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火热的暑期 “中国游”圈粉海外客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聚焦《火热的暑期》。随着暑期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打卡中国,在社交平台上自发地推荐中国、传播中国,“中国游”成为不少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中国游”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新热潮。那么,“中国游”为什么热度越来越高?火热“中国游”的背后呈现了哪些新亮点和新趋势,又得益于哪些政策支撑呢?
进入暑期,贵州多地景区迎来客流高峰,这里也成为外国旅行博主和摄影师青睐的地方。法国人唐安诺此次中国行探访的目的地是黔东南州的大利侗寨。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让他沉浸其中。唐安诺热衷于把中国的地道美食推介给海内外朋友。在大利侗寨,他向当地人学习了两道地道的贵州菜——酸汤鱼和红肉。
贵州酸汤鱼的风味是独特的“酸”,而野生木姜子则是酸汤的灵魂。大利侗寨用辣椒制作酸汤,加入稻花鱼,味道浓郁,酸辣鲜美。每次拍摄短视频,唐安诺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被誉为“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而大利侗寨则是最为典型的侗族传统村落。当地村民逐水而居,保持着传统的习俗、手艺,这样的特色村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制作短视频,唐安诺会选择在外国人眼中最有创意的菜品。他还经常带父母出镜参与拍摄,而拍摄的主题,就是把在中国看到、学到的美食展示给大家。有些没有来过中国的粉丝看到唐安诺的视频,把中国作为了旅行的目的地,亲自感受中国的风土民情。
来中国旅行,深度体验中国,爱上中国,还要向海外朋友推介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外把中国游的目的地放在了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甚至是农野乡村,去体验中国文化,感受风土民情,探索更加生动、立体、全面的中国。
来自希腊的乔治·多帕斯更多关注的是大利侗寨的地域文化,这里传统的榫卯结构侗族四合院、古老的风雨桥让他流连忘返。今年暑期,他将镜头对准中国大地上奇崛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域生活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展示中国之美。
在海外社交平台,“China Travel”这一词条视频观看量高达7亿,许多从未来过中国的外国人“种了草”。无论是北京的长城、西安的兵马俑,还是榕江的足球、泰山的皮影戏,中国丰富的文旅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相关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倍,法国、意大利、德国、马来西亚、泰国等14国游客入境游订单整体同比增长1.5倍。区别于往年,今年暑期,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定制化深度游,放慢脚步深入体验中国本土文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第一,广大游客去的地方更多了,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外国游客也开始明显增长了;第二,从戏剧场到菜市场,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的场景变得更加多元了;第三,外国游客以散客、自助、自由行的方式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美好生活中间,也更加有利于他们了解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中国。”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已成为外国人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
“China Travel”成为热潮,离不开背后一系列政策的支撑。今年暑期,来华旅游的海外游客在支付、购票、住宿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下了飞机,莲美直达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入境支付体验服务台,不到5分钟,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就开通完毕。机场内还设置了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可以直接办理上海交通卡。有了这些,上海城市之旅可以随时开启。
更便捷、更高效,这让更多的海外游客热衷于打卡“中国行”、乐享“中国游”。而在此前,一系列免签政策的调整成效也在这个暑期叠加显现。今年5月,中国延长对法国等12个国家免签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6月,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3国试行免签政策;7月,扩大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范围,适用口岸增至37个。
戴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签证政策的便利化,包括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证、过境免签证、游轮口岸免签证以及签证本身获得的程序、手续和信息的减少都有关系;二是消费的便利化,特别是支付的便利化,POS机多起来了,信用卡刷卡的地方场景多起来了;三是语言和场景的便利化,开放场景越来越多了。”
