战机残骸被找到 飞行员此前已弹射逃离
- 白宫扬言对电动汽车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中方最新回应
- 上好“监管锁”,杜绝报废车“死而复生”
- 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开幕
- 笑迎跨年 电影《“骗骗”喜欢你》北京首映礼举办
- (第20届东博会)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南宁举行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完后居民为啥不满意?
- 新加坡打造全球航空业新高地
- 专家学者武当山共话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 热门推荐
-
- 美国药物滥用致近11万人死亡 拜登拨款数亿美元防治
- 泰国举办首届中医之路论坛大会
- 都市剧《纵有疾风起》开播 在戏谑搞笑中拆解中年危机
- 暴雨蓝色预警:黑龙江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 中新健康周报|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已启动 162个药品参与
- 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加沙罹难 哈马斯欢迎继续停火谈判
- 陕西省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
- 辽宁:备案博物馆达130家 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 寒冬至心脑血管“怕冷” 专家支招儿保健康
- 清明假期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2168万人次
- 专家:我国逐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甲烷控排框架
- “油罐”变“油画” 上海徐汇开启“光影节盛宴”
- 为推行药品电子说明书提供法律保障
- 民调:银行接连倒闭损害美国人安全感 近半民众担心存款安全
- 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推广大使发布仪式在湖南怀化举行
- 越南在华留学生:中国科技创新推动世界发展丨风华102载·世界观
- 中国工信部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 日本应道歉!调查称六成韩国人反对二战劳工赔偿方案
- 古都西安迎来“汉风”新春 民众尽享“文旅盛宴”
- 西安铁路局“护航”电煤保供运输 保障民众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