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暑期文旅消费还需“稳准优”
暑期已至,与气温一样,旅游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前不久召开的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各地预计将在暑期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惠民乐民,诚意满满。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预计于7月中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届时将发布面向全国范围的惠民活动、优质产品。但要将暑期文旅乐章推向高潮,促进文旅消费,笔者认为还得再添把火,即“稳准优”的“三昧真火”。
规范文旅市场确保平稳。暑期旅游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点,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毕业游等需求旺盛,而气候凉爽、风景优美的旅游目的地有限,容易出现抬高价格、店大欺客等现象。对那些旅游年收入较大程度依赖夏季业绩的地区来说,文旅市场价格更是容易出现波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让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避免出现恶性价格竞争的情况。
除价格外,“稳”还体现在安全保障上。夏季天气情况复杂,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再加上暑期游的消费主体之一为社会经验较为欠缺的学生,尤其要做好做细各种安全建设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各类预案,最大程度保证人们出游安全。
定位消费需求力求精准。近年来,人们对在旅游目的地深度体验民俗文化、满足情绪价值等方面的需求愈加明显。同时,不同年龄、地域、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的游客对于暑期游的初衷和要求也不同。如何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推出针对性、体验性更强的产品与服务,是有关方面需要重点考量和发力的地方。
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线直播等形式不断创新文旅消费应用场景,同时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整合优化旅行社、旅游景区、研究机构等相关资源,精准了解并分析各类文旅消费需求,为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支撑。
各项服务保障更多更优。文旅消费涉及有序的公共服务、良好的消费环境等,能够提升游客的文旅体验,使其感到满意舒心,这不仅关乎景区声誉,更关乎城市形象。文旅消费周期更长的暑期游中,消费者对于这些服务保障要求只会更高,有关方面应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类综合监管平台和消费投诉机制,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同时积极出台支持政策,着力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并通过各种惠民举措和推广活动等,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文旅项目中来,推动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旅消费需求。 (作者:余健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交通运输部:鼓励港航企业发展商品汽车等专业物流
- “天籁浙江 行阅江南”主题朗诵大会决赛在浙江安吉举行
- 热播剧激发“同款效应”,潜在红利被一键激活
- 新疆青少年“相遇”飞虎队:以史为鉴 赓续情谊
- 地震科技为山西古建筑排除“脚下”险情
- 春节长线游订单占比七成,三亚春节20万一晚酒店已售罄
- 加速智慧零售变革 来伊份再升级
- 广西女孩摆摊筹钱为弟弟治病 过路人只付钱不要甘蔗
- 纪念程砚秋120周年诞辰 程派新秀翟谦个人专场在京连演两场
- 韩媒:朝鲜炸毁韩朝边境部分道路 韩国进行应对射击
- 云贵川渝四所高校园艺精英齐聚重庆比拼果树技能
- 京冀“两市三区”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举办
- 厄瓜多尔两省一市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暴力犯罪
- 安徽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举办 28个文旅项目签约
- 瞄准新加坡市场 海南文昌鸡亮相当地食品展
- 浙江台州大麦屿港—日本关东直航航线开通
- 谁在推波房贷乱象
- 广州“六展合一”搭建进口食材展贸平台
-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
- 今年前5月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绿色贷款超2000亿元
- 热门推荐
-
- 工厂订单排到2028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动能不断释放
- 北京鼎泰丰退场,谁打败了“米其林级”小笼包?
- 跨越山海来相聚 近30个国家探寻多领域“产业合作对接”机遇
- 专家:小细胞肺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 老年患者更需多学科会诊
- 中国消保法首部配套行政法规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
- 史敦宇手绘壁画《千年印记 乐舞华章》亮相杨浦文化艺术中心
- 科普:绿茶里有种成分可用来精确给药
- 江苏常州打造人才强磁场 助推“新产业”与“新人才”双向奔赴
- 多方质疑!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美国在打什么算盘?
- 央行:将开展35亿元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
- 科学家开发出生命的“人造构件”
- 手机读图时代 如何加强小学生美育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重阳主题非遗展演
- 首尔夜间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9月26日开启
- 长三角地区增强交通运力应对清明节小长假客流
- 新疆奇台县:创全国冬小麦百亩以上连片高产新纪录
- 首家主题公园开业 吉卜力工作室到底多赚钱
- 焕新居住美好生活 贝壳团装佛山站首个项目正式交付
- 百城新房价格环比“三连跌” 政策多次释放积极信号
- 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如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