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下,今年暑期,我国各口岸客流明显增长。平台数据显示,仅7月1日至21日,我国出入境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超过4.4万班次,同比增长约59%,出入境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约71%。而在一些入境游的热门城市,截至7月31日,西安使用免签政策从西安口岸入境外国游客超2.1万人次,同比增长33倍,使用144小时过境免签人数同比增长2.4倍;北京从7月1日到8月9日,市属公园已接待外籍游客18.46万人次,同比增长90%。
戴斌:“我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入境旅游市场跟过去相比变得更加从容,更加自信了,整个系统的运转也变得越来越高效了。”
这个暑期,入境游的火爆,不仅活跃了国内的旅游市场,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今年暑期,一个80多人的法国游学团来到成都,以中医药为媒和当地开展交流互鉴。一名叫罗宾的法国小伙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针灸,此次中国行,让他受益良多。
20多天的时间里,从针灸、拔罐到推拿、开方,从肝胆脾胃到小儿、妇科,这些中医从业者和学员从理论知识到应用实践,再到深度学习,对中医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除了中医药学习交流,这个团队还走进社区与居民互动,体验美食和川剧文化,游览都江堰,看中国国宝大熊猫,成为赓续中法友谊的“桥梁”和“使者”。
戴斌:“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以后,会更容易理解中国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更深刻理解中国道路,我觉得对旅游来说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最重要的一个路径。”
旅游是展示国家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我国入境旅游进入常态化推进的新阶段。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具烟火气、更加拨动人心,还需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文化体验,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和服务升级,提升旅游体验。让“中国游”更加便利更有魅力,搭建起中外交流的桥梁,才能让更多人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阳康”后工作锻炼要循序渐进
- 美参议院表决通过结束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法案
- 旅游为展览带来流量,展览为旅游提升文化附加值
- (乡村行·看振兴)吉林村庄“追星族”不断:短途游催热“星空经济”
- 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探讨手术技术进展与治疗策略
- 青海发布各类特色文旅活动、线路及优惠政策 开启冬春季旅游
- 数字再生技术趣味演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展东方美学
- 陇海铁路三门峡境内突发山体滑塌掩埋线路 铁路部门正紧急处置
- 老年人老有所养,如何更好保障?
- 首尔市长吴世勋:期待韩中实现更密切交流
- 从“餐桌前”到“餐桌上” 四大行动力推全链条食物节约减损
- 安利发布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 承诺2038年实现企业碳中和
- 笑果工厂落户北京 讲述北京自己的喜剧故事
- 将“潮”融入实际生活 2024南翔国潮大会启动
- 探访南太行:悬崖峭壁“四世同堂” 天然氧吧“森”呼吸
- “中新文明对话”活动在成都举办
- 350余件珍品展现二十世纪中国百位巨匠大师风采
- 山西厚植“生态绿” 创新发力促绿色发展
- 金融监管总局:截至2023年末 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7.2万亿元
- 大寒伊始我国多地暖热将达鼎盛 但大暖后要警惕强降温
- 热门推荐
-
- 深空嘉年华科普活动在安徽合肥举行
- 多档高校“恋综”登陆视频网站 视频内容不输专业团队
- 锔瓷匠人颜鹏力:修的是瓷,也是“情”
- 请收下这份青少年儿童科学锻炼指南
- (经济观察)中匈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应赔尽赔快赔 全力做好防汛救灾金融服务
- 国家发改委内设民营经济发展局 作为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专门机构
- 长株潭城际铁路6月20日起开通计次票、定期票业务
- 泰国网络诈骗案一年来减少近半
- 250组(件)珍贵展品亮相南京 重现“大江万古流”
- 调查报告称北美市场假日购物热潮将为出海中企带来新机遇
-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映山红》即将亮相
- 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之间
- 超强台风“摩羯”将于今日登陆 华南地区有强风雨
-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预计2024年新兴经济体加速复苏
- 戴维营会晤加剧阵营对抗风险,无益于地区安全稳定
- 黑龙江省3条河流超警
- 商务部就锑等物项出口管制政策应询答记者问
- 抖音生活服务“五一”数据:上海、郑州、厦门消费居全国前三
- 民宿行业洗牌:泡沫被刺破,比拼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