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进一步提高(经济新方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量1804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517.7万户、个体工商户12527.3万户。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所有经营主体的比例从2019年的95.5%增长到96.4%。
“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进一步提高,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更加便利,市场活跃度较高。”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降门槛促公平
助企业敢闯敢投
“一个窗口办了开业所需的所有证件。”在山东高唐县,经营者郭宏建今年3月为新开业的牛肉面馆办理登记注册后说,“证照联办真方便,现场核查也有专人指导,感觉很踏实。”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清单。其中,属于经营主体办事的有8项,包括开办餐饮店、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信用修复、企业注销登记等。
为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高唐县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把开饭店、超市等所需要的证照以联办方式办理。设置证照联办专窗,一次性准入、准营、退出。
“过去一些学校的保险都委托给指定的保险公司,我们想竞标成功非常困难。现在当地监管部门对这些限制竞争的行为立案调查,维护了市场公平,这样企业才能敢闯敢投。”某市一家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李悦说。市场监管部门此前依法查处某市教育局在招投标评审中设置不公平条件,该市教育局进行整改,提前终止相关保险合约或合约到期后不再续期,并承诺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开展校园保险工作。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共梳理2022年12月31日前制定的政策措施69万余件,作出废止、修订等清理处理的政策措施4218件,纠治了一批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限制企业迁移、设置进入壁垒、谋求自我小循环等行为。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296件,罚没金额5.82亿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说:“公平竞争是市场运行有效的基本条件,要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增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促进生产经营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推进信用修复
促企业释放活力
“公司的专项纾困资金发放了,幸亏及时进行了信用修复,才顺利申请到这笔钱。”湖北武汉市一家服装公司的负责人邱云说。
此前,武汉市黄陂区市场监管局在开展“双随机”检查时,在原登记地址和经营场所找不到该企业,也联系不上法人,便按照相关规定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申请专项纾困资金时受阻,我才想起来没有及时办理地址变更登记。联系区市场监管局后,工作人员开启快速通道,派专人指导线上提交修复申请和证明材料,同时通知我公司所在辖区的市场监管所迅速实地核查。只用了1个小时,就完成了信用修复全部流程。”邱云说。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用就有了“污点”,在贷款申请、招投标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工作,修订《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扩大修复范围,开展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的修复,建立部门协同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推行信用修复网上办。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修复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江西、山东、云南、西藏建立了“两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及时告知失信主体信用修复途径和方式。北京、云南缩短信用修复办理时限。江苏开展信用修复“一对一”提醒服务。安徽探索实施“承诺容缺”“承诺免查”“即申即办”三种信用修复模式,以承诺助力信用修复,同时设立“信用修复驿站”,提供注册登记、信用修复一站式服务。
截至去年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修复行政处罚信息85万条,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496万条,修复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1776万户。依法解除这些经营主体在招投标、投融资、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的限制,释放经营主体活力。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雷认为,“要加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整治违规收费
为企业减轻负担
“相关部门对水电费的查处切实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增强了企业信心,让我们可以安心在这里工作。”广东深圳市某工业园区企业员工陈俊说。
“我们在检查时发现,该园区对租户收取的水费超过政府定价标准,并擅自收取加压费和水损费。”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工作人员万迁介绍。监管部门拟对当事人处违法所得1倍罚款。但该园区纠正违法行为、配合调查,希望从轻处罚。最终,监管部门对其处违法所得0.5倍罚款。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聚焦企业反映突出问题,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行政审批中介违规收费、商业银行强制收费以及水电气暖领域价格违法行为,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用能成本。据统计,2023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涉企收费单位7.9万家,督促收费主体退还企业21.6亿元。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派人赴部分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企业,开展针对性调研,发现科技创新企业重点关注新发明新工艺的保护成本,希望科技成果转化阻碍更少、费用更低;制造业企业更关注新开工项目的进度和设备更新改造,希望审批更快捷、融资成本更低、中介服务收费更透明。
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涉企收费治理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从严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执法与政策制定的良性互动,推动结构性降费政策完善和优化。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持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建立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更新机制等企业期盼的具体举措,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减轻企业负担、整治违规收费……未来还将有一系列举措切实帮助企业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充分激发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学生突患恶疾 师生捐款献血上演爱心接力
-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附近发生6.7级左右地震
- 广西出台新政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 (身边的变化)6000平方米山间小温泉激活内蒙古西部乡村“热经济”
- 江苏启动东南部地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从秦巴腹地到维多利亚港:10万罐略阳乌鸡汤赴港
- 聆听“诗词里的江西”!“诗与人民·江西诗派”诗歌朗诵会在九江举办
- 千年农耕民俗“开秧门”添新意
- 关于“中国”,你一定要知道的10个硬知识之①:葛剑雄讲“中国”的由来
-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2023大阪中国电影周
- 北京海淀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向硬科技拓展
-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定档 张颂文荣梓杉回归
- 年内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逾2400亿元 同比增超88%
- 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话活动在晋举办
- 陈明昊:我从不喜欢审视自己的过去
- 河北首条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集装箱航线开通
- 中新健康丨专家最新研究为肥胖者治疗提供有效、经济、可坚持的生活干预方式
- 淘宝原创设计爆发:五万设计师入淘 单季1.7亿次搜索
- 山东东营追“风”逐“绿”:“绿电”乘“风”而来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
- 热门推荐
-
- 探访柬埔寨洞里萨河“水上浮村”渔民生活
- 河北深州八旬老人为烈士守墓60载 登上“河北好人榜”
- 主播说联播 | 国潮城市上新!何以“楚楚”动人?
- 5G增强版上线 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
- 上海市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商业保险)启动
- 进博会走进广西 百余家外商和投促机构对接
- “动态成壳”新法或助大规模生产聚变能
- 湖南东安“千名干部联千企”奋战首季“开门红”
- 山西大同借云冈石窟文化IP激发古城文旅活力
- 韩国市民团体贴海报质问尹锡悦:“日本福岛核污水,真的要喝吗?”
- 电网“劳模”王黎军检测电能计量三十载:从学徒工“小王”到“王工匠”
- 全球首条激光消融拼焊门环集成化生产线在湖南娄底投产
- “碳”路先行|海内外专家学者山西携手地热产业发展 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 西安西郊发现唐代宫人墓地 墓葬排列有序经严谨规划
- 大地磁暴或将出现,有何影响?
- “上新”提速 中国正成为全球消费品创新的策源地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被浙江农村惊艳到了”——热点话题何以诞生?
- “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首次在港举办峰会 聚焦全球经济走势
- 安徽出台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 AI主播亮相内蒙古两会,带来新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