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以电影之名 焕新一座城
中新网长春9月1日电 题:以电影之名 焕新一座城
作者 李钊 金乔
“长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看到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我都想要记录下来,透过电影让观众看到。”8月29日,中国长春电影节期间,参加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的青年导演乌日娜接受采访时说。
从1992年长春电影节诞生之日起,到今天已走过32年。主活动举办地也从最早的吉林省展览馆到五环体育馆,再到今年新落成的金色大厅,至此,长春电影节有了永久主办地。
电影,正让长春勃发新芽、焕发“新”生。
新政策:为电影发展积蓄力量
创办于1992年的长春电影节,是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地方电影节,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在中国电影工业发展史上,长春承担着开拓者的角色,如同电影一般,镌刻在胶片的每一帧。
于8月28日开幕的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恰是对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长春展示新形象的窗口。
回首中国电影,长春、长影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无数中国优秀电影人汇聚在这里,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无数个第一,铸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留下了中国电影人不能磨灭的记忆。
今天,在迈向电影强国的征程上,吉林正聚力出发。
8月,吉林省出台《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服务影视作品在吉拍摄工作机制》等政策措施,从创作生产、产业链打造、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入手,为吉林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同期,长春市出台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聚集7类、150家配套供应商和350处省内特色外景地影视产业服务平台,为电影拍摄提供一站式服务;着眼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拍摄、文旅、总部、数字、教育、孵化六大基地,为电影发展积蓄力量;让电影元素浸入到城市每个角落,让电影成为最闪亮名片。
在强有力的政策拉动下,长春净月高新区的影视文创孵化园区项目已进入二期建设,预计明年末完工投产。届时,长春净月高新区将以国际影都为核心,逐渐形成一个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千亿级泛文化娱乐生态圈,成为推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文旅:城市被更多观众看见
长春之南,伊通河支流以北,长春净月高新区文远大路上,一栋造型独特的金色建筑,在8月的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这里就是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闭幕式举办地,从本届开始,这里将成为长春电影节的永久举办地。
实际上,8月28日开幕式红毯活动后,这里就成为很多市民的打卡地,甚至很多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的游客。
8月29日一早,山东菏泽的程钰婷与几位同行好友来到签名墙前拍照留念,她们一只手指着自己喜欢的演员名字,另一只手摆出“耶”的造型。
“第一次来长春,除了想看看喜欢的明星,也想在周边转转。”程钰婷告诉记者,在金色大厅打完卡,还计划去桂林路和红旗街逛一逛,听说那里很好玩儿。
跟着“电影”去打卡,正在成为长春旅游的新玩儿法。
从早年在长春取景拍摄的《滚滚红尘》到2022年上映的《人世间》,经典影视作品让更多观众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一个崭新的长春。
今年公映的《末路狂花钱》全程在吉林省拍摄,其中多个桥段都已成为长春经典网红打卡线路。在影片导演乌日娜看来,尽管她早有准备,但影片带来的文旅长尾效应,还是让她始料未及。
“拍摄时我就在想,如果大家能在现实中找到影片中的地点,会不会更兴奋?”在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集导演、编剧、演员三个身份的乌日娜接受了采访,她对电影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表示认同。她认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必然带动城市的旅游。
新变革:产教融合探索新路径
让更多人看到长春,看见长春电影产业正在勃发的新枝芽,这是长春电影节对外展示电影魅力的新趋势,亦是在不断变革中寻求新突破,找寻电影产业新方向的大胆探索。
在本届电影节上,“革新”成为了最常提及的主题词。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一级编剧刘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影作为国有电影大厂,必须在新时代勇于承担文化使命,面对现代化的市场环境,长影也做了很多深化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在电影制片人的培养上,选择有潜质的年轻人下到剧组、下到一线,跟剧组一起摸爬滚打。
除在金色大厅举办的各类交流、研讨、论坛等活动,本届长春电影节还引入多场平行活动。8月28日上午,一场名为《长歌影魂》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公演,而台上所有演员均是吉林艺术学院2023级表演专业学生。
这是长春电影产业在产教融合探索中,迈出的坚实一步,是改革的再深化。
吉林艺术学院表演系教师庄承豫表示,这是全新的尝试,60多人的主创团队,包括老师和学生,共享票房收入,尝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收益双丰收的甜头。
在新形势下探索电影产业的革新,是长影的新挑战,更是新的机遇。
长影旧址博物馆副馆长严丽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引进红色舞台剧,游客数量明显增多,今年暑期档同比增长50%以上。“未来会有更多不同主题的舞台剧公演,包括创新式的互动沉浸式演出,逐渐探索出一条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新起点:拥抱电影产业的明天
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伴随着中国电影史已走过32个春秋。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足迹中,长春一定是那个最金灿灿、响当当的名字。
走在新落成的金色大厅正门前的广场上,如果不经意地低头向下看,每间隔数米,会发现一排数字一排文字并列印刻在大理石铺就的地面上。
“1946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中国电影发展事业的六个第一”……这是历史的印记,是长春这座电影之城,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心声,更是底气。
“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长春电影节正在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电影产业的明天。
新,是新路,是新气象;变,是变通,更是变革。期待着,长春,以电影之名,焕新一座城。(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罗斯经济运行平稳
- 6年累计开行3万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书写“新山海经”
- 杨伟民谈“先立后破”:在经济治理中遵循规律、尊重市场
- 拟禁中国联网汽车软硬件,美国对华歧视性做法“损人不利己”
- 新疆今年夏粮收购工作准备就绪 推广线上预约收购
- 开工大吉!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
- 龙卷风袭击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致1死12伤
- 叙利亚政府军称重创反对派武装并夺回部分阵地
- 华为常务董事张平安:盘古大模型不写诗只做事
- 逾百件景德镇近代文人瓷画亮相长沙博物馆
- 京津冀发布互认方案 优质企业“免申”享受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服务
- 新疗法有望防止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性
- 中欧班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 马面裙爆火,国潮的背后是文化自信
- 印尼新内阁成员赴军事院校“头脑风暴”
- 高济健康:打造全域化全病程管理平台
- 尹锡悦律师:尹锡悦本人不会出席今日公调处的传唤调查
- 一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 中国正从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
- 微信真能改名成“文件传输助手”?
- 呵护国货之光,还要多些双向奔赴
- 热门推荐
-
- 为什么说高句丽在历史上是我国东北的地方政权,与别的国家没有继承关系?
- 山西籍导演李璞首作《年年岁岁》亮相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
- 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突破10亿人次
- 美国纽约举行感恩节大游行 全新亮相巨型气球人气高
- 清明假期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7.5亿人次
- 送外卖也有门道 《骑手职业技能报告》显示胜任不容易
- 《甄嬛传》团综即将来袭观众为何对它念念不忘?
- 北京雁栖湖景区临时闭园3天
- 西藏旅游热:游客近距离感受藏文化魅力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零陵依托特色资源培育富民产业
- 广东用新科技破解保鲜难题——一年四季吃荔枝有望成真
- 韩媒:韩国将对失事同型号波音客机进行特别检查
- 纪念钞爆火直播间,擦边叫卖套路深
- 墨西哥武装人员同警方发生枪战致12人死亡
- 一个产业聚合千家企业(经济新方位·县域经济观察)
- 广西钢企召开海外市场推介会 加速“跑”出海
- 《引领示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案例集》出版发行
- 吉林红石林区迎来今春首批中华秋沙鸭
- 台风“贝碧嘉”已致菲律宾6死11伤 逾20万人受灾
- 广西凭祥市浦寨—新清货运通道实现新车出口“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