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喜迎夏粮丰收,共筑粮食安全基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4978万吨(2996亿斤),比上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夏粮首战告捷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密不可分。夏粮的丰收不仅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更是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压舱石”。
实现粮食丰收,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要求我们在确保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向科技要产能。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613千公顷(39920万亩),比上年增加4.5千公顷(6.8万亩),夏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各地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让沃土田野孕育丰收希望。在科技层面,农业农村部从去年秋播期间开始启动小麦单产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推广小麦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种,着力解决耕、种、管、收各环节制约瓶颈,有力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年夏粮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每亩达到375.2公斤,其中小麦单产达399.1公斤,比2023年增加10公斤。各地积极稳面积、努力提单产,两手抓是粮食增产的朴素“密码”。
实现粮食丰收,离不开压实责任、政策护航。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政策支持上,今年国家继续出台强农惠农“组合拳”,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一系列举措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中央财政还安排16亿元资金,保障小麦“一喷三防”措施全覆盖,为防病虫害、提单产发挥重要作用。
夏粮丰收,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秋粮更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各地要继续有效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对夏种作物做好田间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指导,科学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背后是一整套国家级的农业服务体系,以及日渐成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不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粮食生产一季接一季,务必脚踏实地,本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态度,将农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使大国粮仓更丰盈,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人民网评论员 蒋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歌曲《龙文》MV首发:同唱一首歌,共叙两岸情
- 大连客运段回应“男子把卧铺让妹妹被拒”:二人均未离开硬卧车厢
- “整个白宫气氛很低落” 拜登与家人在白宫观看大选计票
- 三句唐诗,串起“唐时宫廷酒”的2024
- 东方甄选“去董宇辉化”?没那么简单
- 广西“00后”护士:守护在生死边缘的“白衣天使”
-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一轮结束:高市早苗、石破茂进入决胜轮
- 中国官方:医保制度基础稳固 未出现所谓“退保潮”
- 台山野生紫菜:生长在浪礁上的“黄金菜”
- 广州珠江再添纯电动游船 航运加速转型绿色低碳
- 【精神的力量】“富太行”、“美太行” 红旗渠畔“庙荒”不再“荒”
- 世乒赛国乒双线晋级16强 积极备战淘汰赛
- 新疆吐鲁番市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泽连斯基访德后意外现身法国 获新一轮军援承诺
- (新春走基层)浙江杭州:历史街区“换新装” 迎新春亦迎客来
- 各地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湿地保护与发展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 “贴秋膘”要注意什么?
- 中汽协:3月汽车出口50.2万辆 同比增长37.9%
- 北京发布雷电蓝色预警:预计当前至23日大部地区有雷阵雨
- 印度尼西亚籍海员船上受伤 多部门“空海一体”联合救援
- 热门推荐
-
- 新型奶酪产业成全球乳业市场新赛道
- 开年两个月 2024年车市已经定调
- 中国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2406亿美元
- 重庆首个西部金融数据平台上线
- 在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拥抱机遇
- 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高安:做好腐竹产业文章 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 政策转换与春运叠加是否会加大疫情风险?卫健委回应
-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湖南益阳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
- 北美票房:《黑亚当》力夺北美周末票房三连冠
- 浙江德清:点亮“五同共富”路 绽放幸福“石榴红”
- 天津法院重拳打击著作权侵权行为 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
- 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展示中心揭牌 促两地文化交流
- 走出去,引进来,蒙医药在融合中传承发展
- 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能看到的不止“癫”
- 【图解】3组数据看住房和城乡建设成就
-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山东主场活动启动 开启齐鲁文博盛宴
- 四川宜宾放流近50万尾珍稀鱼类回归长江
- 2024夏文化论坛:夏文化研究要建立自主知识体系
- 一些“网红医生”为何热衷于两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