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成壳”新法或助大规模生产聚变能
科技日报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刘霞)太阳之所以能量源源不断,就在于它内部一直进行着大量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聚变能具有清洁、廉价和可靠等特性,被视为理想的能源,但在地球上大规模复制太阳内部的这一过程面临诸多障碍。美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一种名为“动态成壳”的方法,或有助实现聚变能的大规模生产。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使用高功率激光在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高的温度下压缩热核材料以触发点火的可能性,所谓“点火”指的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去年12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设施实现了点火,但大规模生产聚变能仍然存在诸多障碍。
在传统的惯性聚变能方法中,包含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标靶被冻成球形外壳。科学家们随后用激光轰击外壳,将中央燃料加热到极高温度及高压,到达一定条件时,外壳坍塌并点火,聚变反应发生。这一过程会释放出大量能量,但一个聚变发电厂每天需要近100万个标靶,而目前使用冷冻分层制备工艺制备标靶的方法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生产。
“动态成壳”是一种制造标靶的替代方法:氘和氚液滴注入泡沫胶囊,受到激光脉冲轰击时,胶囊会变成球形外壳,然后内爆并坍塌,导致点火。“动态成壳”不需要使用冷冻分层技术,因为它使用液体标靶,而且这些标靶也更容易生产。
在最新研究中,罗切斯特大学激光能量学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动态成壳”方法。最新实验或证明了大规模生产可负担的惯性聚变能的可行性。(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务部:外企可参与手机等产品购新补贴
- 2月19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9326.9万人次
- 中国驻印尼使馆发言人:美国国防部所发新闻声明中涉南海内容不属实
- 海关助企抢抓“新三样”出口订单
- 广州出动12支应急队伍 24小时守护北江大堤
- 《燕食记》《家山》《烟霞里》等荣获2022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 抢“鲜”上市!多地水果喜获丰收
- “闽龙杯”全国莆仙十音八乐首届联谊赛在京举办
- 美国同意解冻60亿美元伊朗资金 为双方换囚做准备
- 感悟统战文化 百余件作品亮相重庆统战文化月·同心书画展
- 做强外贸磁力场 壮大发展朋友圈
- 全国首批“5G眼科巡诊车”启用 AI医生10分钟完成眼部体检
- 上海探索中医文化传播新途径:馆校联动带青少年感受中医药文化
- 海南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首日发绿电逾十万度
- “羊城好医生”曾诚“1+17”次青海行:身体暂别,心一直在
- 安徽7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超1.5倍 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新阶段
-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多措保护让长城“延年益寿”
- 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获奖作品展演亮相国庆假期
- 第三届德中经济大会将在北京举办
- 热门推荐
-
- 泰媒:汇权区成为曼谷第二个“唐人街”
- (经济观察)成都、广州相继官宣 “认房不认贷”进入全面落地倒计时
- 共赴“京锡”之约 2023无锡·北京人才合作发展大会在京举办
- 意大利空军两架飞机相撞致2人死亡
- 缅甸北部玉石矿区坍塌事故已造成33人死亡
- “阳康”后眼干?少刷手机多眨眼
- 不让“父爱如山倒”!如何当一个懂育儿的“暖爸”
- 俄国家杜马呼吁联合国就“北溪”事件开展国际调查
- “小快板”唱响京华大地:罗马尼亚儿童合唱团的跨文化之旅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她”力量让论文扎根泥土
- “相声发源地”地标石落地北京天桥
- 聚焦拓展“检察+” 陕西检察力量助建公益保护新模式
- 沈阳海关聚焦开放平台 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
- 5月北京PM2.5月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9.7%
- 广西贺州重质碳酸钙粉体年产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 广西平乐县发生山体塌方 造成4人死亡
- 顺丰寄错地址致名牌包受损 责任谁来承担?
- 追晚霞是一件正经事
- 疏得出、接得住、留得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 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哪些人可以享受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