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一:科技助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中新网文山7月7日电 (记者 韩帅南)夏日炎炎,位于云南省文山市卧龙街道的50余亩林下种植三七长势良好。林下种植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生境耦合”原理,让三七回归山间野林。
近年来,云南立足生物多样性实际,支持创新团队在农业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记者近日在云南文山、宣威、罗平等县市看到,林下种植、光伏调水、大数据等技术,正助力该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管理部总经理杨朝东介绍,该林下三七种植基地由“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挑选地块,在地形坡度、土壤有机质、树林透光率等方面都十分适合三七生长。该公司按照专家的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不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种出高品质、高效益的有机三七。
林地中还安装云平台大数据远程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三七生长情况、空气质量、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等。“林下种植不仅提高了林地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林业农户和三七种植户收入。”杨朝东说。
在宣威市热水镇的一处山间,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为水泵机组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实现“水往高处流”。河水被提升800多米的高度后,成为6个乡镇1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灌溉用水。
“周边村民都把小江光伏提水项目叫作宣威的‘都江堰’。”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付程介绍,2023年,宣威市遭遇了自196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大的冬春连旱,该市及时启动该项目,仅用3个月时间便完成项目建设。
小江光伏提水项目年平均提水量可达280万立方米以上,发生特殊干旱的年份,还能兼顾主城区应急供水任务。项目中采用的光伏发电解决了传统农电抽水用水费用高的难题,年节约电费280万元,大幅降低农田用水成本。
地处滇、桂、黔结合部的罗平县,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姜之乡”美誉。2023年,该县共种植小黄姜23.5万亩,小黄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德国、比利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走进罗平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大屏上显示着小黄姜的热销平台分析、活跃网商分析、出口数据等,为姜产业发展多维度分析提供支撑。该园区运营负责人曹珊介绍,园区包括智能化数字交易中心、电商直播中心、冷链物流等支撑平台,每年可促成小黄姜贸易40万吨。
罗平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丁宪富介绍,通过多年扶持发展和市场带动,罗平建立了完备的生姜产业链,依托优势资源建设小黄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与文山、罗平等县市类似,师宗县因地制宜加快热区水果产业发展,建成果品分选线4条,专业交易市场3个,建设并运营电商创意园1个,目前全县建成热区水果产业面积9.08万亩,实现产量12.2万吨、产值4.39亿元。砚山县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蔬菜、辣椒、畜牧、蓝莓、生姜等特色产业发展,建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标准化基地4万余亩,每年供应蔬菜15万吨以上。
近年来,云南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在壮大生态农业方面,加快种植养殖方式绿色转型,构建全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在壮大设施农业方面,聚焦现代设施种植业、现代设施养殖业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加工、冷链、保鲜、物流等方面的短板。在壮大高效农业方面,在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和良机等方面下功夫,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2023年,该省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增加值4207亿元,增长4.2%。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茶叶、花卉、坚果、食用菌、咖啡等产业规模已居全国第一,绿色发展成为云南农业最鲜明的底色,品牌集群建设增质效应逐步显现,花卉、小浆果等产业初步呈现一流气象,云南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西部省区第一。云南已由农业资源大省发展成为特色农业大省。(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7月1日起逐步恢复开放博物馆、美术馆、A级旅游景区
- 韩媒:韩警方确认演员李善均死于车内
- 官方临时结果显示乍得过渡总统穆罕默德·代比赢得大选
- 加沙停火谈判下周在埃及重启 时隔25年加沙再现脊髓灰质炎病例
- 涨停!“尔滨”火到股市
- 又一起火车脱轨!美国俄亥俄州要求附近居民就地避难
- 中新健康丨中法医学交流携手推动血液移植全病程管理标准化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年少儿频道创新节目片单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活动亮点纷呈 群星奖将于14日在京颁奖
- 2024年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答卷”:破局突围 韧性成长
- 吉土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新春走基层)积石山的“孩子王”
- 面向未来机遇,全球创业者目光锁定中国市场 | 世界观
- 专家代表齐聚黄河口 共寻盐碱地综合利用良策
- 中外嘉宾相聚山东青岛探讨中国与东盟经贸人文合作新机遇
- 有情怀也有内容 动漫剧场版火爆
- 上半年广州南沙口岸出口汽车超16.3万辆
- 中东部地区有大风降温天气 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
- 紧急救援 强降雨致福建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灾情险情
- (身边的变化)浙南有只“留守鸡”:10年留下300万元 守护山村“夕阳红”
- 热门推荐
-
- 传统纹样的当代活化
- 4月15日央行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1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 广交会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 粤绿电市场主体数量逾600家
- 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在沈阳启动
- 盐城至洛阳国家高速公路宿城至泗洪段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 “东方珠宝城”云南瑞丽:边境“夜经济”展露活力
- 巨幅3D地绘引游人 闽东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火热
- 一个警院老师驻村的3051天
- 新漫评:原来你是这样的“和平鸽”
- 德国选择党打破该国政坛沉寂 欧洲右翼政治势力的新突破
- 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将于11月在北京举办
- 青海湟中:大缸酸菜“腌”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 科普:疫情和热浪叠加 今夏该如何防护
- 这些夏日禁忌,你中招了吗?| 你问医答
- 海南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
- 福利院里的“妈妈”们:她们为“特殊”的孩子托起人生
- 山东“共享农机”助力夏粮收获 降低闲置机械成本
- 专家学者献策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
- 2024年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 中上协第四届董秘委换届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