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财政部:将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
中新网7月31日电 国新办31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会上介绍,近年来,财政部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非常注重与货币、产业等其他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合。统筹用好财政贴息、奖补、政策性融资担保、政策性金融等工具,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化产业、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良性循环。
第一,加力支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质增效。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1400亿元,其中接近80%都是财政补贴。今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会达到1600亿元。农业保险政策覆盖了粮、棉、糖等16类大宗农产品,以及超过500种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为超过1.6亿户次农户提供了约4.5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今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是562亿元,其中193亿元用于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下半年还会有序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的覆盖范围,支持巩固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保供。
第二,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刚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担保计划,通过加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推动银行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将单户企业的担保金额上限由原来的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第三,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目前,中央层面通过大基金,比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这些政府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这个基金的规模是357亿元,累计投资了42个子基金,帮助已投项目新增股权融资超过4800亿元,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1200多家,金额占比达到了70%以上。下一步,财政部将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支持加快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第四,深入实施财政贴息政策。这也是实施设备更新的一项重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贷款的本金每年贴息1.5个百分点,贴息期两年,中央财政投入200亿元,“真金白银”支持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预计可以带动相关的贷款规模6600多亿元。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贴息试点,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农业领域。
最后,加强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农业信贷担保项目110万个,在保余额达到3950亿元。下一步,财政部还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突出做好对粮食、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信贷担保服务保障。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将推动多边主义发展(国际论坛)
- (乡村行·看振兴)河北沙河王硇村:“太行川寨”觅乡愁
- 2024海内外人才数字产业论坛在广州举办
- 浙江大学生毕业返乡做“莓”创客 新技术服务“土”产业
- 截至2023年底 青海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57万户
- 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主塔封顶 空中视角看四线“同框”
- 山东精准施策打出“组合拳”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 杭州机场迎来春运客流最高峰 单日旅客量连续创新高
- 浙江象山再现古老渔家民俗 绽放非遗之美
- “他们有钱打仗,却没钱解决人道主义危机”
- 俄媒:普京签令,免去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职务
- 15条探访线路邀民众在北京通州“遇见运河”
- 迎春消费热潮来袭,年货市场“情绪”浓
- (人权行动看中国)在“世界文学客厅”一眼千年
- 福建:以“文化+科技” 推动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
- “这是我们双赢的合作”
- 广东71条“出逃”鳄鱼已捕回69条 尚有2条仍在搜寻
- 老字号如何借力“繁花热”焕新?
- 大连机场春运期间预计运输旅客225万人次 国际通航点增至18个
- 黑龙江省造林碳汇项目评估方法学获国家级权威科技认证
- 热门推荐
-
- 东方甄选股价大跌 触两年内最低点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48.84万场 票房收入579.54亿元
- “跨次元世界”吸引“Z世代” 文化名城点亮数字经济
- 2024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
- 戏曲名家胡文阁、吴琼、马力与多伦多票友戏迷同台表演迎新春
- 广西靖西:“树上蔬菜”冒新芽 “椿”意盎然助增收
- 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元 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 武契奇怒斥西方欲在塞尔维亚发动“颜色革命”
- 从联欢到“精读” 荧屏年味“龙含量”满格
- “知行墨境”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天津举行
- 海南岛内三大机场逐步恢复运行 8日计划执行航班391架次
- 新数据、新设备、新线路、新年俗、新趋势 活力中国“新新”向荣
-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教育成就展开幕 234件作品展“陶院现象”
- 云南牟定彝绣产业崛起 赋能乡村振兴
- 老人旅游时买下“高回报海景房” 不料说好的承诺全没了
- 外媒:以色列军方称哈马斯“核心人物”被击毙
- 中国产业转移蛋糕,印度为何错过?
- 长三角重点产业链企业需要怎样的职工?报告:知识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
- 新疆兵团:将低空产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
- 创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珠海横琴“长隆宇宙飞船”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