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暑期文旅消费还需“稳准优”
暑期已至,与气温一样,旅游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前不久召开的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各地预计将在暑期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惠民乐民,诚意满满。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预计于7月中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届时将发布面向全国范围的惠民活动、优质产品。但要将暑期文旅乐章推向高潮,促进文旅消费,笔者认为还得再添把火,即“稳准优”的“三昧真火”。
规范文旅市场确保平稳。暑期旅游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点,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毕业游等需求旺盛,而气候凉爽、风景优美的旅游目的地有限,容易出现抬高价格、店大欺客等现象。对那些旅游年收入较大程度依赖夏季业绩的地区来说,文旅市场价格更是容易出现波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让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避免出现恶性价格竞争的情况。
除价格外,“稳”还体现在安全保障上。夏季天气情况复杂,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再加上暑期游的消费主体之一为社会经验较为欠缺的学生,尤其要做好做细各种安全建设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各类预案,最大程度保证人们出游安全。
定位消费需求力求精准。近年来,人们对在旅游目的地深度体验民俗文化、满足情绪价值等方面的需求愈加明显。同时,不同年龄、地域、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的游客对于暑期游的初衷和要求也不同。如何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推出针对性、体验性更强的产品与服务,是有关方面需要重点考量和发力的地方。
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线直播等形式不断创新文旅消费应用场景,同时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整合优化旅行社、旅游景区、研究机构等相关资源,精准了解并分析各类文旅消费需求,为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支撑。
各项服务保障更多更优。文旅消费涉及有序的公共服务、良好的消费环境等,能够提升游客的文旅体验,使其感到满意舒心,这不仅关乎景区声誉,更关乎城市形象。文旅消费周期更长的暑期游中,消费者对于这些服务保障要求只会更高,有关方面应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类综合监管平台和消费投诉机制,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同时积极出台支持政策,着力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并通过各种惠民举措和推广活动等,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文旅项目中来,推动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旅消费需求。 (作者:余健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俄边境线上,边陲小镇迎夏日旅游季
- 节前猪肉批发均价上升
- 福建省旅游乡村首次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 睡不着觉这件事来看看世界各国的助眠高招
- “最北夫妻警务室”史先强当选2023“感动龙江”年度人物
- 艺术家姚邦亮荣获“智慧之手”奖项 将携中国漆艺赴法国访学
- 文明的坐标丨灯火暖“长安”
- 美媒:美国土安全部将对特勤局安保工作展开调查
- A股三大股指收涨,沪指重回2800点
- 专家:猝死抢救黄金时间是4分钟 应马上开始持续的心肺复苏
- 赣江江西丰城段一船舶4人窒息死亡
- 青海龙羊峡景区将于4月1日正式开园
- 监狱关不下了!英国政府提前释放1700名囚犯
- 《中国的西北角》勘注增补本出版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如果文物会说话,会更精彩地讲出这里的民族融合故事
- 陕西渭南进入夏粮集中收获期 超五千台收割机助夏粮归仓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盛宴与哲思
- 王凯:完整的“宋运辉”,生活中很难遇到
- 注意!晚餐要早还要少!
- 太行山中小城的“新农人”:奋斗路上结出丰硕“致富果”
- 热门推荐
-
- “双节”“入枯”叠加 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等平稳运行
- 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在京举行首映礼
- 天津将多场景提升居住区充电设施接电服务水平
- 学者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希构建全球产业“合作链”
- 中新健康丨俞国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打好“组合拳”
- 年货大集变迁彰显时代发展
- 中国科大揭示食物抗原机制 为食物过敏治疗提供新方向
-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年产400亿立方米大气区建成
- 跨乡组团协助茶农采收 浙江庆元乡贤推动茶产业振兴
- 记录2023丨美国社会“旧疾”未愈“新病”缠身
- 我国数据库产业进入关键应用期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在莫斯科开展
- 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突破100万辆
- 专家学者齐聚金融街论坛年会 探讨金融科技数据合规的法律治理
- 港澳台侨界在豫聚焦“一带一路”创新合作
- 国庆返程高峰太原铁路增开京津等地74趟列车保障旅客出行
- 号称“史上最强火箭”,SpaceX“星舰”发射失败!
- 呼和浩特交警“十八般武艺”迎风战雪 保障路畅人安
- 哈马斯指责以色列阻碍谈判 巴西批准与巴勒斯坦自贸协定
- (走进中国乡村)花海扮靓大运河畔 催热“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