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潮牌乘风出海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当下,国货潮牌持续走热,正深刻影响着国内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随着我国外贸向好势头不断巩固,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乘风出海。
电动汽车、文化创意、美妆等多个领域的国货潮牌不仅在国内掀起消费热潮,更凭借实力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圈粉”海外消费者。这背后,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更是中国产品和中国文化在全球重要性和影响力提升的集中体现。
出口品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离不开我国持续推动出口品牌建设和外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共建平台,加大中国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竞争,通过标准提档升级,促进质量提升、品牌增效。同时,海外仓储、跨境电商加速建设,也为国潮消费品“出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
在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越来越多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擦亮国潮的“金字招牌”。有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致力于完成全流程技术攻关,让更具科技含量的产品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有的国潮品牌持续增加新型优质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通过研发适合海外消费者的产品,挖掘产品附加值,打响海外知名度。
除此之外,国货潮牌能乘势而上打开海外市场,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价值的IP,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以国潮玩具行业为例,近年来,一批国产潮玩品牌正在经历从代工到内容创造、IP孵化的转型过程。如今,已有不少国产热门潮玩IP在国外火爆“出圈”,在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推动中国国潮文化走出去,成为文化交流新的重要纽带。
无论是强化创新支撑,还是探索“文化+”的多维表达,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品牌建设。从政策层面来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出口商品品牌评价服务工作网络和体系,帮助更多外贸企业擦亮“金字招牌”,助力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加快完善品牌保护机制,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信息公开的品牌维护、侵权惩罚体系。企业尤其是国潮品牌要继续深挖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培育良好的产品生态,让国潮品牌更好地链接全球、惠及世界。
(中国经济网供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法各界人士在沪共庆巴黎圣母院重开
- 7月65家房企融资总量创年内新高
- 上交所: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
- 聚焦数字技术和教育跨学科研究 中外出版机构将联合推出专门学术期刊
- 今年前5月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9.9%
- 故宫购票“难”,如何应对?
- 海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国第一
- (第七届进博会)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中国更高水平开放为世界带来机遇
- 强冷空气21日晚袭粤 广东最低气温或跌破0℃
- 住建部: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
- 号称学后“月入过万”的副业培训多少有诈?
- 国际锐评|起底日本车企集体造假背后的“制造之忧”
- 浙江:“家属课堂”让高墙内开出“向阳花”
-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赋能上海嘉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启动
- 中国专家首次荣获螺纹领域ISO卓越贡献奖
- 逾40家上海旅游景区重新开放,有近郊民宿已预订满房
- 全球看春晚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序曲”美国专场活动在纽约举行
- 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
- 贝德凯:实现温控目标,工商企业不能单打独斗
- 成都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火锅调和油案 涉案金额1400余万元
- 热门推荐
-
- 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 (乡村行·看振兴)陕西略阳:以“数”赋能 绘就乡村新图景
- 挖掘壁画传统 激发创新活力
- 与大自然“合伙”造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营养价值很高的“十字花科蔬菜”,吃它有诀窍
- 巴黎圣母院大火四周年:修复工程仍在紧张进行
- 第六届“舞聚石景山”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在京举行
- 四川二郎山:高194.8米的输电铁塔组立完成
- 校园“藏手机神器”引争议
- 第21届长春汽博会闭幕 经贸活动扩大国际“朋友圈”
- 上海市副市长华源:沪港要促进优势互补 共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
- 山东侦破电诈及关联犯罪案件1.5万余起 挽损逾28亿元
- 东北等地维持多雨模式 江淮江南等地热力值拉满
- 生态环境部发布11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预警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草帽之乡”:一顶草帽织就平安经纬
- 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通泰扬大桥跨京沪高速连续梁合龙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蓝色港湾的“绿色”之路
- 中使馆驳斥比利时个别媒体和政客再度炒作所谓“中国网络攻击”
- 上海大规模老小区快速实现拆除重建“两轮双一百”签约 将迎来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